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从财务的角度审视人生。

 昵称30970841 2018-03-10

多日不见,甚是想念。

回首昨日,仿佛去年。

我怕三十晚上的祝福太多 ,你会不在意我的问候, 

我怕初一早上的鞭炮太吵, 你会听不到我的祝福 ,

我怕初二中午的菜肴太香, 你会看不见我的短信。 

所以选择现在这个时候给你送来祝福,在这里给您以及家人拜个早年,

猪年大吉!


一篇文章在春节前后,刷屏各行业、各阶级的人群,

相信你并不陌生,

这篇文章叫做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原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将29天内亲人住院治疗的全过程记录,娓娓道来。

以时间为轴,描述细致却不显啰嗦乏味。

文字朴实无华,却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真情实感。

堪称叙事文的典范。

短短几天内,点击量也直线攀升。

若是给原作者一次重来的机会,

我觉得他也并不愿意以这种方式火遍网络。

因为文章最后的结局并不是阖家团圆,

而是,生死永别。


原文已经被各大自媒体争相剖析,从人物情感关系,到收入与家庭地位的必然联系,粉墨登场百家齐鸣。

本人不是社会心理学专家,也并非医学科班出身。

虽不才,但在保险领域,我觉得还是能够给充满焦虑,甚至迷惘的你,

一些帮助,或启发。


为了方便更多保险小白理解,本人会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

文章较长,若嫌啰嗦,可直接跳到文章末尾,观看流感下的商业保险配套指南。

 

1、  原作者背景介绍


又不是写小说,怎么还有人物介绍?

因为如果先不谈下家庭的背景,你会很难理解,

为什么一篇主要介绍得病→治疗→去世内容的文章,会在网络甚至社会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个原作者,并非一般人。

 

提前说明,本人并不认识原作者。

在网络或者现实中,也并未与他有任何联系和交往。

关于其背景资料的收集,均是本人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多次阅读后,进行的信息捕捉和猜测。

若有不符合的地方,

请尽管提出,

反正我也不改。


A
原作者李可

年龄至少在40岁左右(通篇在管自己的妻子称呼为,夫人)

职业不确定(猜测应是某公司中层管理)

年收入在50-100万之间(北京有房,名下有车,且无贷款)

擅长投资(公众号名称为巴菲特,以及多篇介绍投资方面的文章)

人脉广泛(发现病情后,多方联系入住三甲医院床位)

爱家庭(非常尊重妻子意见,以及关心孩子状况)

做事细致(安排亲戚交替照顾、亲人突然离世、变卖房产等)

 

B
李可夫人

年龄不确定,假设在3035岁之间

职业熊猫海投公司(其公众号里有介绍,但百度未搜到相关资料)

收入不确定(根据门当户对理念,也应该在30万以上)


C
李可女儿

年龄3岁左右,上幼儿园


D
李可岳父岳母

均为黑龙江人,60岁左右,且在佳木斯有一套价值40万的房产。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原作者家庭可以算得上是中产阶级,衣食无忧,家庭和睦,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国标准式421家庭。

但就是这样可以秒杀国内80%以上家庭的收入,在高昂的ICU病房面前,也走到了变卖房产的地步。

我相信你也明白了,为什么这篇文章会一夜爆红。

因为它戳中了大部分家庭心中的软肋,将中年危机之一血淋淋的展示了出来——医疗费用。

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

 

富有和贫穷之间,其实只隔着一场疾病。

 

2、  穷,最可怕!


仔细梳理全文,你会发现,

给原作者带来的损失,远远不止表面上的的多次转院、开药、治疗、住院、人工肺、ICU等高昂费用支出。

ICU费用:每天8000-20000



但其实际的隐性支出也会超过你的想象:

A、酒店住宿费用

B、护工费用

C、机票费用

D、误工费用

E、人情费用

…..

这还仅仅是原作者岳父去世的情况下。

若是挺过难关,那么接下来还要考虑营养费用、康复费用、收入损失费用等,以及持续的人工肺支出。

【人工肺费用:开机6万,每天2万;若人工肺肺膜老化,则再需要花费6万更换设备】



看到这里的你是不是很绝望?

