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鸡之宝 | 宝鸡西周方国青铜器(上)

 RK588 2018-03-12

广播宝鸡为您呈现 宝鸡之“宝”宝鸡西周方国青铜器(上)

播讲:林梅

宝鸡西周方国青铜器(上) 来自广播宝鸡 00:00 09:35

西周时期,宝鸡属畿内要地,封国众多,主要有弓鱼(弓鱼读作鱼,下同)、夨、虢、散、禾、夌等方国。弓鱼这个方国史料中没有记载,其地望在渭河以南的清姜河流域;夨是周族姬姓,是商末周初活跃在陇县至汧河以西、贾村原一带的一支非常强大的方国势力;虢的地望在汧河以东的虢镇至虢王一线的塬边上下;散与夨国为邻,散的地望按传统的说法当在汧河以东凤翔塬上。1. 弓鱼国青铜器

弓鱼国,一个史籍失载的古方国,范围大体在今渭水南岸,秦岭山麓的宝鸡、凤县一带。这里自古就是南下巴蜀、西达甘肃、东通中原的交通要道。1974年至1976年及8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宝鸡茹家庄、竹园沟、纸坊头三处西周时期墓地清理发掘墓葬17座、车马坑2座、马坑4座,出土的青铜器就有1845件,还有锡器等其他种类的金属器物。其中伯格卣、弓鱼伯双耳方座簋、四耳簋等堪称西周青铜造型艺术瑰宝。弓鱼国墓地还出土了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三件一组铜编钟,这对研究编钟的起源和古代乐律的演进都有重要的价值。 

(伯格卣)

(弓鱼伯双耳方座簋)

(四耳簋)

各代弓鱼伯之间世系没有间断,上下承接关系十分明确,在西周考古中,从一个诸侯国墓能够如此明确地推断出数代国君的世系,仅此一例。学者认为,参加武王伐商的联军中就有弓鱼氏,由于是周族的紧邻,所以武王没有明言其族。

弓鱼国墓地的文化内涵与广汉三星堆、成都十二桥等遗存相似,但与城固、洋县等湑水两岸的商文化更为接近。它应是商文化南下长江流域后,逆江而上,进入四川盆地。其中一支巴人在商代后期逆汉水而上,进入安康和汉中盆地,再沿嘉陵江而上,翻越秦岭,到达今宝鸡市的渭水两岸,建立弓鱼国。约西周中期以后,他们又翻过秦岭南迁到嘉陵江流域,在关中西部神秘消失。

弓鱼国墓地27座墓葬,可分为三种类型:一为带墓道大型土坑竖穴墓,二为殉妾中型土坑竖穴墓,三为小型土坑竖穴墓。弓鱼国墓地青铜礼器组合差异、变化,正是现实生活中弓鱼国社会结构的真实反映,它像一层层台阶,再现了以血亲关系为基础的弓鱼国贵族阶层中不同的等级差别。殉妾殉奴的史实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弓鱼国一直处于比较落后、野蛮的状态,顽固地保留着父权制度下特有的落后习俗。2.夨国青铜器

经初步统计,与夨国有关的青铜器共计31件,其中,经过科学发掘,有确切出土地点的有14件。它们都集中出土在汧水流域的陇县、千阳和宝鸡市东北贾村塬一带,表明这一带曾是西周夨国的中心区域。

夨仲和夨伯都是周太王家族重要成员。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太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 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了一个叫“荆蛮”的地方,自创基业,建立虞国。从陇县夨仲戈和纸坊头出土的夨伯鬲可以看出,太伯、仲雍奔荆蛮的地点,当在宝鸡地区的吴山一带,并且在这一带的夨地内建立了虞国,以居地称为“夨氏”。仲雍下传四代至周章时,武王已灭商,建立了周王朝。周初实行分封制,封周王亲族、灭商功臣、历代先圣后裔到各地做诸候。因此,周武王寻找到太伯、仲雍的后裔——周章和虞仲,要封他们为诸侯。但因这时的周章(夨伯)已做了吴君,武王就因地追封周章为吴国君,同时封周章之弟夨仲于北虞(今山西平陆县境内),列为诸侯,其后人以虞为姓,夨仲因此称为虞仲。夨仲戈应当是虞仲还未分封到北虞前在陇县活动时的遗留物。

夨器不光是在宝鸡的汧河流域屡屡出土,1984年秋,在岐山青化乡丁童村出土一件夨叔簋。在江苏、山西等地也都有出土,奇怪的是它们都与吴国的历史有关。

(夨叔簋)

有学者认为,“夨”的古音读为“吴”,“虞”与“吴”又相通,因此夨国就是虞国。夨伯鬲在弓鱼伯墓中出土,意义重大。从现有的资料分析,弓鱼国北界和夨国为邻,二者或许存在婚姻关系,夨伯嫁女给纸坊头弓鱼伯,通过联姻保持友好的同盟关系。

(来源:《后土吉金》 作者 陈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