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副交感神经活性,影响右室功能

 博览众长123 2018-03-10


2018-03-09

导语


有文献表明,增加副交感神经活性对左心衰竭患者有良好获益,但是否有利于肺动脉高压(PAH)患者仍有待探索。

作者:沿若

来源:医学论坛网心血管


之前有文献表明,增加副交感神经活性对左心衰竭患者有良好获益,但是否有利于肺动脉高压(PAH)患者仍有待探索。本试验研究了PAH患者的副交感神经活动与右心室(RV)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副交感神经活性代表药物吡斯地明(PYR)在实验性肺动脉高压(PH)中的潜在治疗效果,这是一种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口服药物,可增强副交感神经活性,。

 

采用最大心肺运动试验后的心率恢复作为副交感神经活动的指标。对11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射血分数进行了检测、评估。烟碱(α-7受体)和毒蕈碱(2型)受体的表达,在那些经历了心肺移植后患有肺动脉高压患者中,评估其右心室(n = 11)/肺部(n = 7)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与正常组织做对比。

 

此外,本实验还研究了吡斯地明PYR (40 mg/kg /天)在实验室制造的肺动脉高压中所产生的影响,以SU5416 (25 mg/kg皮下注射)加上4周缺氧环境的方式诱导雄性大鼠产生肺动脉高压病理状态。在亚组里,交感/副交感神经的调制通过功率谱分析。在第6周,通过超声心动图证实了脉高压患者的状态,并将实验鼠随机分配到安慰剂组或治疗组中(均为n=12)。在研究结束时,复查了超声心动图,测量了右室压力-容积指数,并做了肺、右心室功能和蛋白质数据分析。

 

肺动脉高压(PAH)患者中,与右室射血分数较高的患者相比,低右室射血分数(<41%)患者的心率恢复明显降低。观察结果显示,在PAH-RV病例样本中,α-7烟碱受体增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毒蕈碱2型受体表达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

 

在实验鼠中,慢性吡斯地明(PYR)治疗通过增加副交感神经活性和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使心血管自主功能趋于规范。PYR可改善生存率,增强了右室收缩性,减少了室壁硬度、增生肥大及纤维化和炎症,同时降低了烟碱受体和毒蕈碱2型受体的表达。此外,PYR减少了肺血管阻力、右室后负荷和肺血管重构,这与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的减少有关。

 

右室功能障碍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副交感神经活性减少有关,而右室中的胆碱能系统调适性反应不足。通过PYR治疗增强副交感神经活性,可以提高大鼠实验室肺动脉高压病理结果的生存率,改善右室功能、肺血管重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