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糖的科普知识

 jinx66 2018-03-10

前述:高血糖判定和如何选用药品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过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血糖浓度低于70毫克%称为低血糖。小粒径负离子,则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易于透过人体血脑屏障, 进入人体发挥其生物效应。对于降糖有良好的疗效。同时建议患者对血同(血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检测。较低的血同值能大幅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高血糖诊断标准: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血糖>7.8mmol/L

当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即为高血糖。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中的一高。另外“两高”分别是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空腹血糖正常值在6.1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在7.8mmol/L以下,如果高于这一范围,称为高血糖。

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这两大调节系统确保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平衡,使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但是在遗传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与环境因素(如不合理的膳食、肥胖等)的共同作用下,两大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就会出现血糖水平的升高。

 


高血糖的病因

1、偶然的高血糖。血糖检查前如果食用大量的甜食,当然会出现血糖高的结果。所以检查出是高血糖,不要过于担心。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看看血糖结果。

2、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很喜欢肯德基一类的快餐,不喜蔬菜和水果,长久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血糖偏高。空气负离子是存在于空气中的自然因子,能有效降低高血糖,但环境的污染,导致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剧减,人体摄取的负氧离子不足,这也是导致高血糖的一个重要原因。

3、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糖。冠心病等与高血糖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一旦确诊是高血糖,应该尽量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高血糖,这样才能对症治疗,才能做好预防和治疗高血糖的工作。

4、在排除了以上的引起高血糖的诱因之后,那么高血糖就极有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目前糖尿病患病人群已经越来越年轻,甚至出现儿童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知道的是,高血糖要及早治疗。

 

高血糖的临床表现

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血糖升高、大量水分丢失,血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血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多饮的症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需要多进食;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患者的多饮、多尿症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尿中失糖也越多,饥饿感也就越厉害,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即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目前临床上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因为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导致了病情诊断的延迟。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血糖仅是轻度升高,还没有超过或只是轻度超过肾糖阈,肾脏糖份排除很少,还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另一方面是有些患者的肾糖阈增高所致。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肾脏内全部被重吸收,尿中无糖排出;若血糖轻度升高,肾小管的重吸收值会相应增加;但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超出了肾小管的最大重吸收范围,则部分葡萄糖将从尿中排出,从而形成糖尿。这个血糖临界值即为肾糖阈,正常值为8.89.9mmol/L。肾脏病及其他一些泌尿系统疾病都会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多数老龄患者的肾糖阈也会相应增高。肾糖阈增高后,患者即使血糖很高也不会有糖尿。没有糖尿,就不会引发渗透性利尿,因此可没有多尿症状;没有丢失大量水分,血浆渗透压就变化较轻,对下丘脑中枢的刺激也相应减轻,因此可没有口渴、多饮症状;没有糖尿,就不会损失大量糖分,因此可没有明显的饥饿感,多食症状减轻;没有糖尿,机体的营养成分丢失减少,因此体重减轻的程度也可相应减轻。由此,这些糖尿病患者可以最终不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

 

高血糖的诊断

1.诊断标准

高血糖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已经升高,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情况。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应低于6.1mmol/L,而诊断糖尿病的空腹血糖应等于或者高于7.0mmol/L,这两个数值之间有个差距。同样,正常人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应低于7.8mmol/L,而诊断糖尿病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应等于或者高于11.1mmol/L,两者之间也有个差距。如果一个人的血糖正好在这两个差距内,也就是说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之间,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mmol/L11.1mmol/L之间,这时的血糖既不正常,又没有达到糖尿病的程度,就称为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的诊断:按照世界统一标准,空腹血糖等于或高于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等于或高于11.1mmol/L,即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做口服糖耐量试验,服糖后两小时血糖等于或高于11.1mmol/L,也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血糖只要有一次达到上述的标准就可以诊断糖尿病,如果没有症状,需要在不同情况下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血糖达到上述标准才可以诊断糖尿病。

2.血糖值的换算

血糖值表示法有两种单位,一种是毫克/分升(mg/dl),为旧制单位;另一种为毫摩尔/升(mmol/L,为新制单位。现虽提倡用新制单位,但旧制单位仍在一定范围使用。所以,知道二者之间如何转换就很必要了。两种单位的换算公式为:mg/dl÷18=mmol/Lmmol/L×18=mg/dl。比如120mg/dl换算成以mmol/L为单位的数值时,需除以18,120mg/dl÷18=6.67mmol/L6.67mmol/L换算成以mg/dl为单位的数值时,需乘以18,6.67mmol/L×18=120mg/dl

 

高血糖的危害

短时间、一次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比如在应激状态下或情绪激动、高度紧张时,可出现短暂的高血糖;一次进食大量的糖类,也可出现短暂高血糖;随后,血糖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然而长期的高血糖会使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如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肾功能受损、神经病变、眼底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等。控制高血糖势在必行。

 


高血糖的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以少吃为好,但不能少于每日150克主食。但如果糖尿病未缓解,患者的食欲突然降低,此时应注意是否合并感染、酮症及其他并发症。

 

