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财险(2328.HK):震荡市下,一个确定性高的标的

 昵称53313787 2018-03-09


又到一年业绩期。在港股浮沉已久的老司机都知道业绩期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窗口,既是公司发布一年成绩单的时候,也是展望公司未来一年发展的重要节点。在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港股市场,业绩期股价的波动会异常显著。


今年业绩期又与此前不同,在2月初刚刚经过一次小股灾的洗礼,内银内房等板块都快速的下杀,现在虽然有些已经开始慢慢收复失地,但业绩期前波动率已然变大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选择业绩确定性高以及基本面优秀的公司,才能安心持股。


借此机会,梳理下关注已久的中国财险(2328.HK)。


▌一、


从中国财险的走势图看,2015年随大牛市创下高点后,也随股灾快速下跌,2016年走得也很弱,到2017年股价才开始有所表现,去年股价走势部分原因是港股牛市,但我认为与其业绩相关性更高。



不同于寿险业务,产险期限较短,主要是一年期为主,'消费'属性更强,产品的同质化也更高,市场竞争激烈,而且承保利润具有高弹性。


另外,国内财险市场结构原因,财险公司主要的保费主要来自车险。根据港股财险公司数据统计,中资财险公司保费中约70%来自车险,非机动车险和短期健康险分别占比16%和14%。


可见,国内财险公司中车险占大头,总体保费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国汽车增量和库存量的变化。


2000年后,伴随着经济发展,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国内财险市场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到2016 年财险行业保费收入达 8724 亿元。不过从2013年开始,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速放缓,全国交强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也在下降,令财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增速呈现放缓的态势。



全国财险公司保费从2013年的17.2%增速下降至2016年的10%。



在财险行业保费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中国财险也很难一枝独秀。


中国财险创立于2003年6月,于2003年11月于港交所上市,涵盖车险、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责任保险、短期健康险等保险业务,是国内龙头财险企业,市占率排行第一,常年稳定在三分之一。


过去四年,虽然中国财险公司的原保费收入维持在10%以上的增长,但是横向看呈放缓的趋势,主要是受机动车辆原保费拖累,中国财险机动车辆原保费增速从2013年的15.5%下降至10.5%。



而且,2015年开始一次费改,以往影响保费因素是车辆售价与出险次数,费改后扩大了定价浮动区间。


车险定价公式变为:商业车险保费=基准纯风险保费/(1-附加费用率) *无赔款优待系数*交通违法系数*自主核保系数*自主渠道系数。


其中保险公司可以自主定价的系数是自主核保系数和自主渠道系数,两个系数区间范围是(0.85-1.15)。同时,还限制了综合成本率上升幅度不得超过前三年综合成本率。


虽然一次费改限制了综合成本率,令财险行业的综合成本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险企定价自由度增加,而车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险企都倾向于打价格战,提高市占率,都往系数范围下限定价,市场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使得费用率上升。而2016年,中国财险的赔付率又略有上升,导致承保利润率明显下降。


加上2016年股票市场拖累,投资收益下降,利润率同比下跌17.5%。所以,从股价看,2016年中国财险的股价走势十分羸弱。


二、


但是2018年这些逻辑将发生变化:


1)二次费改,龙头优势突显,集中度提高


2017年中旬实行二次商车费改,按照各地区不同标准再次放开了定价区间。有些地方是自主渠道系数和自主核保系数浮动下限均下调至0.75,有些是单个下调至0.75或者0.80。这会不会导致短期行业再次价格战,加剧竞争?


个人认为概率很小。


一个原因是,一次费改已经使得一些险企的费用成本增加,上行压力越来越大,大打价格战空间很小,可能性不大。此外,二次费改加强了对费用率的监管,从监管部门看,也是不希望市场竞争持续加剧的。


但是,对龙头企业的利好却是大概率的。


二次费改下,对险企的规模和运营能力要求更高,小险企可能出现费用和赔付双升的局面,进而导致竞争力下降,而龙头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行业的集中度将会提升。


根据公司数据,中国财险构建了完整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公司线下乡镇网点覆盖率接近99%,全国城乡设有1万多个机构网点,线上则有全天候在线的全国服务热线以及官网、APP等移动产品,可以实现快速的报赔等服务,完整的线上线下体系有效地提高了运营效率。而公司作为龙头险企,客户基数高,在费改背景下,能通过大数据进行定价,有效控制赔付率。


可以看到2010年至今,尤其是费改以来,龙头财险的赔付率是下降的。中国财险2016年赔付略有上升,主要是当年自然灾害较多,增加了赔付。但是2017年上半年又开始下降,中旬实行二次费改后,预计将会继续走低。