别急。

若是此次流感还不幸传染给了其他人,例如家庭的最高收入支柱,原作者。

(仅为举例,无意冒犯)

 

简直不敢想象。

我相信也用不了一个月,半个月就足以摧毁这个家庭。

但以后呢?

家徒四壁,存款为零。

可别忘了,上边还有四位老人等待赡养,下边还有年幼的孩子等着上学。

 


足智多谋的你,想必早已想好了应对方法,

例如:

A
多赚钱

提高自我价值,让自己的收入永远跑在医疗费用的前边。

我相信你可以做到,

但是我不相信疾病可以等到你收入提高,做好万全准备的时候,才会来临。


B
多投资

股票、基金、P2P、房产、股东、黄金。

什么来钱快,我玩什么。

但请别忘了,来钱最快的路子都写在了一本书里,那本书叫做——刑法。

并且,变卖资产看病,我认为是比较愚蠢的做法。因为你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只能选择低价抛售,你越是心急,损失得越多,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你等不起。


C
多买保险

这也是我认为最为稳妥,且大众皆宜的一种方法。

根本原因在于,保险是一种未雨绸缪的财务安排,其本质是以现有微不足道的代价,来抵御将来万劫不复的灾难。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虽以悲剧收场,

但是,却成功的做到了许多保险营销员,甚至保险公司都做不到营销目的:

让部分老百姓的保险观念提前觉醒。

 

可谓功不可没。

 

3、  保险是什么?


原文曾在多处提到了商业保险一词。



世界保险最早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巴比伦王国国王命令僧侣、法官、村长等收取税款,作为救济火灾的资金。


大约在公元前1792年,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时代,为了援助商业及保护商队的骡马和货物损失补偿,在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了共同分摊补偿损失之条款。


公元前133年,在古罗马成立的各雷基亚(共济组织),向加入该组织的人收取100阿司,和一瓶敬人的清酒。另外每个月收取5阿司,积累起来成为公积金,用于丧葬的补助费,这是人寿保险的萌芽。


1384年,比萨出现世界上第一张保险单,现代保险制度从此诞生。


英国在1688年建立的“寡妇年金制”和“孤寡保险会”等保险组织,使人寿保险企业化。

 

由此得出结论,保险一词来源历史悠久。

从最早的雏形,到条款,然后保单,最后企业化。

中间凝结了无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同时,这个演变的进程也告诉我们,

没事就要多读书,

不然提到保险,你会知道什么是经济工具、资产配置、风险规避、养老规划、资产传承。

而没有读过书,

就会变成,卧槽,骗人的,传销。

 

4、  无风险,不保险。


大部分人对于风险的认知几乎还为零。

 

根据《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假如你现在30岁,那么未来20年,跟你同龄的小伙伴会有7%的人重疾或身故;未来30年,会有17%的同龄小伙伴将躺在病床上,面临着532%的生存或者身故。


我国大部分家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80%都花在了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


中国卫计委统计:我国的贫困人口家庭中42%是因病致贫或返贫。


    .....


有的人幻想躺在病床上,豪言壮语:人生自古谁无死。

但是你却忘了,你的妻子、孩子、父母,是没有勇气放弃治疗的。

因为,你对于他们,就是天。




从上图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在40岁前后是严重分水岭。

35-39岁,为87.07/10

40岁的时候,则快速攀升到154.53/10万。

接近翻倍。

 

身边越来越多亲朋好友的相继离去,以及永远筹不尽的轻松筹,相信已经让你有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与其坐以待毙,为何不用保险武装自己?