高血糖的预防和治疗

首先要去除血糖升高的诱因,如感染等诱发血糖升高的原因。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治疗应该遵循“五驾马车”综合治疗的原则,包括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糖尿病知识的学习、对血糖和病情的监测以及药物的治疗。同时高血糖的患者还经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等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预防高血糖的原则与高血糖的治疗原则相同,要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持合理的体重,定期进行血糖的监测,在糖尿病前期可以考虑使用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治疗。

 

适合老人的降糖药

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缓慢,体力活动减少,身体超重,有可能存在多种心血管、肺、肝脏、肾脏以及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因此老年糖尿病的治疗目标被确定为合理控制血糖、防止低血糖、减少各种急、慢性疾病和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强调指出良好控制标准是将血糖控制高限,以适应老年患者耐受低血糖能力较差之特点。以下简介常用几种降糖药在老年患者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阿卡波糖:老年糖尿病患者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能出现腹胀、腹泻、吸收不良等副作用,症状明显需要对症处理。

2、二甲双胍:单独用药很少引起低血糖,可以用于超重、肥胖型老人。存在肺、肝脏、肾脏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慎用。

3、磺脲类药物: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释放,但第一代如D806、优降糖易致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第二代如达美康较为安全,很少发生低血糖反应,可作为磺脲类药物中治疗老年糖尿病的首选,糖适平适用于伴有肾病或肾功不全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血糖变化以确定适宜剂量。

4、胰岛素:用于较重或伴合并症如急性感染、坏疽、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口服降糖药无效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选择单一品种或预混胰岛素,开始要用小剂量,逐步加量,并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以避免剂量过大而诱发低血糖反应。

食疗降血糖

水果:苹果、梨、桃、橙子、柚、樱桃、杨梅,香蕉、葡萄、荔枝要少吃。

五谷杂粮:小麦、燕麦、荞麦、小米、玉米、大豆、黑豆、薏米、绿豆、豌豆、豇豆、扁豆、豆腐。

3.水产:青鱼、泥鳅、蚌、泻、黄鳝、蛤蛎、海参、田螺、虾蟹、甲鱼和三文鱼,由于三文鱼中含有较多的虾青素,因此可以较多的长期食用。

4.保健品:蜂胶、虾青素、南瓜籽油,所有天然抗氧化的保健产品长期服用对糖尿病都有好处。

 

 

降糖药共分5大类

第一大类是磺脲类,代表药物有优降糖、达美康。该类药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帮助人体降血糖。因为磺脲类药物有增重作用,所以适合体型较瘦的糖尿病患者。

第二大类是双胍类,代表药物是二甲双胍片等。该类药的特点是刺激肌肉组织摄取葡萄糖以增加人体对血糖的消耗。双胍类药物有降体重作用,适合体型较胖的糖尿病患者使用。

第三大类是苷酶类,代表药物是拜糖平等。它的主要特点是抑制肠道对糖的吸收,人体吸收的糖少了,血糖自然就会下降。餐后血糖高的患者,优先选择苷酶类药物。

第四大类是胰岛素增敏剂,代表药物是吡格列酮片。二型糖尿病的特点是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利用功能减弱了,该药可以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

第五大类药是DPP4抑制剂,代表药物是西格列丁片。它的原理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延长胃排空时间,抵制食欲。

专家同时强调,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可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出现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后,更要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在消除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很多单味中药具有降糖作用。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与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其特点是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和复方的使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不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注重防治糖尿病并发症,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作用。

单味降糖中药

(一)黄芪: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作用。临床常用黄芪配合滋阴药如生地、玄参、麦冬等治疗糖尿病。

(二)黄连:煎剂有降低血糖作用。从黄连整药中提炼的小檗碱(黄连素)可减少体重,显著改善葡萄糖耐量,还可增加脂肪燃烧,减少脂肪合成。

(三)黄精: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四)地黄(包括生地、熟地):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且可改善血脂异常。临床应用于糖尿病时,多以生地配天冬、枸杞子等。

(五)人参:人参多糖有降血糖作用。人参还能增强胰岛素对糖代谢的影响。对轻症糖尿病,人参可与生地合用,人参每日用量为39克。

(六)山药:可显著降低实验小鼠的血糖,并可明显对抗血糖升高。

(七)鬼箭羽:有降血糖及增加体重的作用,并促使胰岛细胞增殖,胰β细胞增生。

(八)麦冬:可降低血糖,并促使胰岛细胞恢复,肝糖原增加。

单药有降糖作用的还有葛根、枸杞子、山萸肉、茯苓、玉竹、桑叶、桑白皮、桑椹、菟丝子、玄参、丹参、知母、仙鹤草、地骨皮、花粉、肉桂等。

 

糖尿病的用药是有讲究的。口服降糖药种类较多,因降糖机制不同而用法不同,且多与进餐时间有关,好几种降糖药是不能在餐后补服的。

1.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有拜糖平、卡博平、倍欣等。这类药物应在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如果在餐后服用,无法起到降糖效果。

2.格列奈类常用的有诺和龙、唐力等,属胰岛素促泌剂。其降糖作用迅速而短暂,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也称餐时血糖调节剂。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服用均可引起低血糖,故应在餐前5~ 30分钟服用,不进餐不服药。

3.磺脲类药物常用的有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迪沙片、糖适平等。大多数磺脲类降糖药需要半小时才起效,而降糖作用的高峰一般在服药后2~3小时出现。因此,建议在餐前20~30分钟服用磺脲类降糖药。

