分享

第53期【画友周刊—本期人物】季酉辰

 三江蓝湾红韵阁 2018-03-09



画与道

/季酉辰

道,它的形态为无,它的形相为空,它的境界为如,它的功能为生机。人,作为大自然的产物,和山石、草木一样都是道的外观。人对于大道最直接、最准确、最贴切的认知,莫过于反观自性──

道,就是我们最内在的真心。

乾坤是自然的绘画,绘画是再造的乾坤、天地之道,也就是绘画艺术之道。一切生命的本体,也就是绘画艺术最内在的本体。

绘画艺术,其外在的表象为形,其内在的空体为道。形,变幻不定,是绘画艺术的功用。道,常住不移,是绘画艺术的本性。形相与空性,就如同人的形体与精神,离散则死,合一则生。空相一如才可以称其为艺术。

形,作为绘画艺术的表象,表现它的相貌与情节。空,作为绘画艺术的本性,体现它的精神与品第。形千变万化,无可无不可,空体灵活则满纸皆活。形相也是空,空也是形相。如果能够体用浑融,形相与空性就会息息相通。表现形体时,空就是形体;表现感情时,空就是感情;表现意境时,空就是意境;表现心性时,空就是心性。

在绘画艺术中,形相乃是指月之指而非月,空性乃是被指之月而非指。形相乃是被运用的器具,空性才是被受用的美味。空,虽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体,但是它并非只是一个名词或概念,它虽然无形、无相,却是切切实实可以体验到的。空性不离于形相而又不是形相。形相,肉眼可以看见;空性,则需要具备智慧的眼睛才能认识。不具备智慧的眼睛,只能看到形相,而看不到本性。如果不把形相作为形相看,而能看到相外之相,才是见到了本性。

艺术家的作用,就是要给有限的形式赋予无限的精神,因此必须能够见到本性。如果自己尚且见不到,又怎么能够把它显示给别人呢?

绘画艺术在于显示本性。本性的显示不但需要忘掉形相,而且需要忘掉技法。但是,忘相并非不要形相,而是不执著于形相;忘法并非不要技法,而是不执著于技法。形相、技法只对一定层次的艺术有用,在艺术的最高境界,任何对形相与技法的执著都会成为障碍,只有忘掉形相忘掉技法,才可以充分显艺术的本性。

这里提出绘画艺术的空星,是维料打破对形相的执著。不可离开形相,又产生对空性的执著。如果认为有空性可以表现,那么空也是形相。空,本来不是有,也不是无。如果有心去显示它,它就会与形相疏离,如果无心去显示它,它就会形相合一。从某种意义上说,空也可以理解为艺术创作的心境及其在绘画形式中的蕴涵。无论对于创作或是作品而言,它就是艺术生命的本身。


季酉辰 花鸟 36cm×6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季酉辰 花鸟 36cm×6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季酉辰 花鸟 36cm×6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季酉辰 花鸟 36cm×6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季酉辰 花鸟 36cm×6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书法与禅

/季酉辰

书法一词,日本称为书道,不管这一名词产生于何时,显然它是把文字的书写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指称。既然把书贯之于“法”和“道”,在这里“法”并非单指方法。法度,“道”也并非单指道理,门道。其实,凡有方法都是为了实现目的,如果只停留于对方法的研究,就很难达到所向往的目的,只有在忘掉了方法时,方法才具有意义,方法才会成为达到目的的手段。


铃木大拙说过:“佛教徒在给‘法’下定义的时候,一般将其解释成‘轨执’的意思。诚然,从语源上看确有其意,但是如果从佛教体验本身来看,法只能是无我。所谓‘轨执’云云,是学究们的空想,如此下去,佛教便会滑向经院之途。为了避免使书法的研究走向形式化与表面化,我们应该知道“法”与“道”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那就是本性。铃木大拙说“以禅者之眼观之,‘法’与无我意义相同。”“无我不是概念上的意义,而是体验本身,因此是‘如是’。”无我是以否定的姿态在表述“法”,“如”则是以肯定的姿态直接表述体验本身的东西。如果使法的本意得到更大的发挥,“无我”,“如”还可以叫做“空”。然而,中国禅宗的伟大,在于它对“法”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它高扬了人人本有的“心”。印度把“法”称作“空”和“如”,中国则更进一步把它称作“心”。这样一来,使“空”和“如”具有了生命,使生命显示了本性。当然,这里所说的“心”是指“真心”,而不是“妄心”,因此“心”又是“无心”。“妄心”只是心的功用,“无心”才是心的本体。


季酉辰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它之所以称作艺术,关键在于显示本性。形式只有具备了本性,才能成为活的生命。不见本性的作品,可以是书,而不必是“法”,可以是书,而不必是“道”。

禅宗以为“有念即有心,有心即乖道。无念即无心,无心即真道。”


