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

 三平斋 2018-03-12

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易经,易经起源于宇宙自然。中国方块字是伏羲氏用阴阳符号画出八大自然现象,始造天地水火山泽风雷八个字。开启了中国文明之门,中国文化始于对自然的认识。周文王演化六十四个自然现象,三百八十四个社会爻象。新字,新名词不断创造。造字根据自然现象内涵来造,延伸至天地人的关系。“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观察天道运行规律,以认知时节的变化。注重人事伦理道德,用教化推广于天下。是孔子形象地描述中国文化产生的过程,大自然创造了需求,人就学习自然创造需求。大自然创造丰收,人就学习自然的丰收。大自然创造的需求,丰收都无私奉献给人类。中国人就理解做人要学大自然天下为公,天下是指大自然,为公是指万物和人类。为人民服务就是天下为公的翻版,中国文化后世的文化发展都是以易经为源头。但当下人早忘记源头,文化呈现出乱象,中国文化回到源头,正本清源。才能走向文化复兴,文化复兴中华民族才能复兴。




1、华夏文明源流:易道儒法医兵

:人类文明始于天文历法,上古时期伏羲氏观象授时,所以《河图》、《洛书》、《易经》是群经之首,华夏文明的总源头。 《易经》也就是伏羲八卦,是为了指导农耕生产的,仅此而已,不是什么占卜算卦的。人类文明始于天文历法,掌握天地运转规律后服务于生产,是国之重器,不是任何人都能掌握的。比如现在的核按钮一般,不是人人可以掌控的一个道理。伏羲氏观象授时,利用勾股定理和重差法推算出了四季、二十四节气等,所以很准确的就知道什么时候是春分、夏至等,然后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耕作收获等。

:《道德经》的是三皇集大成学说,是对易的总结和升华。后世的儒法两家的思想根源。

道家应天 《道德经》中的道有三层主要意思:一是至道,就是万物之源的这个道,也就是常道。二是天道,宇宙规律法则等。三是人道,礼崩乐坏,不得已圣人以天道而立人所制所立的规则。 道家应天,讲无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干就是无为,而是以天道之自然来治理天下、教化万民,不以人道之非自然而治。天下万物各有其序,各有其命,一切自然的生长壮老死。 道家思想灵魂就是内圣外王。除了讲无为自然,道家思想主张非正即邪,非善即恶。

:儒的奠基人是周公,由孔子发扬光大,儒的学说寻根朔源到五帝。是故孔子言道必崇周就是这个道理。

儒家应人 儒家思想的源头是道家思想,礼崩乐坏,失道失德后有仁,不得已退而求其次儒家思想应用而出。儒家思想主讲应人。道家思想主要说天道,离道悖德后就说人。人应该怎么做就是君子,反着君子所行的就是小人。仁义礼智信是人的基本行为,人是第一位,是根本。孔孟讲仁者爱人就是如此。一个人最后如果连“信”都没有了,言而无信、失信,那么就乱套了。

:管仲、商君思想源头的道家。韩非子思想源头是道儒两家。

失信了,说话不算数怎么办?法家应用而出。法家应事 既然都失去信用了,天下皆乱皆盗,那么法家用鞭子开始抽了,只能这样了。

法家之圣管子有这么一段话: 《管子.牧民》: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踰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踰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轴;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礼义廉耻在法家来看最最基本的了,如果一个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哪将浅薄的多么的令人忧伤和无语。

:中医的思想源头的《易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的最高经典。

:兵家的思想总源头是易和道。《武经七书》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2、包容是蛮夷思想的特属

华夏文明道儒法三家都不讲包容,包容是印度文化所讲的。他们为什么要讲包容呢?是因为他们是蛮夷,不开化。他们人兽不辨,所谓的众生平等就是人和动物是一样的。然后动物禽兽干了它们很正常自然的事就说人要包容它们。如果人要是干了对大家有害的事,不利于大家的事儿,那么我们的人则会说某某人禽兽不如。但印度他们不会这么认为,你就是杀了人他也说众生平等,放下菜刀,立地成丐。带着杀人犯和他一起乞讨去了。我们自古所讲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就是华夏文明和印度文化的区别,这也是自古华夷之辨的原因。

3、道儒法三家的运用

如果是杀人犯,只能是法家了,用道儒显然不合适。怎么能减少杀人,就要通过儒家的教化,儒家的教化也不能全解决问题,但能减少。是失真不离道的真人有吗?至少我没见过也没听过。真因为儒家法家不能全解决,那么人们才需要返璞归真,回归道,回归生而淳朴之本性,回到源头上的道哪里,遵循天道而自然,知常而不妄,人葆其真而不伤天。可是在太难了,就最一个有修养的谦谦君子都很难,更何况是合道得道呢。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好好在那里,不好又不好在何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冷静思考,不能因情势不同而作墙上草任意褒贬,使国人无所适从。