 

下面针对2型糖尿病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做一个全面介绍。

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第一大类:双胍类药物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苯乙双胍基本淘汰,可能在一些边远地区还在使用。它可以有不同的剂型,有普通的、缓释的、肠溶的等等。双胍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 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使HbA1c 下降1%-2%,并可使体重下降。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不容易导致低血糖,但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

常见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 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中毒,多见于苯乙双胍,盐酸二甲双胍少见。因此,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5mg/dL,女性>1.4mg/dL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在作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很多人认为二甲双胍有肝肾的损害,所以不愿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这是存在认识的误区,只有肝肾功能不全、有心衰、呼吸衰竭、或年龄过大(大于70岁)等患者不能使用或慎用。

注意事项:该药可以餐前、餐中、餐后服用,为减少药物副作用,多于餐后服。从小剂量开始,有助于缓解胃肠道反应。

第二大类: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属于胰岛素促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临床试验显示,磺脲类药物可以使HbA1c降低1%-2%,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磺脲类药物种类较多,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之分,现在后两代的药物用的较多,而D860基本停用,主要是由于容易出现低血糖。

常见副作用:易出现低血糖,体重增加。

注意事项: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宜选择格列喹酮。为了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药物做成缓释片或控释片,每天仅需服用一次,大大减少了服药次数,方便了患者。但是由于药物本身的局限性,如果每天一次血糖控制不满意,有些药物也可服用2次。常用的药物有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等。

第三大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强胰岛素对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组织的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纠正糖及脂质代谢异常,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其对胰岛素分泌没有影响,因此要求患者必须有胰岛素存在,单独使用不容易出现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该药物在使用上一直有些争议,主要是增加心衰和膀胱癌的风险,目前研究认为这些风险不大、可控,但还需更多循征医学的证据。该药是目前针对胰岛素抵抗最有效的药物,也可用于预防糖尿病,但需严格选择适应症。目前主要使用的有两种药物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常见副作用:体液储留、诱发或加重 心力衰竭、肝毒性、肥胖和增加 骨折风险(尤其髂骨和腕骨)。因此在有心衰(纽约心衰分级II以上)、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的患者、以及有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的患者中应禁用本类药物。现有或既往有膀胱癌病史的患者或存在不明原因的肉眼血尿的患者禁用吡格列酮。

第四大类:格列奈类药物(非磺脲类促泌剂)

为非磺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具有“快进快出”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其可直接促进胰岛素早时相(第Ⅰ时相)分泌缺陷恢复正常,从而对降低餐后血糖具有独特优势,并且不容易出现低血糖。主要药物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

常见副作用: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另外,文献报道在血糖控制相近的前提下,瑞格列奈导致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比磺脲类药物低,同时还有研究发现,瑞格列奈不增高心血管死亡风险。瑞格列奈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瑞格列奈是第一个由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欧洲药品评价机构(EMEA)和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去除肾功能不全禁忌证的口服降糖药。即使是肾功能不全较严重,内生肌酐清除率<30 ml/min·1.73m2)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瑞格列奈,仍不会使低血糖发生率升高。

第五大类: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而不抑制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一般不引起营养吸收障碍,几乎没有对肝肾的副作用和蓄积作用。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α-糖苷酶抑制剂不增加体重,并且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单独服用本类药物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可与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或胰岛素合用。如与磺脲类、胰岛素等药合用出现低血糖时,治疗时需使用葡萄糖或蜂蜜纠正低血糖,而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低血糖的效果差。目前常用的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

常见副作用:胃肠道反应,肠鸣,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偶有腹泻,一般两周后可缓解。服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

第六大类:二肽基肽酶-4 抑制剂(DPP4 抑制剂)

DPP4 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而减少GLP-1 在体内的失活,增加GLP-1 在体内的水平。GLP-1具有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它具有双激素调节的作用,因此DPP4抑制剂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不增加体重,并且很少引起低血糖。正是因为其具有这些优点,近几年糖尿病治疗指南逐渐提高了该类药物的使用地位,甚至可作为一线用药的备选之一。目前应用于临床的DPP4抑制剂有西格列汀(Sitagliptin)、 维格列汀(Vildagliptin)、 沙格列汀(Saxagliptin)、阿格列汀(Alogliptin)和利格列汀(linagliptin)。

注意事项:有胰腺炎、肾功能不全者愼用。

第七大类:SGLT2抑制剂

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主要作用于肾脏近端小管钠葡萄糖转运体2,通过抑制这些转运体,防止已滤过的葡萄糖在肾脏内重吸收。简单的说就是减少肾小管的葡萄糖重吸收,增加葡萄糖从尿中排除,达到控制高血糖的目的。SGLT2抑制剂不依赖于胰岛素,可以在2型糖尿病进展的不同阶段使用。目前有几个SGLT2抑制剂正在研发中。dapagliflozin(达格列净)已经在欧洲获得批准,canagliflozin获得美国批准。目前在我国正在做上市前的临床试验。

所有药物都有副作用,有些副作用可能还没有发现,还没有写在说明书上,因此药物的选择、使用需通过医生根据病史、药物特点、参考药物说明书、慎重合理选择。

 

