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竹英华·蒲华书画作品集

 三无堂j5bmon2a 2018-03-11


豪横人间笔一支

——重新认识海派大家蒲华


清代在太平天国运动以后,社会逾加凋敝,清王朝统治日益腐朽,即将走向败亡。而此时的中国画坛却悄悄崛起,开始进入了一个复兴时期。咸丰以降,战事纷起,江浙一带的书画家为躲避战乱,纷纷迁徙沪上,在当时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沪上画坛却呈现出异样繁荣。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海上画派”兴起。各路画坛俊彦在上海这个特殊地域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环境中,薪传韵接、破中有立,以一种积极务实的精神,对传统文人画的程式化格局和价值标准进行了大胆革新,创设出一派清新之境。海派绘画,在当时促进了中国画的繁荣普及,推动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变革转型的新时期,其影响波及当代。

蒲华 山水轴 纸本设色

赵之谦、虚谷、任伯年、蒲华、吴昌硕被公认为海上画派的领军人物。其中,蒲华是最为平民化的一员。他的作品注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画风豪宕壮阔、情意酣畅,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蒲华(1832—1911),原名成,字竹英,后改名华,字作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蒲华家境贫寒,幼年时即从外祖父读书,显露出超迈的天资和过人的聪慧。然其萧散的性格不耐单调的八股和刻板的试卷书写,岁试应考时由于字迹写得伸手挂脚,考官不喜,只勉强中了个秀才,他的科举之路也便走到了尽头。从此,蒲华绝意进取,转而钟情于诗书画创作。

蒲华一生大部分时间孑然一身,云游于杭、甬、台、温等地,以卖画鬻字为生,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晚年寓居上海,直至辞世。身处逆境,无牵无挂,自然山水之助使蒲华的书画愈发奇纵。他师法古贤,上承文人画余绪,又大胆创新,独辟蹊径。其含水用毫,突破了前人谨小慎微,不敢饱墨直入的局限,肆意挥洒, “落笔不经意,妙入秋毫间”,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蒲华的一生,贫困潦倒,极不得志,然而在其书画创作之中,却全无一点颓唐消沉之气,坎坷而丰富的人生经历反使他的书画艺术更多了一层古厚浑朴。蒲华在艺术上始终追求的是高华的境界和气节,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不拘成法,突破创新。


蒲华 竹石图 设色纸本


他的墨竹,干枝直挥冲天,窜缀而上,崇扬着气节,虚心向上;他的山水墨瀋淋漓,浑厚华滋,分水分云都恰到好处,与当时盛行的由四王传承的山水画风极不相类同;他的花卉,粗枝大叶却无不生机勃勃,稍稍的变形与色墨渗合后略显发暗的赋色别有韵味。这些别出新意,体现了蒲华独到的艺术感受和自由创新的精神。

梅石图轴 纸本 设色

梅石图轴 纸本 设色(局部)


虽然蒲华“平素作画,不自矜重”,但同时代的大家对蒲华还是欣赏有加,其中吴昌硕就对蒲华的学问与艺术钦敬不已,以师友目之。黄宾虹也赞誉其为“海派第一人”。蒲翁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积极地影响了海上画坛,为中国画近世的发展、革新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椒江读书图扇面


清道光十二年(1832),蒲华生于嘉兴学子弄(今育子弄),家境贫寒。自幼天资聪颖,得外祖父姚盘石器重。道光二十二年(1842),蒲华十一岁,鸦片战争的战火烧到乍浦,英军袭击乍浦唐家湾山寨。蒲华曾作诗追忆此事:

此地曾兵劫,归樵拾断戈。野花开废垒,寒日浴沧波。风势雕盘起,沙痕虎渡过。荒凉天险在,凭吊发悲歌。

蒲华 九秋图 设色纸本

有人推测此诗乃蒲华青少年时期所作,从中可见蒲华的才情和心情。他亲身经历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攻战嘉兴,看着国事日颓,战火不断,他忧时伤世,将满腔的忧患之情诉诸笔墨。蒲华后将其诗稿自编为《芙蓉庵燹余草》。星湖逸史读后,感叹“几经兵燹叹何之,豪横人间笔一枝”。

我本悲秋客,伤时泪转多。清樽聊复对,古剑不须磨。裙屐延新爽,风云动浩歌。酒阑酣拇战,霞绮照霜柯。

银灯绿酒唱娇红,剩水残山感慨中。三月玉龙愁作舞,瑶天飞雪撼东风。

虽然清朝的天下只存剩水残山,但日子还得继续过。蒲华自幼读书,也和当时的读书人一样,想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蒲华 富贵寿考图轴  纸本设色

蒲华 富贵寿考图轴  纸本设色


咸丰三年(1853),蒲华十二岁,中秀才,同年与缪氏晓花成亲。晓花亦善丹青,且能诗。夫妻性情相投,感情甚笃。蒲华喜游历,爱交友,时常不在家,晓花绘桃花并题诗以讽喻丈夫,其诗曰:

本来我是画家儿,煆粉调脂擅一时;不绣鸳鸯常弄笔,桃花无语笑人痴。怕牵画孽举毫难,绝世丰姿动艳观。镜影只应鸾自惜,东风拂面昼生寒。

蒲华见而和之:

新愁莫罄托莺儿,桃叶桃根晓渡时。恍见隔江春色好,几多绮语了情痴。画欲超群亦甚难,生绡香艳醉中观。青衫红雨春人梦,深感年年旅食寒。


蒲华 湖山寻梦图册 纸本设色


其夫妻间的情趣可见一斑。蒲华视妻子为知己,晓花亦欣赏且怜惜丈夫的才华。日子虽然贫困,却很温馨。可惜好景不长,同治二年(1863),晓花病故,遗下一女。蒲华悲痛万分,他叩问苍天,与妻子的缘分为什么这么短;他借酒浇愁,半醉半醒间,有风吹动,他渴望是妻子的魂魄归来。

在蒲华八十多年穷困潦倒的人生中,与妻子相伴的十年是其一生中最温暖和开心的岁月。妻子去世后,他没有再续娶,至死孑然一身。

蒲华 设色山水图页


妻子去世后不久,蒲华就离开了家乡,开始了天涯做客、卖画为生的生活。蒲华身无长物,一支笔,和满腹的才华陪他漂泊江湖。他奔走于杭州、宁波、台州和温州。1881年,蒲华还东渡日本,其书画深受日本人爱重。

蒲华 行草任翻诗三首团扇


蒲华的书法放而凝,拙而趣,淳厚多姿。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没有因为时人的轻视、不能欣赏而媚俗取容。《近代六十名家画传》记载蒲华:“书极自负。每告人,我书家画也。

蒲华初学画于周闲。周闲字存伯,居范蠡湖,性格简傲。其画浓部密致,似宋人。工摹印。熟悉地方文献。罢官后以卖画为生。周闲的为人与绘画风格对蒲华有很大影响。

蒲华 朱竹寿石图轴 设色纸本

蒲华 朱竹寿石图轴 设色纸本(局部)

中年出游后,蒲华转益多师,博采众家之长。近取赵之谦、吴让之、傅啸声、姚大梅、陈允升,而后上追青藤(徐渭)、八大(山人),特别是在徐渭的画风里,蒲华找到了寄托情感的凭借。

 蒲华 墨荷页 纸本墨笔


蒲华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而是自创新格,以书入画,酣畅恣肆,纵横潇洒。蒲华画花卉,也画山水,尤其擅长画竹。吴昌硕在《芙蓉庵燹余草序》中写道:“尝于夏月间,衣粗葛,槖残笔三两枝诣缶庐。汗背如雨,喘息未定,即搦管写竹石,墨沉淋漓,竹叶职掌,萧萧飒飒,如疾风振林,听之有声,思之成咏。”蒲华赋予竹以生命,观蒲竹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蒲华 竹石图轴 设色纸本

蒲华 竹石图轴 设色纸本(局部)


蒲华在《文苏余韵》册页十四幅的自叙中描述自己画竹的技法与心得:“画竹之法,须于介字、分字,五笔、七笔起首,所谓整而不板,复而不乱。竹干须劲挺有力,忌在稚弱,小枝则随手点缀。无须粘滞。然必悬臂中锋,十分纯熟,庶几有笔情墨情,不落呆诠。由法而化,雅韵自然,切不可失笔墨二情也。”他对于自己所画之竹也极为自负:“胸襟潇洒墨花飞,漠漠风情与露霏。消得尘氛医得俗,从知吾道入精微。

蒲华 双鹭风荷轴 设色纸本


蒲华虽一生落魄,尝尽生活的心酸,在世时画也不受重视,但他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书画的价值所在,并对自己的作品极为自负,这显示了他强大的内心世界。因内心强大,豪爽落拓,面对颠沛困顿的生活,他仍能矢志不渝地做自己,追求自己所认可的艺术;因内心强大,他对世人有一种悲悯的情怀。

蒲华 独立苍茫自咏诗轴 纸本


蒲华晚年寓居上海。1909年,上海豫园书画善会成立。蒲华和吴昌硕、杨伯润等各捐书画义卖以赈灾。1911年,蒲华卒于上海登瀛里之九琴十研楼寓所。因假牙落入喉管,气塞而亡。


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大系

蒲华书画作品集

定价 / 698元

装帧  /  精装八开

近年来,随着学界和书画界对蒲华艺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蒲华这颗“沉玉埋珠”渐渐闪烁出他原已存在的光辉。本集主编王及先生在蒲华研究方面颇多建树,先后编著了《蒲华研究》《蒲华年谱长编》《蒲华诗文集》等专著。此次主编的《蒲华书画精品集》收录了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博物馆、嘉兴蒲华美术馆及台州各收藏机构收藏的蒲华书画精品,还酌收了部分散落民间的私人收藏,共计近200幅。许多作品为首次出版,可谓有史以来规格最高,印制最精,收录作品最丰富的蒲华作品集。我们希望能借此还原蒲翁的艺术风貌,使世人重新认识和界定其在中国近代书画史中的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