由于一次费改,竞争加剧,国内财险的费用率是不断走高的。但是,由于规模优势和优秀的运营能力,中国财险费用率是低于同业的,竞争优势明显。加上二次费改,限制了费用率,预计龙头险企的费用率会继续改善。


2017年中期,中国财险的费用率就横盘了,而中国平安和太保产险则率先下降,相信后续中国财险费用率也会下降。



2017年中期,由于费用率改善以及赔付率的下降,中国财险的综合成本率降至 95.5%,较上年末下降 2.6个百分点,拐点清晰。而从过去几年的承保利润率看,除了2016年,中国财险利润率保持在3.5%的水平,维持较稳健的水平,2017年后,综合成本大概率能进一步改善,高于3.5%。



此外,可以看到,2017年中期,中国财险保费增速同比增长11%,高于2016年0.5个百分点,保费也一改颓势。中国财险的业务基数大,实现行业平均增速算是难得了,而且还很好地控制了综合成本。这一点,从龙头险企的集中度恢复上升,也可得到佐证,说明龙头财险是二次费改的受益者。



2)公司保费结构优于同业财险公司:农业险占比大;短期健康险增速提升。


财险公司大头是车险,第一点论述的是费改有利于龙头财险的集中度提升,从而实现保费增速回升。但是,汽车销售增速放缓还是一个隐忧。


不过,相对于平安和太保,中国财险的机动车辆险的占比明显较低,而农业险,短期健康险等占比较高。而且从其自身的保费结构变化看,车险的占比一直在下降,说明其余险种的保费是增长得比较好的。


2017年,中国财险的农险占比是7.8%,太保农险占比是2.9%,平安则没有农险。而且,农险的利润率是要高于车险的。中国财险近五年车险承保利润率在 2.2%-3.9%水平,而2014-2015年农险利润在16%左右,2016年由于自然灾害较多,农险的利润下降至2.5%,但是,正常水平下,农险承保利润率是要远高于车险承保利润的。而且农险与财政补贴、农业政策相关,中国财险具有先发优势,这也是其护城河。



3)业绩重回增长,确定性高,或有惊喜。


2016年由于承保成本提升,自然灾害抬升了赔付率,承保利润率明显下降,叠加投资亏损,2016全年投资收益同比下降了23%,导致归母净利同比下降了17.5%。


但是,2017年上半年实现承保净利润 65.16 亿元,承保利润率升至 4.5%,上面也论述了2017年二次费改有利于龙头提升市占率和承保利润率。


而且投资端也回暖,公司实现投资收益77.3亿元,同比增长了4%。公司投资收益主要以稳定的利息和股息收益为主,从2015年开始,现金和固定收益类投资的占比不断提升,权益类的投资占比则呈下降态势,投资风格更加稳健。


所以,中国财险2017年中期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4.15%,实现正增长,而费改将持续改善其利润情况,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速或会有惊喜。



此外,公司2016 年收购了华夏银行 19.9%的股权,会计入账记到联营公司中,将采用权益法按持股比例确认享有的华夏银行的损益。2017 年上半年开始确认收益,中国财险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增长至 22.4 亿元,同比增长了1327%。华夏银行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是142.27亿元,按照全年190亿元计算,全年确认联营收益约为38亿元,进一步提升中国财险净利水平。


4)估值低


之前提到财险的盈利也有明显的周期性,但把时间拉长看,中国财险除了2016年净利润维持较高的增速,6年复合增速达到23%,略高于平安,远超过太保。而且ROE平均增长率也是高于中国平安和太保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中国财险具有出色的承保盈利能力,而且投资风格更加稳健,确定性增强,预计公司 ROE将会往平均ROE(约21%)收敛。



公司2016年之前的PB多数时间在2倍以上,2016年受业绩和大市影响,股价下行,PB跌至1.5倍以下,五年PB均值约2.0倍。当前的PB约1.56,当前股价对应2018年PB约为1.20,处于历史估值底部区域,估值还是具有吸引力的。



小结:


过去几年行业受汽车销量增速放缓,费改抬升费用率等多重利淡因素影响,股价萎靡不振。不过,现在这些利淡因素开始消散,而中国财险出色的运营能力和规模优势将令其能快速恢复往日荣光。此外,2016年的业绩较差,基数低,2017年的业绩确定性高,净利增长由负转正,且可能有超预期的惊喜。在现在震荡行情和港股业绩期背景下,布局确定性高且估值具吸引力的个股,不失为一个攻守兼备的选项。而从长期看,中国财险稳健的发展前景也是具明显投资价值的。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