一般是对饮食控制及适当活动24周后血糖尚不能恢复正常者才用药。上述几类口服降糖药一般每类中只用一种。如果血糖浓度升高,则用小剂量磺脲类或双胍类。有条件时也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拜唐平)及伏格列波糖(倍欣);或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匹格列酮。如果用12周后血糖仍高,则增加剂量或2种药合并用。

如发现糖尿病时血糖即较高,如18毫摩/升,也可一开始用两种不同作用的药,待血糖下降后,再逐步减量或撤掉一种药。如空腹血糖不是很高,主要是餐后2小时血糖高,则可在三餐前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唐平)、伏格列波糖(倍欣),或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奈等)

临床实践证明,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选用胰岛素治疗,而那些不伴有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则适合选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血糖的科普知识

血液中的糖份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英文简写Glu)。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空腹血糖浓度为3.61~6.11mmol/L。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称为高血糖。血糖浓度低于3.61mmol/L称为低血糖,我们拿到的血液生化检查报告中一般写着:葡萄糖,或者Glu

糖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之一。人们摄入谷物、蔬果等,经过消化系统转化为单糖(如葡萄糖等)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细胞,作为能量的来源。如果一时消耗不了,则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肝脏可储糖70120克,约占肝重的610%。细胞所能储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摄入的糖份过多,多余的糖即转变为脂肪。

当食物消化完毕后,储存的肝糖即成为糖的正常来源,维持血糖的正常浓度。在剧烈运动时,或者长时间没有补充食物情况,肝糖也会消耗完。此时细胞将分解脂肪来供应能量,脂肪的10%为甘油,甘油可以转化为糖。脂肪的其它部分亦可通过氧化产生能量,但其代谢途径和葡萄糖是不一样的。

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细胞必须要糖来维持生存,必要时人体将分泌激素,把人体的某些部分(如肌肉、皮肤甚至脏器)摧毁,将其中的蛋白质转化为糖,以维持生存。像过去在图片上看到的那些难民个个骨瘦如柴,就是这个原因。

人体的血糖是由一对矛盾的激素调节的:他们就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当感受到血液中的血糖低的时候,胰岛的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动员肝脏的储备糖原,释放入血液,导致血糖上升;当感受到血液中的血糖过高的时候胰岛的B细胞会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变成肝糖原储备或者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正常值编辑

空腹血糖(fastingblood glucose, FBG)正常值

①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70125毫克/分升)

②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③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④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血糖正常值

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孕妇血糖正常值

①孕妇空腹不超过5.1mmol/L

②孕妇餐后1小时:餐后1小时血糖值一般用于检测孕妇糖尿病检测中,权威数据表明孕妇餐后1小时不得超过10.0mmol/L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

③孕妇餐后2小时:餐后正常血糖值一般规定不得超过11.1mmol/L,而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得超过8.5mmol/L

通过对血糖正常值的检测,了解血糖标准值有助于您提高做好糖尿病防治。

血糖测定编辑

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读取静脉血以测定血糖,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不便。

其测定范围为〔05277毫摩尔/(10500毫克/分升)〕,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自备l台血糖检验仪。

 

家庭血糖仪的使用步骤:

①装针

②清洁手指,用酒精棉球进行消毒,切不可用含碘的酒精

③插入试条,将试条电极一段插入血糖仪插口,插入后血糖仪会提示采血

④采血:

1.温暖并按摩手指以增加血液循环。

2.将手臂短暂下垂,让血液流至指尖。

3.用拇指顶紧要采血的指间关节,再用采血笔在指尖一侧刺破皮肤。

⑤加样,从血糖试纸的侧面吸入,或滴在血糖试纸上。

(提示:如今市场上卖的血糖试纸分为虹吸式和滴血式。虹吸式的特点为所需的血液样本较少,使用的酶为葡萄糖氧化酶,对葡萄糖具有专一性,精确度较高。滴血式所需的血液样本较多,精确度比虹吸式要高,通常为医院或家庭经济较好的群体在使用。)

注意:刺皮后勿加力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血样,造成检测结果偏差。

⑥显示结果,血糖仪会在520秒内显示出当前的血糖值。

市场上尚有笔式及其他型号微量血糖测试仪供使用。所测指血或耳血为毛细血管的血糖值,略高于静脉血糖值。但要注意,当寒冷、水肿及血管痉挛时,稍受影响。我国长春已能生产血糖试纸。90年代以来国外研制出无损伤血糖检测仪,是用电脑化的近红外线透过皮肤面测量其吸收变化,可在5秒钟内测出222222毫摩尔/(40400毫克/分升)血糖。

血糖测定仪编辑

关于血糖仪的选购问题,确实需要慎重。市场上常见的血糖仪按照测糖技术可以分为电化学法测试和光反射技术测试两大类。前者是酶与葡萄糖反应产生的电子再运用电流记数设施,读取电子的数量,再转化成葡萄糖浓度读数。后者是通过酶与葡萄糖的反应产生的中间物(带颜色物质),运用检测器检测试纸反射面的反射光的强度,将这些反射光的强度,转化成葡萄糖浓度,准确度更高。

在选购时应掌握4大要素:

