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放| 腔镜下腹股沟区的解剖(1)

 唐跃军的摘抄手 2018-03-11



腹腔镜的出现,改变了外科医生对腹股沟区观察的方向、角度和视野。

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常规手术的路径、修补的方式与方法,作为临床医生若要驾驭腹腔镜技术并做好疝修补技术,首先需要熟知并掌握腹腔镜下的有关解剖与视野所见。

中国南方疝论坛,曾陆续刊出,有关腔镜下腹股沟疝的解剖(系列),现根据读者的要求,再次刊出,希望可满足大家的要求,同时,我们也希望,若发现有任何问题,可在本文下方写评论或留言,以便今后改正。


一、前下腹壁(腹膜及皱襞)

我们可以随腹腔镜,一般由脐部戳孔,进腹。若将镜子视野转向前、下方向观察:

可见在脐以下可见有5条纵行的腹膜皱襞或隆起,在解剖上称为韧带,其实就是腹膜的皱襞,两边左右对称,位于正中线的称为脐中韧带或称正中皱襞,它是胚胎时脐尿管所残留的痕迹,从膀胱底一直延伸到脐。在两侧为脐侧韧带或称旁正中皱襞,是脐动脉残留的痕迹。脐内侧韧带向上与脐中韧带在脐部汇合。再向外侧有的皱襞称为脐外侧韧带血管皱襞,是腹壁下血管表面的腹膜隆起,但此皱襞大多并不明显,腹壁下血管常清楚可见。


(上图,腔镜下,前下腹壁的腹膜及皱襞)


脐外侧韧带两侧有两个浅凹(窝)。外侧浅凹是斜疝的起始部即腹股沟管内环的部位腹膜。内侧位于脐内侧脐韧带与脐外侧韧带之间的区域,与直疝的形成相关。有时在脐中韧带与脐内侧脐韧带之间,不一定可见浅凹,因为腹直肌及鞘膜使此区域加强,很少发生膀胱上疝。


(上图,为在脐外侧韧带两侧有两个浅凹(窝)用1,2标注)


二、腹腔镜下可辩认的一些结构

1.腹壁下血管:腹壁下血管通常来自于髂外血管,形成斜疝内环口的内界,该血管在12点钟位置向上向头端走行。在腹膜表面略呈蓝色,有时动脉搏动也十分清楚。多数情况下在其旁可见有伴行的静脉。.


(上图,腹股沟区的血管及韧带)


2.输精管:该结构为白色的条索状,从膀胱底部后方,由中间向外上走行,跨过Cooper 韧带进入内环口,腹腔镜的的观察下进入内环口的位置右侧多是在8点钟位置,左侧多在4点钟位置。

3.精索血管:精索血管从侧方进入内环口,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汇合后形成精索。透过后腹膜,精索中的蓝色血管常清晰可见。

4.Cooper韧带(耻骨梳韧带):该韧带呈白色,比较坚韧,由两侧向正中走行,止于耻骨结节。腹腔镜下需要打开腹膜进入Retzius 间隙才可见到,它是一条白色组织。正是这束坚固的韧带,所放置的的网片(或假体)才可被金属钉合器固定在此。


5.髂耻束:为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之间的腹横筋膜增厚形成,与腹股沟韧带平行走行,但是在其深面,即靠近腹腔内,腔镜手术有时不易看清,或以为腹股沟韧带。髂耻束跨过股血管的前方形成内(深)环的下界,最后呈扇状散开止于Cooper韧带内侧部和耻骨结节。

6.髂外血管:髂外血管走行于腰大肌内侧筋膜的上方,经髂耻束和腹股沟韧带后方,移行于股鞘内为股血管,内侧为静脉。

7.内环口:内环口形状差异很大。没有斜疝的时候,内环口是一平面,可以见到腹膜在此有白色增厚样结构。看起来就象是、输精管、精索静脉的交汇点。如有小的斜疝,内环口呈浅浅的陷窝状,如果斜疝比较大,则内环口的形状可以是宽而浅的半月状,形圆状。

9.Hesselbach三角:又称为直疝三角,该三角位于脐内侧韧带和脐外侧韧带之间。由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血管、髂耻束中段构成。



(上图,腔镜下右斜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