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深蓝君之前提到过,医保是国家给每个人的福利。 现实生活中,很多朋友由于医保余额较多,会将医保卡借给外人买药、体检、就医等,看似很简单的事,实际上会给我们留下不小的隐患。 今天深蓝君就围绕 “医保卡外借” 这个话题,来详细进行分析,看看后果到底有多严重,以及是否影响保险理赔? 主要内容如下:
在我国买保险采用询问告知的方式,投保时需要回答健康问卷,健康问卷里面是没有关于医保卡外借的问询的。 但为什么医保卡外借,会影响影响购买保险呢?主要的原因发生在理赔的环节。 1、医保卡外借会影响理赔 保险公司在收到用户报案后,会有核赔的人员进行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中,会根据医保医疗记录来作为理赔的参考。
所以医保卡外借,最大的风险就是:虽然自己没有得病,但是产生的医疗记录都会记在自己医保名下,这将会对理赔产生一定的影响。 2、医保卡外借存在道德风险 有些地区因为监管不严,医保卡外借他人使用,并不罕见。但这种行为在我国《社会保险法》上有明确的说明,这属于 “骗保”。 我们在《你欺骗保险公司了吗?》这篇文章里也有提到过。 既然投保人外借医保卡,可以骗取医保报销,那么保险公司会推断,投保人是否会骗取商业保险金呢?
终上所述,医保卡外借,可能在理赔环节影响理赔结论,而且保险公司也会担心投保人道德风险的问题。
通过上文我们了解到了医保卡外借的影响,可能有的朋友会被吓坏了,医保卡曾经外借过,这可怎么办呢? 深蓝君建议大家不要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总结了一下,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所以对于医保卡外借,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和结果。 深蓝君清晰地记得一位粉丝后台留言,大概意思如下:
其实这位朋友遇到的问题是非常常见的,当时这么做也没觉得有何不妥,但是现在仔细想起来,却有一些隐隐的担忧。 医保卡给父母买过药,那得怎么办呢? 我们知道各地医保政策差异极大,深蓝君以自己居住的深圳为例,通过社保官网查询了一下,可以看到买药的地点、时间、金额,但是是没有具体药品名称的。 并且我也电话咨询了社保局,工作人员没有直接回答是否可以查到具体药品名称的问题,而是说社保能查到的内容,以我们自己看到的为准。 不过深蓝君也私下咨询过社保工作人员,只要是社保内部人员,如果权限够高,是可以查到个人购药的全部内容,这就是我做的一些功课,分享给大家。 另外我们知道,不同城市的社保医保政策是不同的,甚至差异很大:
所以个人觉得,如果自己身体健康,在购买保险的时候符合健康告知,如果购买了长期重疾险的话,就算曾经有过 1 - 2 次为父母买药的情况,我觉得也完全不用过分担心,不会影响重疾险理赔结论。 深蓝君之前在《想了解保险理赔?这是我咨询律师、保险专家后的攻略指南》文章中提过:
综上所述,本着务实的角度出发,如果身体健康,仅有几次医保卡外借药店购药的情况,我觉得不用过份担心重疾险的理赔。
谈完医保卡买药的问题,我们在谈谈医疗卡外借导致就医记录的情况,这种情况影响就比较大了。 医保卡外借他人,如果发生门诊、住院等医疗记录都会被记在自己的医保账户下,所以在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自然也会查到这些就医记录,所以对保险理赔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有这种情况,要如何买保险呢?其实问题还是很复杂的,我们继续分情况来看: 1、医保卡外借,就医记录为小毛病 比如感冒、发烧、单次可以治愈的肺炎、意外擦伤等,对于这些小问题正常人都可能遇到。 对于这些情况都不会影响核保结论,所以就算投保时不告知(点击查看告知原则),也不会影响核保结论,自然也不会影响理赔。 2、医保卡外借,就医记录为某些状态 深蓝君遇到过一个案例,小 A 同学外借医保卡给自己的亲戚去医院体检,由于亲戚是乙肝小三阳,所以这个记录也会归在自己名下。 在后续的投保过程中,小 A 同学如实提交自己过往 2 年的体检报告,并且告知医保卡外借的情况,经过保险公司核保,最后顺利承保。 所以大家可以参考这个案例,对于乙肝以及类似情况,可以通过提交资料证明自己的清白,那么自然有很大的几率是正常承保的。 3、医保卡外借,就医记录为慢性疾病 如果医保卡外借导致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治疗记录,就算提交体检报告,可能核保结果也非常不理想。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可通过药品控制的,投保时,保险公司没办法判断你是否真的血压和血糖是正常,所以想获得好的核保结论自然是不容易的。 如果有这种情况,深蓝君建议你可以做好告知工作,同时尝试多家公司同时投保,核心的逻辑就是向保险公司证明,我是清白的,出险风险不高,期待保险公司能给出比较好的承保结论。 上面说了这么多,深蓝君的建议的就是,医保卡外借是一个很笼统的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无论如何,请务以后避免医保卡外借行为,以免给自己造成不当的后果。
我们知道国人是非常懂得变通的,比如有的城市房产限购,离婚率就会大幅上升,通过离婚来达到购房的目的。 在国内医保卡外借,或者通过使用医保卡给父母买过药,有这种经历的人可能并不少,深蓝君并不做道德的批判,只是建议大家后续尽量避免。 通过上面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医保卡外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且不同的险种 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也不建议大家追求100%的确定性,我们要了解相应的风险,和可能带来的后果。 过去我们还遇到一些朋友,由医保卡外借,延伸到咨询两年不可抗辩条款的问题(点击查看分析),的确这由一些相关性。 关于保险理赔,我们也有很多分析文章,也分析过一些由于不如实告知而导致的纠纷的案例,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阅读下列文章: 目前国内有800万销售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在投保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如实告知的陋习,而有些时候并不是用户主动希望这样。 所以不可抗辩条款写入保险法,个人觉得对消费者还是有很大的保护作用。
通过今天的文章,深蓝君详细的为大家分析了医保卡外借的影响,我的目的并不是想引起大家的恐慌,而是希望大家能正视这个问题。
另外给大家一个小建议,建议做好个人体检报告的保存,不仅可以回顾自己的健康情况,也方便其他情况用到。 |
|
来自: 昵称6718456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