1.准确度,应尽量与同时静脉抽血的测试值相近,不可相差太悬殊,否则就可能出现延误病情的悲剧;

2.看服务,应了解血糖仪的售后服务工作,试纸的供货情况是否到位,防止出现“有炊无米”的情况;

3.看机器运行情况,比如采血针使用是否便利,需血量的多少,机器读数的时间,显示屏的大小与清晰度,电池的更换方便与否,机器是否美观,大小如何等等;

4.看价格,在血糖仪选购中价格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质量,但一般比较好的血糖仪都在千元上下,对很多家庭也是一笔额外负担,需要综合衡量。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问问您信赖的医生了。

低血糖编辑

标准

男:Glu<50mg><2.78mmol>

 

女:Glu<45mg><2.5mmo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

肾上腺素对糖代谢的影响与胰岛素的作用相拮抗。它促进糖元分解及酵解,故增加血糖及血中乳酸,这是由于肾上腺素活化肝脏与肌肉中的磷酸化酶所致。

原因

1.降糖药物过度:胰岛素或磺脲类药治疗病人或新近饮酒者,即在治疗期间,患者原血糖较高,经用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后在短时间内血糖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测血糖仍在正常范围。糖尿病初期及应用降糖药的患者尤为明显。

2.严重饥饿:长期不给予摄食。

危害

低血糖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轻者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昏迷,直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预防

按时进食,生活规律;

不可随便增加药量;

每次用胰岛素均应仔细核对剂量;

运动量恒定;

常测血糖;

随身带糖果以备用。

治疗

(一).纠正低血糖

(二).病因治疗

(三)用药原则

1.轻者口服糖水或糖果。

2.严重及持久的低血糖需继以5-10%葡萄糖500-1000ml滴注几天。静注葡萄糖困难时,可给胰高糖素肌注。

3.特发性低血糖应予精神治疗和体育锻炼,调节饮食,适当提高蛋白质和脂肪量,减少糖食。

高血糖,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在一天之中是轻度波动的,一般来说餐前血糖略低,餐后血糖略高,但这种波动是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

高血糖诊断标准: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血糖>7.8mmol/L

就称为高血糖,注意:高血糖不是一个疾病诊断标准,而是一项检测结果的判定,高血糖不等同糖尿病,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参阅:糖尿病百科。

高血糖预防

不可任意停药;

长慢性高血糖

长慢性高血糖

按医护人员及营养师的指示进食;

平日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常检查血糖值;

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防感染;

如有恶心,呕吐或发烧时,不可任意停药,应立即求医诊治;

找出高血糖发生之原因,避免下次再发生。

⑦平时适量运动,合理饮食,可预防血糖偏高。

⑧平日多吸入空气负离子,亦具有防治高血糖效果。

高血糖还会引起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是指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肾动脉及周围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症病情较重、病死率高。约70%80%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


症状及治疗

微血管病变

高血糖可引起微血管病变,使患者的微循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随着病程的延长和治疗不及时会促使微血管病变的加重和发展,使患者致盲、致残。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心肌、神经组织及足趾,使患者身受病痛折磨。


降血糖食物

1.洋葱:性味辛温,甜润白嫩,是人们喜爱的佳蔬。洋葱不仅含有刺激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物质,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而且其所含的前列腺素A和硫胺基酸,有扩张血管,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因此,对糖尿病伴有血脂异常者最为适宜。[2]

2.南瓜:甘温无毒,有补中益气功效。南瓜含有能抑制葡萄糖吸收的果糖,能与人体内多余的胆固醇结合,有防止胆固醇过高,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南瓜中还含有腺嘌呤、戊聚糖、甘露醇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并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每天煮食南瓜 100 ,对改善症状有良效。

3.黄瓜:性味甘凉,甘甜爽脆,具有除热止渴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瓜含糖仅1.6%,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代食品,并可从中获得维生素C、胡萝卜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等。黄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抑制人体内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者,每天食黄瓜 100 ,大有益处。

4.苦瓜:性味苦寒,肉质柔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高居各种瓜类之首。药理研究发现,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苷,有非常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不仅有类似胰岛素样作用(故有植物胰岛素之称),而且还有刺激胰岛素释放的功能。有人试验,用苦瓜皂苷制剂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总有效率可达到78.3%。所以,糖尿病患者若用苦瓜1个,剖开去瓤洗净,切片水煮1次服下,每天12次,有利于控制血糖。

5.金钱柳复合茶:青钱柳树皮、叶、根有杀虫止痒,消炎止痛祛风之功效,另外搭配了柿树叶、黄精、决明子、山药等。用于治疗糖尿病,因其有药理作用能明显降低血糖、减脂肪和尿糖。

测试方法编辑

葡萄糖氧化酶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特异性强、价廉、方法简单。其正常值:空腹全血为3.65.3毫摩尔/(6595毫克/分升),血浆为3.96.1毫摩尔/(70110毫克/分升)[3] 

福林——吴氏法

福林——吴氏法:此法测得之血糖含量,并非全部为葡萄糖,有不少是非糖的还原物质。因而测得的数值比实际高,本法已趋向淘汰。空腹血糖正常值为4.46.7毫摩尔/(80120毫克/分升)


波动原因

(1)气候因素:寒冷剌激可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肝糖原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减少,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夏季炎热多汗,注意补充水分,否则血液浓缩而血糖增高;