季酉辰书法作品

艺术是借助于有心而体验无心,借助于物象而体验空性的一种自身体验。所谓“书法”、“书道”乃是借助于书而显示法与道,借助于点画而显示生机。


语言只可以大概地描述“法”,其实凡语言所描述的都不是它。“黄山”一词只对去过黄山,亲身体验过的人才有意义,对没有见到过黄山的人来说,“黄山”只是一个词。“书法”一词,只对见到书外之法的人才具有意义对只见到书而见不到法的人来说,“书法”也只是一个没有意味的词。尽管如此,还是应该说明书法一词的本意。研究书法的人,应该知道书外有法,书外有道,书外有性。这样,才会使得法的人知道去品尝什么,使不得法的人知道去追寻什么。如果只把“法”理解为“轨执”与“法度”,那就难免会误把罟签为鱼蟹,误把丝网当佳肴。


季酉辰书法作品


超越笔墨直指本心

——略论北鱼对文人画的新贡献

/王子庸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苏轼《送参寥师》

在我心目中,当代国画有两并峙高峰:南大丰,北北鱼。一“魔”,一“禅”。大丰先生之“魔”其实是表象,是其生命态度的本真和自由予人的误读,他吸引我的是其对文人画精神的承传,其线质的众美兼备,其笔墨的悠游自在。北鱼先生之“禅”表里如一。他们都是独行者。

北鱼先生的画具有强烈的陌生化效果,她似乎在排斥一般的接受者。一打眼就与众不同,予人以惊诧感。画面都是飞舞的草书线条,“凌乱”,“无秩序”。她主动筑起一堵墙,无慧根者谢绝进入。

北鱼先生的画的确有些难以接近。难在何处?

绘事,往往以物象为凭。北鱼先生的画,没有明确的物象,那石,那树,那兽,那人,皆似是而非。及宋元文人画盛,淡化状物,修炼笔墨。北鱼先生的画,也不以笔墨为旨归。

难题来了:北鱼先生的画,到底该如何看呢?用心灵看。要“观”,不要“看”。我们的直觉会给我们以指引:北鱼先生要的是笔墨以外的东西,是超越于笔墨的东西。是恍兮惚兮的道,是是又非是的空。正所谓澄怀观道。

这才是进入北鱼先生画境的门径。


季酉辰 花鸟 36cm×6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北鱼先生说,自己画画“只是对自性的参寻”;“所书所画,笔亦非笔,墨亦非墨,形亦非形,心亦非心”;“中国画不是摆脱某种形式,而是摆脱形式——忘形;中国画不是摆脱某种观念,而是摆脱观念——忘我”;“离形越近则离意越远,离意越近则离形越远。若要超越形的束缚,不是变形,不是无形,而是忘形。如果能够既不追求形也不排斥形,则在道中矣”;“空为画之本”。

——从这个意义上说,北鱼先生将文人画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超越了笔墨,将绘画完全变成了一种纯粹精神性的东西。

除此以外,北鱼先生吸引我的还有两点。

其一,纯粹的中国做派。

二十世纪初,国门洞开,西方文艺思潮云涌,许多画家触角向外,新派、洋派层出不穷,独黄宾虹翁岿然不动,沉湎国学,兀兀穷年。如此,才有了其晚岁之集大成。当下,深度模式削平,许多人为艺,以利益为指向,什么新潮、能吸引眼球、便于炒作便做什么。所谓创作,完全变为照片描摹复制。连笔墨都没有,谈何国画?“国”已不“国”。

北鱼先生于西方艺术有着深入研究——看一下他谈艺文字中对西方画家和西方艺术理论的熟稔即可明了——不过,他关注的不是西方艺术形式的变幻,而是其“本性”、“共性”。“存在本来是一个浑融的整体,个性是人们臆造的一个虚假的面具”,“艺术如果追求个性,追求新奇,必然会越来越表面,越来越远离本性”,“艺术如果追求共性,追求神奇,就会越来越内在,越来越接近本性,最后走向开悟”。钱钟书先生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人类的智慧,在最高层面上是统一的。黄宾虹翁也说:“画之形貌有中西,画之精神无分乎中西”。


季酉辰 花鸟 36cm×6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其二,其画境与人生境界合而为一。

古人好谈“人书统一”,但真能统一者寥寥。北鱼先生乃真统一者。见面之前,就听人说北鱼先生修养极高。面对面采访时发现果不虚传。读人,其实有一诀窍,看其眼神:心灵澄澈者,眼神必澄澈。先生慈眉善目,毫无架子,也无一般文人的酸腐。佛相禅心。访谈中,先生谈的更多的是佛禅。先生道,如今大部分时间在修持,画画不多。

是啊,究其实,画画算多大点事儿呢?

何为境界?此之谓也。

(王子庸,文艺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翰逸》执行主编)


季酉辰 花鸟 36cm×6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季酉辰 花鸟 36cm×6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季酉辰 花鸟 36cm×6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季酉辰作品

季酉辰作品

季酉辰作品

季酉辰作品


季酉辰

号北鱼,1945年生,河北宁晋人。196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美术系。1985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5年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客座教授。曾任河北美术出版社编审。河北美术家协会当代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