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青子衿 | 红楼一梦

 昵称37581541 2018-03-10


公众号ID:hlmyj001

编辑微信:dongzhu1968

投稿:hlmyj001@163.com


关注



作者织里,在校大一医学生,中山大学红楼梦学社社员,喜欢苏东坡。




作者

织里

中国四大名著之中,《红楼梦》当居榜首。这“满纸荒唐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看见了爱情,有人看见了社会腐朽,有人看见了书中诗词,有人看见了中国传统文化,有人看见了小说结构。对于读者而言,说到底,都是一叶障目,都只见到了自己想要看见的,听到了自己想听的。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红楼梦》确实有这样的魅力让每一个人都为之倾倒,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其中看到心中的故事。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可叹宝钗有停机之德,识大体,明大理,可也正是这停机之德,成了宝玉与她之间的隔阂,终究是道不同。怜黛玉有咏絮之才,黛玉的才气灵气是宝玉心中所爱,可同时也是她孤标傲世不得世人理解的原因。“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依曹雪芹所写判词来看,宝钗应是一生孤独,一身才情亦被埋葬,葬于白雪之下;而黛玉许是心死如灰,自缢而亡。《红楼梦》十二支中的【终身误】一曲“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曹公在写下这荡气回肠、撕心裂肺的故事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她们的结局,亦或者,这并不是他安排的,而是他看见的,必然的结局。


即使宝玉和宝钗成亲,也不过是肉体的束缚罢了,他心中真正的知己,唯有黛玉一人。一句“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道出了其中千般无奈,万种心酸。世人皆道金玉方是良缘,然而“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宝钗一直希望宝玉上进,能够不再终日与姊妹嬉戏,袭人也是如此,她甚至到了王夫人跟前提出让宝玉搬出大观园,王夫人等人也因为黛玉的不足之症,不愿让宝玉娶她。世间许多事情本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宝钗、袭人想让宝玉上进,只是因为和宝玉的情谊,想让他日后出人头地;王夫人也是因为爱宝玉所以希望宝玉迎娶宝钗。而黛玉因为和宝玉志趣相投、心易互通,故而从未劝他多读圣贤书。依照宝玉的话,黛玉从未说过这样的混账话。


然而即使是现在,我也无法认定这两方孰是孰非,只是双方的人生观、世界观不同。黛玉和宝玉是生活在温室中的蝴蝶,自有新鲜花朵供其采摘,而温室外的世界,他们从未独自经历过,不知柴米油盐酱醋茶,不知钱财来之不易。正如书中晴雯生病时,宝玉连银子重量都不知晓,也不知道拿多少银两给那大夫合适。而依黛玉的性子本就不可能终日与那黄白之物打交道,而她的身子也不允许她过多操劳,这也是王夫人不愿让她嫁给宝玉的原因之一。黛玉虽是与宝玉心意相通,但是如若宝玉并非生于那钟鸣鼎食之家,而是生于寒门小户呢?生活总是充满了种种无奈与辛酸。如若黛玉果真与宝玉结为连理,待到贾府败落之际,他二人又当如何?黛玉是有治家之能,可只怕无力执行。虽说现实如此,但两人的心意相通也不可否认。他们两人都看见了世间污浊,也正因此,才会有宝玉拢花流水、黛玉葬花作塚,不过是不想被污浊沾染。这样的两个人自小相伴,自是日渐生情,心意互通,奈何时移世易。


也或许,他们的爱情真的只适合出现在不愁温饱之处、钟鸣鼎食之家。不是两人的感情经不起生活的考验,而是这样的他们或许就不再是最初的他们。也许黛玉会成为宝钗,也许宝玉会成为贾芸。


癞头和尚与跛脚道士


癞头和尚与跛脚道士在《红楼梦》中出现次数不多,将木世情缘的因由交代清楚,又通过好了歌将世事无常、盛衰之理传与读者,劝士隐舍去英莲,劝黛玉不见外姓亲人,为宝钗配冷香丸,借风月宝鉴救贾瑞。二人在尘世中游走,虽是知晓天机,也曾设法逆天改命,奈何无甚效用。士隐并未舍去英莲,英莲仍然被拐,最终被夏金桂打死;黛玉还是来到了贾府,与宝玉相识相知相爱,最终将这一生的眼泪全数还了,死时亦不得解脱;贾瑞也因自己的邪念不听劝告,死于自己的淫念之中。


其实癞头和尚与跛脚道士也应是知晓世人大多不会听自己劝告,然而他们依旧去劝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无非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也许事情的结局不会有丝毫改变,但是提了总是好的,不管是抱着那仅存的一丝希望还是为了让自己的良心好受些许。


《红楼梦》之中,两人在那通灵宝玉之上镌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又在宝钗的金锁上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因这两句话,才有了金玉良缘一说。然而令我不解的是,这两句话其实都是癞头和尚与跛脚道士所作。然而两人明知木石前盟一说,又何苦要扯出这金玉良缘?


第一回中提到“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陪他们去了结此案。”可见其他人只是为了陪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去了结此案而已。也许只是为了让绛珠仙子将眼泪还个彻底,故而扯出这金玉之说。而那神瑛侍者当日也是凡心偶炽,故而想要下凡造历幻缘,这就不得不让人想到,究竟是何人何物何事使得这神瑛侍者意欲下凡,当然不会是因为绛珠仙子。也许本就是因为宝钗,才意欲下凡,也就有了这金玉一说。也正因此,他三人中,宝钗最长,黛玉最幼。


好了歌叹唱遭际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道士说道:“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甄士隐解注此歌: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里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世事无常,盛衰不过眨眼之间。太过在乎的身外之物也不过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曹公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写下了这一段文字?


在康熙时,曹家也是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公的父亲受到皇家派别斗争的牵连,又因为任职江宁织造时财款亏空,被罢官抄家,家道也就此衰落。曹公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至衰的过程,他从一个翩翩贵公子变成了落魄读书人,编著《红楼梦》时的他,已然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生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历经盛衰、生活潦倒的人,直视从前的不堪,又怀念以往的生活,在自己的笔尖下借着癞头和尚、跛脚道士与甄士隐之口,写出了自己的感慨心酸。甄士隐在解注好了歌时,其实是曹公借他之口,抒己之怀。在曹公眼中,此时的社会,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未及明真理,变故已陡生。他许是带了一分凄苦,两分悔悟,三分无奈,四分讥嘲,写下了这好了歌,写下了自己对于家族遭遇灭顶之灾后的了悟。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泣的、悲的尤其是只有那书中人?



苹果用户打赏通道

喜欢本文的读者,可以扫描上方小程序码向作者打赏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