(2)感冒:感冒后可使血糖升高;

(3)患者因外伤、手术、感染发热,严重精神创伤,呕吐、失眠、生气、焦虑、烦躁、劳累、以及急性心肌梗塞等应激情况:可使血糖迅速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药物剂量不足:有的患者自行将药物减量;有的长期不查血糖,以致血糖升高后原来剂量未及时调整,会因药物剂量不足,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

(5)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导致病患者暂时性机体不良反应;

(6)过多食入高油脂食物:引起胰岛功能不能很好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升高;

(7)长期便秘:导致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利,影响血糖;


血糖换算

血糖值表示法有两种单位

一种是毫克/分升(mg/dl),为旧制单位;另一种为毫摩尔/(mmol/L),为新制单位。现虽提倡用新制单位,但旧制单位仍在一定范围使用。所以,知道二者之间如何转换就很有必要了。两种单位的换算公式为:mg/dl÷18=mmol/Lmmol/L×18=mg/dl。比如:120mg/dl换算成以mmol/L为单位的数值时,需除以18,即120mg/dl÷18=6.67mmol/L6.67mmol/L换算成以mg/dl为单位的数值时,需乘以18,即6.67mmol/L×18=120mg/dl


高血糖饮食提示

1.喝粥能让血糖跳舞 :粥一般都会煮得很烂,喝进去之后消化的会很快,血糖随之也会升得很快。而且粥上得快下得也快,有的时候你喝粥了,没吃其它的,那很可能不到点你就会感觉饿了,饿了之后你就需要吃别的东西,那这时你的血糖就像在跳舞一样,上下不停波动。如果不爱吃干粮可以做一些汤,汤尽量不要油大,例如一些菜汤;如果做肉汤,就要把油撇出去。

2.不要误以为馒头比米饭更容易引起高血糖:如果米和面在煮熟之前的重量一样,那么它的热量也是一致的,比如半两米和半两面的热量是完全一致的。但是蒸熟以后虽然热量一样,但体积上就不一样了,比如说半两米你蒸出来就显得比半两面蒸出来的馒头要多,所以病人会感觉我吃了好多的米饭血糖也不高,但我只吃这么一个馒头血糖就高了。其原因就在于你吃米饭时实际上有好多米蓬松的体积在里面,是一种感观,这样一来你会认为米更好一些,实际从原料的角度上讲热量是一样的。

3.干果会让血糖坚挺:例如瓜子、花生等本身会含有一定的油脂,会让患者在无形中增加热量,最终转化成高血糖。


注意事项

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8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当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次。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自我监测血糖2-4次。

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每周监测血糖2-4次。

血糖监测时间:

餐前血糖检测,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关注的,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者。

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

夜间血糖监测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的血糖。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检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宜监测血糖。


检测误区

误区一: 

不定期到医院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要进行自我监测与管理,首先要观察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如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情况症状、全身乏力与否,还要定期检查心脏的大小、节律,下肢情况,有无浮肿,眼底是否有问题,是否有皮肤溃疡等。

一些化验指标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监测自己的情况,其中有些患者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如测血糖,这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浓度,可以帮助患者随时调整饮食、运动及判断疗效。病情比较稳定、血糖控制比较好的糖尿病患者,一个月可以监测57次,其中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夜间血糖,每次监测一种血糖就可以了,如第一次监测空腹血糖,隔几天后再监测早餐后血糖,再隔几天监测午餐后血糖……每个月共监测57次就可以了。

血糖不容易控制的Ⅰ型糖尿病患者,或是胰岛素功能差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则要增加监测次数,有的甚至需要每天监测48次,如在三餐前、三餐后两小时、睡前、夜间一两点钟。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减少测定的次数,一般一周测定48次。

除了自我监测血糖外,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情况对于监测糖尿病是否对患者造成了更多损害也非常重要,因为糖尿病患者很容易血压升高,进而对心血管、心脏造成损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常血压值为130/85毫米汞柱。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血压计有一定误差,测量效果不如医院常用的水银柱血压计,因此糖尿病患者也要定期到医院测量血压。

误区二:

不定期测糖化血红蛋白

除了血糖、血压这些糖尿病患者可以自行监测的项目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酮、尿微量蛋白、尿糖的监测也很重要,但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这些监测必须要到医院去做。其中,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地反映人两三个月以来的血糖平均水平,反映体内葡萄糖代谢的情况。根据化验结果,医生能判断患者的保健方案是否有效,吃得是否合适,运动是否得当,血糖是否控制得好,是否需要给患者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还有些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的化验指标也只有医院才能做,如尿糖、尿酮、尿微量白蛋白,虽然都有相应的试纸,在家就可以做,但效果很难做到准确。如尿微量蛋白可以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是否存在早期的轻微损害,一般13个月要检测一次,已经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监测频率要更高,这一指标精确的测定只有在医院化验室才能进行。尿酮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这一数值高了,糖尿病患者就很可能出现酸中毒导致昏迷。因此,在持续高血糖超过13.3时,就要到医院做尿酮体检测了。

有的糖尿病患者看自己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比较正常,就不愿意测糖化血红蛋白,殊不知,每次测的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只能代表血糖当时的情况,而不能反映一段时间里人的总体血糖情况。因此,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还是非常重要的。

