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四道-第三章-地道:知雄守雌

 把梳子卖给和尚 2017-02-28

 

知雄守雌(八十七节、28章上)

【经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浴。为天下浴,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校注】

河上公、王弼本为“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河上公注:“雄以喻尊,雌以喻卑。人虽自知其尊显,当复守之以卑微,去雄之强梁,就雌之柔和,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溪也。人能谦下如深溪,则德常在,不复离于己。当复归志于婴儿,惷然而无所知也。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复守之以默默,如闇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则德常在。人能为天下法式,则德常在于己,不复差忒。德不差忒,则常生久寿,归身于无穷极也。荣以喻尊贵,辱以喻污浊。人能知己之有荣贵,当复守之以污浊,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谷也。足,止也。人能为天下谷,则德乃常止于己。复当归身于质朴,不复为文饰。”

王弼注:“雄,先之属;雌,后之属也。知为天下之先也,必后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也。溪不求物而物自归之,婴儿不用智而合自然之智。”

李氏嘉谟曰:“雄动而倡。雌静而处。动必归静。故为天下溪。白者欲其有知。黑者欲其无知。有知以无知为贵。故为天下式。荣者我加于人。辱者人加于我。我加于人而人能受。则益在人。人加于我而我能受。则益在我。故为天下谷。然道之常。岂有所谓雌雄白黑荣辱者哉。曰知曰守者。谓常德也。道散而为德。以德自处。而必知所守。以复归于婴儿。无极与朴者。谓复归于真常也。真常者道也。是故朴散为器。圣人以道制器。犹不失于道。故用之为官长焉。”

魏源注:“守雌,不求胜也。守黑,不分别也。守辱,无歆艳也。朴不可以一器名。……上三节,言其自末而返本;此二句言其由本而为末。然朴虽散而不失其本,则已散如未散。圣人虽用而不离其体。则已用如未用。是则不制之制。斯为大制。不用之用。斯为大用也。”

甲本“知其日,守其辱,为天下浴”,世传世多为“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高明亦校“日”为“荣”,“浴”为“谷”。

河上公、王弼本为“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甲本无“之”字,“故”字为“夫”,“不”字为“无”。

【新读】

知雄守雌,知荣守辱,知白守黑,这是做人的智慧。

天下溪、天下浴、天下式都是天下之本。万物之归本,其表现为“恒德”。恒德是不变之循道的表现。

婴儿是无忧无虑之初生状态,是人之根本。

朴为自然之物的原始状态,这是物之根本。

无极是没有始终,循环往复,这是事之根本。

婴儿、朴、无极,三者都是根本。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复归于无极,都是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朴散则为器”,朴为未经雕琢、加工的原物。“器”是人为加工过之器械。朴是指本然之物,将朴进行加工可以制成各种器具。

“圣人用则为官长。”指圣人根据朴之材质而用其长。

“大制无割”就是用其所长,不削足适履,也不拔苗助长。大则制大,小则制小,这说的其实就是上节文字所谈的:“圣人常善救人,故人无弃人,物无弃材。”

【喻老】

《列子·说符》

赵襄子使新稚穆子攻翟,胜之,取左人中人;使遽人来谒之。襄子方食而有 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 “夫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不终朝,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 所施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哉!”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者 所以为昌也,喜者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 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卒取亡焉,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 之主为能持胜。”

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故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