流感下的商业保险配套指南

↓↓↓




1    
重疾险能赔吗 


重疾险,并不像其字面意思,得了疾病就能赔。

而是要罹患其合同约定的疾病,方可获得赔偿,给付保额。

 

早在2007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就颁布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对重大疾病的定义进行了统一规范。

必保6种,可保19种,共计25种。


换言之,各家保险公司关于这25种疾病,理赔条件、疾病定义,甚至于标点符号都一模一样。


而随着市场竞争白热化,保险公司也在疾病种类上不断创新,5080,甚至100种。


但是,95%以上的重疾发病率,依然集中在这25种重疾内。


所以,若是产品保费便宜,还可考虑。

若只是为了疾病种类增多,而保费也要提高,那大可不必。

 


本人翻阅不下百种产品条款,勉强能够和原文岳父沾边的,仅有以下五种疾病:


1
重大器官移植

细心的读者会看到,原文中曾多次提到过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人工肺。

似乎想当然的就会以为,这属于重大疾病理赔范围。

但其实两者概念大相径庭。

人工肺,实际为代替人体肺脏排除二氧化碳、吸取氧气的【机器】

重大器官移植,因器官功能衰竭,而进行的异体移植。

 

不符合,不赔

 

B
深度昏迷

可以看到,理赔此项需满足两个条件:

 a.昏迷96小时以上

原文岳父在123日到124日,昏迷时间不足24小时

 

 b.满足格拉斯哥昏迷分级

也就是下表中,三项相加不能超过5


不符合,不赔


C
终末期疾病

同样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a.慢性肺部疾病导致的永久不可逆的慢性呼吸功能衰竭

 

 b.持续三个月症状

从住院治疗到去世,还不足一个月。

 

不符合,不赔


D
 慢性呼吸功能衰竭

理由同上,不符合慢性肺部疾病导致的永久不可逆的慢性呼吸功能衰竭

 

不符合,不赔


E
终末期疾病

要医生确诊,确实治不了,且活不过6个月。

这项疾病倒是不限疾病种类,

但因为原文岳父走的太快,还未来得及确诊。


 

看到这里,是否感觉到了心灰意冷?

但其实,目前市面主流的重疾险,是包含了寿险责任,也就是身故。

人死后,也照样可以获得保额赔偿。

这笔钱,虽然不能用来提前看病,却可以弥补治疗期间产生的周转费用,亦或是处理后事的费用。

 

2    
重疾险有必要买吗? 


明白重疾险的核心作用,也就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重大疾病保险于1983年在南非问世,是由外科医生马里优斯巴纳德最先提出这一产品创意。

他的哥哥克里斯汀巴纳德是世界上首位成功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的医生。

但他发现,在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后,部分患者及其家庭的财务状况已经陷入困境,无法维持后续康复治疗。

为了缓解被保险人一旦患上重大疾病或实施重大手术后所承受的经济压力,他与南非一家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了重大疾病保险。

后传入其他国家并争相模仿,风靡至今。



由此可以看到,重疾险的诞生,并不是为了支付治疗费用而设计的险种。

而是为了:收入损失补偿。

 


因为一旦罹患重大疾病,则会长期不能工作和生活、需要长期进行住院治疗、他人长期的照顾,以及长时间进行康复。

这期间伴随着直接的高额医疗费用支出、终止工作期间的收入损失、工作能力降低导致的收入损失、前后期护理费用支出和后期康复费用支出。

并且会侵占或挪用家庭的其他财务安排,甚至于给家庭带来无法修复的经济伤害和精神创伤。


所以三个建议送给财务裸奔的你:

  1. 一线城市100万保额起步,二线城市50万保额起步

  2. 越年轻买,压力越小(年龄和保费成正比)

  3. 理赔看的是条款,而并非保险公司名气大小

 

3    
医疗险怎么买? 

 

因为重疾险以其独特作用,无法在治疗期间产生任何实质性的现金帮助。

所以,期望的重任一下子压到了医疗险身上。

 

大部分老百姓会觉得,我都有医保了,还用什么商业医疗保险呢?

殊不知,原文中的岳父,也有医保,同时退休职工的报销比例也要高于在职的时候。

但是结果也显而易见,基本没起到作用。

因为自费药、较好的器材、尖端的医疗技术手段等,都不在医保的可报销范围内。

其实,这也反应了医保的特点:低水平,广覆盖,保而不包

【社保目录内药品,仅占总药品的1.4%


那么商业医疗险能否报销原文岳父中的住院开支呢?