误区三:

血糖高低仅用家用仪器

家用血糖仪是在指尖采血,测的是毛细血糖。这种监测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当血糖超过13.3或低于1.1时,这种血糖仪就不能显示数字了,而是显示代表过高(HIGH)或过低(LOW),这个时候就不能用血糖仪测血糖了。尤其是当患者的血糖值过高甚至(家用)血糖仪不能读数时,情况就比较危险了,因此要尽快到医院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必要时还要查酮体,及时进行治疗。在血糖仪的使用上,首先要学会如何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浪费试纸。

误区四:

早起测空腹血糖吃药

专家指出,有的糖尿病患者平常坚持每天早起后在早餐前服用降糖药物,因此即使要测空腹血糖,也习惯了早起按时吃药。然而这会影响血糖值,因此空腹测血糖前千万不要吃药。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复查血糖的日子里还要注意保持一贯的生活和服药习惯,不要故意少吃东西或不吃降糖药,这也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检测的前一天晚上10点后最好不吃不喝,晚餐也别吃太油腻的。

糖尿病的控制关键是要“管住嘴、迈开腿”。很多糖尿病患者习惯经常到餐馆饭店去“打打牙祭”。专家指出,餐馆的饮食其实很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一般餐馆做的菜,不但热量比较大,而且大多油、盐、糖比较多,这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都是大忌。

误区五:

运动前不测血糖

除了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也很重要,也就是“迈开腿”。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每天要适当活动,却忽略了对运动前血糖的监测。事实上,血糖低是不宜运动的,否则可能晕倒。此外,运动中一旦出现头晕等低血糖症状,也要立即停下来;必要时还要及时服用一些糖来使血糖达到正常值。

一些公园里专门用鹅卵石等铺设了石子路,很多人喜欢在上面走以按摩脚底、促进血液循环,有的人甚至喜欢赤脚走。不过这种保健方式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脚部保健,而走石子路会增加糖尿病患者脚部破损的几率,增加他们患上糖尿病足的危险。此外,运动时为防止脚部出汗太多,专家还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在脚趾间夹上棉花等柔软、透气、有弹性的物品,防止过度摩擦或脚趾叠压。

误区六:

患者不注意护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专家指出,在糖尿病患者中,足坏疽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人高17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即使是轻微的损伤,也有可能引起感染,发生坏疽甚至截肢。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足部保养,每天要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清洗双脚,水温不要过高。还要注意保持足部及脚趾间的干燥;足部特别干燥的患者可用护肤品来涂抹脚部;洗脚后要及时修剪过长的趾甲,趾甲前端应剪平磨光,防止向内生长。如果脚上有茧子或鸡眼,千万不能用手抠或用小刀,也不要贴鸡眼膏等刺激性化学药物。

另外,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能赤脚穿鞋,平常最好穿白色或者浅色的袜子,以及时观察脚部的健康情况。袜子的袜筒也不要太紧,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血液循环就不好,太紧了不利于血液流通。糖尿病患者穿鞋也要注意,最好穿圆头、平底、软牛皮的鞋子,还要注意鞋子里面有无异物,有无线头、接缝,因为这些都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脚部磨损,新鞋最好撑松了、合脚了再穿。最后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脚部有感染、磨损、水泡等,要及时和医生联系及时处理。

监测意义

自我监测血糖对糖尿病控制的益处

发现高血糖或低血糖,及时调整药物 血糖值直接反映实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血糖控制是指全天血糖的总体控制。很多因素可引起病友的血糖波动,如不合理的饮食、过量饮酒:运动不当:药物影响(降糖药或其它药应用不当):情绪波动:应激状态(如感冒、发热、外伤、手术、妊娠以及体内有其他慢性疾病等)……不少病友的血糖可整天处于波动状态。自我监测血糖,就是要了解一天中血糖值的波动情况。血糖的监测,应包括三餐前后与夜间血糖的监测。

三餐前后的血糖监测,有利于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品种和用药时间。

夜间的血糖监测,则有利于发现夜间低血糖和早晨空腹高血糖。睡前或夜间3点左右血糖过高或过低,次日早晨都会出现高血糖现象,但处理的方法截然不同。因此,如病友睡眠中有明显不适,应增加睡前或夜间3点左右的血糖监测,给医生提供参考,以便使治疗更为合理。


了解胰岛素水平及作用 不同时段的血糖监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凌晨或早餐前空腹血糖反映人体基础状态胰岛素分泌的水平,若血糖超过正常(>6毫摩尔/)提示胰岛素基础量不足或病友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餐后血糖反映增加糖吸收后追加胰岛素分泌的水平。药物治疗或饮食控制的病友,尤其需要观察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值是监测血糖较重要的指标之一,正常人<>毫摩尔/升,餐后2小血糖值越高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几率就越大。

确定运动方式、时间和量的依据 运动有助于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但激烈的运动将使机体处在应急状态。运动开始血糖可升高,随着运动时间的推移、运动量增大和体力的消耗,血糖又将降低,甚至会引起低血糖。所以,运动前后也应监测血糖,从而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和运动量。


