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解读《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宁静致远悟能 2018-03-09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白话】

知雄守雌可以为天下的溪流。作为天下的溪流,大德将会不离身,最终归复于婴儿。知白守黑可以为天下的榜样,作为天下的榜样,于大德相差无几,最终归复于无极。知荣守辱,可以为天下的山谷,作为天下的山谷,大德圆满,最终归复于本来。若散去本来,则可以为器,圣人用了,就会成为官长,所以国家法制是不可以割裂的。

【深入解读】

天下溪,老子说,水善利万物,故几于道,所以此处的天下溪一种善利万物的状态,因为可以利万物,故而常德不离。老子又说,无名为天地始,有名为万物母。无名为阳,有名为阴,知阳而守阴,为何?无名有生化天地之功,有名具生化万物之德,若要归根源,需要大德相匹配,又或者说需要进德而入无名之境,故而知雄守雌。婴儿形式全凭本心,所以婴儿的行为是最接近自然无为的,故而老子在这里用了复归于婴儿。

天下式,老子说,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一为阴阳未分之时,一念未起之处,所以圣人抱一则在天下可以不偏不倚,中正仁和,可以为天下榜样。是非黑白,善恶两边,圣人知白而守黑。是圣人黑吗?是圣人恶吗?这里的黑不是说圣人黑,而是圣人在世人眼中的形象。为何圣人在世人眼中会有黑、恶的形象呢?圣人抱一,行无为之事,故而在有为世人眼中很多时候是无法理解的,但是圣人当然知道自己的行事,但却能够默然无声,故而可以为天下榜样。如此行事于大德相差无几,最终会归入无极,也就是道。

天下谷,老子说,谷神不死谓之玄牝。我在第六章的解说中说过,谷就是道,神就是灵,谷神不死的意思就是一点真灵默默运化,这个就是玄牝。那么天下谷也就是天下道的意思了。知荣守辱,诸葛亮正是因为知道知荣守辱,所以他骑虎难下,遇到个扶不起的阿斗,加之当时的境遇是内忧外患,所以纵使南征北战,到头来还是抱憾身死,可叹可悲呀!。若是诸葛亮当时是在曹操或者孙权身边,也许天下早就一统了,奈何,奈何!!不过也正是诸葛亮知荣守辱成就了他的英名!

我们还是举个成功的例子吧,文王当初被羁押在朝歌城的时候,知荣守辱,硬是被囚禁了整整7年,甚至还被迫要吃自己的儿子!也许大家无法理解,老实讲我从情感上也无法理解,当时要是我宁可死也不会吃自己的儿子,但是圣人之境不可妄自揣测,我在这里给大家解说道德经也是从经文去解读道理,毕竟我也不是圣人。

文王7年的知荣守辱,终于换来了后来的改天换地。而在这7年之中,文王也完成了后天八卦。知荣守辱的7年,让文王为天下谷,天下百姓皆知文王被殷纣王囚禁于朝歌城内,也正是这7年,天下百姓心之所向,文王常德乃足!故而可以再归西岐!

天下谷是天下道,道源生化万物,故而有大德。天下的道结汇于此,德岂能不足?有道有德,如何不能归于本来?

最后一句,就是朴,也就是本来发散,也就是大道又开始生化万物。还是来举个栗子吧,文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这叫归于朴,然后又开始新的政令,新的建设,百姓开始新的生活,这叫朴散,朴散则为器,此处的器,可以大致理解成是一个景象、状态,因为朴散之后也就是百姓开始新的生活,举国上下皆是一片盛世景象,如果圣人用了话,他就不是圣人了,就会成为一个官长(就是当官的)了,所以呢,想要举国上下一片盛世景象,那就不要让国家割裂。

就到这里吧,有机会的话,我们可以单独的从道门修炼的方面去讲解一下这一章,呵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