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1】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2】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3】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 不割。 重点:知雄守雌为天下谿、常德不离、知白守 黒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无极、知荣守辱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为器、大制不割 ①知雄守雌为天下谿: 知雄守雌:圣人不仗恃自己的能力而维持着平凡,不恃强凌弱,不仗势欺人,不与人争。 为天下谿:谿,沟溪。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②常德不离:天地间的大德常伴其身。(从事于德者同于德,修德于己身)。 ③知白守黑为天下式: 知白守黑:白为金为阳,黑为水为阴。一阴一阳之谓道,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天下式:治理天下的准则,标准。 ④常德不忒:忒,差错。不会背离德。 ⑤无极: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就是无极就是易就是一。玄德近道。 (“一是道纪,易即是一。易经的变化就是道的法则。”这个观点暂时还不能确认的,因为我不懂易经的。主要是不懂的如何用,也就理解不了卦里的内容。不太建议大家去看,易经真是太玄了。会很耗时间的) ⑥知荣守辱为天下谷: 知荣守辱:混兮其若浊,功成而不居,处众人之所恶,吉凶与民同患。 天下谷:心胸如天地一般能容万事万物。 ⑦常德乃足:大德充足盈满 复归于朴:可以成大器,有大用。 朴,未加工的木材,单纯,不加修饰。 朴散则为器:材料加工后方成器。以德行为器。 ⑧大制不割:国家大法是不需要修改的。 分析:这一章基本字字句句都很难理解,所以解释的词句也很多,因此有必要在这里捋一捋: 首先这一章是在介绍德的妙用。【1】复归于婴儿。这是以德修身。【2】复归于无极。这是以德修道。【3】复归于朴。这是以德治国平天下。【朴的意思是未经加工的木材,这里可以引申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朴散则为器”意思是,经过了雕琢加工(朴散)后而成一大器。器是用来使用的。】所以又要写译文! 译文: 圣人不仗恃自己的能力而维持着平凡,处众人之所恶。这是上善如水的大德行。有这种善如水的大德行,天地间的大德也会常伴其身。以德修身,人也会回复到婴儿一般无欲无求(返老坏童?)。圣人以道为本把无为当作治理天下的准则。以无为治理天下,德行上就不会有差池,才能厚德玄德而后与道相合。圣人知荣守辱与民同患,心胸如天地一般宽广。心胸宽广大德才能充盈。他的德行才能使民众信服。圣人以德行为器,用以治国。以德服人。所以国家大法是不需要修改的的。 另:“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 不割。”这一句需要详细说明。 德高望重的人才能使民众信服,民众心悦诚服于对方的德行。圣人将自己的德行当作治国平天 下的一种依据,以德治国,则无 所不治。 器之利害全在于人如何用。人无德,器则害。人有德,器则利。大制虽有其缺,但圣人可以用德行补其漏缺,所以大制不割。所谓人性化其实就是要求当人们在遇到死角缺漏之时要行之以德而不是顾虑利益之得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