【其中费用的大头为人工肺与ICU

答案是,分情况。

 


根据不同的就医区域、赔偿额度、药品限制、报销比例等,我们大致可将目前市场上的商业医疗险分为三种类型:

A
一般医疗险

这种类型产品,市面比较常见。如医疗险卡单、附加医疗险、团体医疗险等

特点:保额低(十几万)、报销比例低(50%-90%)、医院选择少(公立医院)、仅可报销社保药、保费低(小几百)

对于人工肺:不可报销

对于ICU:可报销(但大部分为自费项目)


B
中端医疗险

最近两年开始兴起,并根据不同的消费水平,逐渐分为两大类:高免赔额与低免赔额。

前者保费要低于后者。

特点:保额高(100万左右)、报销比例高(100%)、医院选择多(可去特需部)、可报销自费药、保费较高(1000元左右)

对于人工肺:小部分产品可报销

对于ICU:可报销


C
高端医疗险

高端医疗险以其私密的高品质服务,以及无限制条件,深受高收入人群的喜爱。

普通老百姓一般接触不到闻所未闻,因为保费实在太高,基本都在2/年以上。

特点:保额非常高(几千万)、报销比例高(100%)、医院选择最广(可去私立医院)、可报销自费药、保费非常高(几万)

对于人工肺:可报销

对于ICU:可报销

 

综上所述,无论从责任还是保费水平上,中端医疗险几乎适用于每个家庭。

所以,在身体条件和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一份性价比合理的中端医疗险,绝对是你人生旅途中的首要选择。


4   
医院、医生、床位,上哪找? 

 

原文作者交际广泛,辗转多家医院,动用人脉无数,床位都能如愿以偿。

这在北京这种医疗条件发达,但医疗资源紧缺的城市,可以说难如登天。

 

那么寻常老百姓,就只能望洋兴叹了吗?


因近几年国家尤其重视商业保险发展(养老账户空账、医保报销受限),于是各大财团纷纷涌入,保险公司设立众多。


产品不断创新的同时,也开始拼起了增值服务。


其中有一项叫做重疾就医绿色通道的服务,尤其让人侧目。


它可以在消费者罹患疾病后,保险公司安排相对应最好的医院、最好的专家、空闲的床位进行治疗,同时出院后专家一对一复诊,询问情况,不让生命得到丝毫懈怠。


但是,这项服务有一个硬性的启动前提:


消费者必须罹患所购买的保险中,约定的重疾或轻症。



但以原文岳父的情况来看,就算是到他去世,也绝对用不上此项服务,因为不符合重疾或轻症的理赔条件。


 

而真正能在他这种情况(非重疾非轻症)派上用场的,唯有搭建了第三方直付网络的高端医疗险才可以。

他们有权利动用网络内的医疗资源去帮客户安排顶尖的专家、对口的医院和舒适的病床,无论大小疾病(或意外)。

例如:



 总结




因为《北京中年》一文影响甚大,导致很多读者在看完原文后,立马起了购买保险的心思。

心中仿佛一直有个呼声:

不管对不对,先买了再说!

殊不知,错误的保险购买,还不如不买。

 

本来以为保的责任,结果没保。

本来应该做的风险转移,最后没做。

风险真正来临时,手足无措,影响了其他财务安排。

 

所以在保险规划前,先明确自身可能面临的风险,如:养老风险、子女教育风险、收入损失风险等。然后评估风险带来的损失,如:30万,50万,100万。最后才是出示具体的方案

但大部分消费者却顺序颠倒,先方案,后评估,最后才认知。

导致自己对家庭的保障体系不清不楚,年纪大了却也无能为力。

 

四句口诀,送给诸位:

以家庭单位为基础,

以保障需求为中心,

以风险保额为方向,

以动态规划为核心。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历经风霜雨雪,看过人世浮沉,

也愿我们在人生迟暮的阶段,

能够走的,体面点儿。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可任意转发,复制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险身说法 一个有良知的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识别加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