自我监测血糖的经济效益

国际上有两个里程碑的研究和一些小样本的观察证明:进行强化治疗使血糖达到目标值,将大大减少糖尿病病友心、脑、肾、眼和周围神经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恶化。

据发达国家统计,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费用,约为直接用于降糖费用的3~4倍。如果大力宣传推广血糖的自我监测,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将会大大减少因并发症给病人带来的健康损失,以及国家和个人的医疗费用。这也是为什么血糖监测被国际糖尿病联盟列为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之一的原因。

不要桑拿

桑拿浴时,人处于湿热空气的蒸腾中,可起到活血通络的效果,但对于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蒸桑拿的这些好处反倒变成了危险。

因为桑拿房里温度高,导致血管舒张,容易出汗,甚至可能造成脱水,引起糖尿病人的血糖变化。而注射了胰岛素的糖尿病人,如果蒸桑拿,会使胰岛素吸收加快,出现低血糖反应。

另外,蒸桑拿的浴室通风不好,浴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比一般居室要高出25倍。在过浓的二氧化碳环境中,一般人不会受到太大伤害,但糖尿病人却容易出现一些不适反应,如浴后头痛、恶心、心慌等,就是我们常说的“晕浴”。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血糖控制较好,可以适当蒸桑拿,也不宜蒸的时间过长,并注意多补充水分,稍感不适,就应立即从桑拿房中出来。


常见问题

时间不同

即使在患者刚从医院检查血糖回家后,也会发现在家测量的血糖值与在医院测量的血糖值不同。其原因 在于随着身体的活动,身体必然要消耗血糖。而在进食后,所摄取的血糖会进入到血液中,对消耗的血糖进 行补充。

取样点不同

由心脏通过动脉供给至毛细血管。而血液在向身体各个组织供给了包括血糖在内的营养后,通过静脉返回至心脏。而采用血糖试纸测试时,所采用的取样部位为手指的毛细血管。而毛细血中包含了一部分其血糖已经耗尽的血液。


血糖水平会由于测量方式的不同而出现变化吗?

是的,会有所不同。在以下情况下,测量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到测量结果(出现不正确的结果)

1.在血液吸取过程中,如果在”嘀“声响起前,将血糖试纸从血液上离开,就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2.在血液吸取过程中,如果在”嘀”声响起后,仍长时间地保持血糖试纸与血液的接触,也会影响到测量结 果。

在血液采出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进行测量

一旦与空气发生接触,血液会立刻开始凝结。而在血液凝结现象发展至较为显著的程度后.就无法获得正确的测量结果。因此,要在血液的量达到足够的程度后,立刻开始吸取血液。如需重复测量,则要将刺破点的血液擦拭干净,从头开始,重新测量。

使用已经吸取了血液,出现了再次吸取血液的现象

在血液吸取过程中.如果在血糖试纸从血液上移开后,再次进行血液的吸取,这种情况下无法获得正确的测量结果。所以,应该更换一只新的血糖试纸,在血液量达到足够的程度后,再次进行测量(在血液吸取过程中,不要将血糖试纸从血液上移开)

挤压血液时用力过大导致血糖检测不准确

如果挤压时用力过大,就会导致皮下组织内透明的细胞内液也被挤压出来,并与血液混合在一起。这样就可能导致不正确的测量结果。血糖试纸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过长,血糖试纸渗入了空气中的水分,这样就会影响到测量的结果。


血糖指数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就是指一个食物能够引起人体血糖升高多少的能力,血糖生成指数是由人体试验而来的,评价食物的方法是化学方法,也就是常说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是一种生理学参数。

根据WHOFAO对血糖生成指数的定义,食物GI是指人体进食含50g碳水化合物的待测食物后血糖应答曲线下的面积(AUC)与食用含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后血糖AUC之比。其公式为:

GI=50g碳水化合物试验食物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血糖 应答曲线下面积×100

GI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也就是血糖升的高;

GI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简单说就是血糖比较低。

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合理安排膳食,对于调节和控制人体血糖大有好处。只要一半的食物从高血糖生成指数替换成低血糖生成指数,就能获得显著改善血糖的效果。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以下时, 可认为该食物为低GI食物;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75之间时,该食物为中等GI食物;

血糖生成指数在75以上时,该食物为高GI食物。

糖尿病饮食疗法的血糖生成指数

血糖生成指数,是表示某种食物升高血糖效应与标准食品(通常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效应之比,指的是人体食用一定食物后会引起多大的血糖反应。

血糖指数是一个衡量各种食物对血糖可能产生多大影响的指标。进食一种食物两小时内,测量血糖水平,在血糖反应线下的面积/进食相等分量的葡萄糖两小时内血糖反应线下的面积(葡萄糖耐量曲线)X100,这个比值就叫做血糖指数。

面条、通心粉、黑米粥、大麦粥、玉米面粥、玉米糁粥、粉条、藕粉、魔芋、豆腐及豆类食物、牛奶及奶制品,除已知的西瓜、菠萝外大部分水果。

低血糖指数的混合膳食:

馒头+芹菜炒鸡蛋、馒头+酱牛肉、饼+鸡蛋炒木耳、三鲜馅饺子、芹菜猪肉包子、硬质小麦粉肉馅馄饨、米饭+鱼、猪肉炖粉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