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医学堂丨扁鹊学派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为什么73 2018-03-10


中国道医


扁鹊学派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编辑/中国道医



李伯聪先生在他的《扁鹊与扁鹊学派研究》 (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90年版)一书中提出: 第一,中医的学派争鸣始于战国时期,而不是“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第二,中医史的发展历程不是“一元,一个学派,一脉正统传承”的过程,而是“多元,多个学派,争鸣非进”的过程。因此,扁鹊学派是中医史上出现最早,在战国、秦汉时期享誉最高、影响最大的学派。李伯聪先生还具体考证出: 中医史上的第一个学源不是黄帝学派而是扁鹊学派。它是战国、秦汉时期影响最大、声誉最高的学派。它有本学派医经和医方。《黄帝扁鹊之脉书》指《史记 仓公传》所引《黄帝之脉书》、《上经》、《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等十部) 是战国时期扁鹊派著作; 《扁鹊内。外经》是其派医经; 《扁鹊俞附方) 是其派经方。古籍中所见署名“扁鹊”、“子义”、“吴普”、“李当之”的本草,都是扁鹊派的本草著作。今传之《难经》、《中藏经》,不是发挥《内经》奥旨之作,而是扁鹊学派东汉和六朝时期的著作。《汉书。方技略》医经总论使用了扁鹊派传统术语,反映了扁鹊派某些独有的医学观,是以概括扁鹊学派医经为主而撰写的。《褚氏遗书》、《扁鹊心书> 是宋代扁鹊派著作。其派人物有汉代著名医家淳于意、华佗、涪翁、程高、郭玉,南北朝世医徐氏(七世十一人,如徐文伯、徐嗣伯、徐之才等) 及以“第三扁鹊”自命的南宋窦材等。


李伯聪先生的研究颇有独到之处,为我们揭开祖国医学神秘的面纱提供了活泼的思路。从扁鹊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早期医学的医、药不同源的特征,而且还可以进而明确祖国医学的基本源头是黄老学派。黄老思想作为完整的道医学,在扁鹊时代,还是完整的,但是后来,医学的源头只剩下了“黄”,而不见了“老”,神治一脉不再为人所知。


扁鹊学派的基本特点


1
扁鹊学派的源头之一是禁咒


黄帝学派是不主张禁咒的,禁咒显然另有其源。《素问。五胜别论》曰:“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在扁鹊学派存在并兴旺时期的战国秦汉之际,医巫尚未分离,医学仍把巫术当成自身的一个组成部分,直至唐代都是如此。据《史记》载,长桑君传扁鹊“我有禁方”,阳庆传淳于意十种医书中,也有《接阴阳禁书》。以后南北朝时世医徐氏的医术,从《南史》的记载中也有巫术成份。《中藏经》中也可见“阳中之阳为高真,阴中之阴为幽鬼”,“上通三寸曰阳之神路,下通三寸曰阴之鬼程”( 《中藏经。阴阳大要调神论》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5.) 等提法。虽然史载淳于意是坚决反对巫术的,但从整个学派来说,是保留了不少巫术成份的痕迹。长桑君,道教仙人。据传说,长桑君曾传扁鹊医术,是扁鹊的师父。扁鹊年轻时为舍长,长桑君寄宿在舍内,扁鹊觉长桑君非同一般的人,便恭敬礼貌待长桑君十余年。一日,长桑君悄悄地将扁鹊叫到一旁,对扁鹊说: 我有医道方面的秘方,我现在老了,想传授与你,希望你不要外传。扁鹊答应他后,他拿出怀里的药对扁鹊说: 你服用此药后三十日,可以洞察一切。并将珍藏的秘方全部给了扁鹊后,忽然隐身化形不见了。扁鹊按照长桑君给他说的方法服药后三十日,果然就能看清楚病人的五脏六腑病因所在,以此诊病而成为名医了。


禁咒既为“不可外传”的“禁方”,故后世只闻其名,不明其理。至于扁鹊本人虽然身怀绝技,也不曾为此绝学张目,也在情理之中。


2
本草源头是“五苦六辛”


“五苦六辛”出自《汉书。方技略》,是扁鹊学派本草学的重要理论,其义今已不传,《内经》亦无此说。张子和根据攻邪理论及汗吐下三法的运用经验,结合药物性味,阐释为:“五者,五脏也,脏者里也; 六者,腑也,腑者表也。病在里属分,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病在表属阳分,宜以辛温之剂发之汗之,此五苦六辛之意也。”并结合五积六聚、表热里寨、用药方法等具体临床运用说明这一理论。《儒门事亲》举吐药29味,汗药40味,下药30味,《本草纲目》参照此录入,对后人影响较大。但有相当比例的药物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均未载它们的汗吐下功用,后世医家习惯上也未把它们作汗吐下药对待。据史料记载,高后八年阳庆传淳于意之书有《药论》,扁鹊弟子有《子仪本草》,华佗弟子有《李当之本草》、《吴普本草》,现均不存,仅《吴普本草》部分佚文保存在《证类本草》、《本草纲目》中。《吴普本草》引“扁鹊”、“神农”二家,不同之处颇多,当各是一家之言。然而张子和引用这些药物时,均申明“以本草考之”,“以本草校之”,必有所本。既然《神农本草》系统无载,则极可能在扁鹊学派本草中这些药物均被认为有汗吐下效用。


3
决死生


“决死生”,后人亦称“短期”,即敢于准确预测患者的生死,是扁鹊学派的重要学术特征。淳于意自述:“即尝已为人治,诊病决死生,有验精良”(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北京: 中华书局,1996: 2813),在其“诊籍”25例医案中也贯穿“决死生”思想。华佗治督邮徐毅、军吏梅平、广陵太守等案,均有决死生之预测(陈寿《三国志》卷二十九方技、北京: 中华书局,1959: 799.)。


《脉经。第五》有“扁鹊诊诸反逆要诀”的篇目,也反映了这种学术特征。而《内经》中却回避甚至批评这种理论。《素问。阴阳类论》中,“雷公曰: 问短期,黄帝不应。”《素问。疏五过论》“...死日有期,医不能明,不问所发,唯言死日,亦为粗工,此治之五过也。”


扁鹊学派的影响


扁鹊学派自唐以后已渐衰微,但仍承学有人。特别是到了宋金时期,在中医学的格局又一历史性转折的前夜,竟又出现了一些极力推崇和赞誉扁鹊学派的医家。如宋代医家许希以针术治疗仁宗疾愈,得帝之赐,“希拜谢已,又西向拜。帝问其故。对日:“扁鹊,臣师也。今者非臣之功,殆臣师之赐,安敢忘师乎”(脱脱《宋史》四百六十二.方技传北京: 中华书局,1975)?宋代名医庞安时云:“世所谓医术,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求于其书,而言之不详,意者使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同上)。南宋初,窦材著《扁鹊心书》(公元1146年) 自称为“第三扁鹊”。李伯聪先生认为窦材是最后一位扁鹊派医家,《扁鹊心书》是最后一部扁鹊派的著作,扁鹊派发展的历史也至此而宣告终结。但据其他学者研究,张子和应是黄、扁两大学派交融的重要人物,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子和更多地传承了扁鹊学派的理论及治疗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