所谓传统文化,广义上看应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狭义上主要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特别是宋明以降的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从汉武帝始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诸子并存、百家争鸣,后期一儒统天下,虽然也有释道参杂其中,个别时候甚至盖过儒术,但总体上是儒家独步天下,无有能与争雄。前期,应该说是积极的,各种思想学术观点相互交流碰撞,在春秋战国时期缘于当时的社会形势达到极盛,开创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比肩于欧洲之古罗马和希腊文化。后期,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封建国家以政权强行推崇,虽然在当时和后来起到了巩固封建统治、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文化学术被束缚,人们思想被禁锢,儒家学说自身也在皇权的笼罩下不断式微、没落、保守、落后,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官方学术。就儒家文化本身来讲,也有个发展阶段问题,汉武帝之前大致为先秦儒学,武帝至宋为汉魏经学,宋以后为程朱理学。先秦儒学只是当时的一个著名学派,在当时诸子百家并立的情况下,为中国社会文化的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后来的两个发展阶段不断官方化、程式化,终于成为钳制人们思想、制约社会发展的教条,于明清之际登峰造极。国人现今所言之传统文化,一般即指汉武帝后的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特别是程朱理学。

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发展脉络,我们不难看出,总体上中国传统文化相较于世界近现代文化,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的空洞说教相较于自由、民主、人权的现代价值观,已经是一种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尽管这种文化在其总体落后中仍有其合理的成分和精华部分,但作为一种文化主体,它显然已不能再适应我们近现代社会的发展,更不能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需要,用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这个问题实际上早在戊戍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时即已解决,甚至在明清之交黄宗羲、李挚、顾炎武等人即已洞明此事,却为何在近现代特别是在今天仍有人在此问题上步严复、张勋之后尘不断寻衅。一则由于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的转轨一波三折、反反复复,使国人对新文化的先进性产生了疑问;二则由于一些人的教条主义思维作怪,看问题简单片面,一但社会发展遭遇挫折,不是克服困难向前进,而是向后寻找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迷恋于过时的文明、昔日的辉煌,袁世凯、张勋如此,吴佩孚、蒋介石如此,建国后一些没有远见的领导人和现代的一些伪学者如此。

任何一种落后文化都有其积极的成分,任何一种先进的文化也有其消极的地方,我们说先进落后是指总体而言,而不是一概而论,毛主席不是也讲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吗?难道我们能因为传统文化有些合理的成分就视为金科玉律吗?难道我们能因为现代文化有其消极的地方就弃之不用吗?难道我们能因为东南亚和西方一些国家的学者鼓吹和提倡我们的一些传统文化就认为这种文化从总体上仍然有生命力吗??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其精髓,有些地方将会闪耀其千古不变的光辉,但这并不能掩盖它作为一种文化主体的没落性,狭义的中国传统文化从根本上看是一种封建意识形态,必须革而除之。现而今我们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恰恰在现实中继承的是一些封建糟粕,而中华民族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反而没有继承到,致使国人的思想越来越狭隘,国民道德素质愈来愈低下。反而是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华侨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发扬广大。近年来海外和东南亚热炒中国传统文化,实际炒的就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而不是所有的传统中国文化,更不是现今我们一些人所言之传统文化;即便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要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也有赖于东南亚诸国的民主化改革,同样是儒家的一些优秀文化成分在我国古代和近现代就很难发挥其作用,此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也!!!


中国远古,古人在日常生活中,随着人的智力和生产力的发展,在劳动之余产生了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欲望,慢慢更多的人产生这种想法,文化也就慢慢产生了。这个时间在两万年之上。中国最早文化符号为《河图》,《洛书》,但也可能《河图》,《洛书》是上一个人类毁灭留下来的唯一符号。

由于无数人在劳动之余产生了对自然,社会的客观认识与感悟至周发展到巅峰。出现了八卦,《周易》,《诗经》,等很多朴实的古人经念认识,和感悟的语言文字纪录。这个时段的文化以遵循自然规律为主,人们自强不息去遵循他的规律的客观文化阶段。老子《道德经》有所反咉。

周公创《周礼》是主观人治文化的开始,是你的思维和行为完全与我一样。高度一致。这种文化在宋,明,清发到极致。与周之前成为一个分水领,老子曰“礼,忠信之溥乱之首也”。有多重丰富的意思。

所以中国文化分为两个部份,客观文化与主观文化。客观文化是极积认识自然规律,包括自身规律的客观文化,主观文化是以主观自己意志编一些东西约束别人,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获取精神上的优越感。老子批孔子反咉了客观文化对主观文化的批判,主观文化就是朽木加意淫。他对中国经济科技发展,人类进步危害很大。


据有关资料,从距今1万年开始,地球冰川大量融化,气候显著转暖。3、4千年以来,中国气候发生过数次转暖、转寒交替变化的波动,殷商时代是全新世暖湿期的最后一个时段,自此以后总的气候趋势是变冷、变干。5000年前的暖湿期的亚热带北界从当代的淮河流域霍丘、定远、天长一线向北推移到京、津一带,几乎控制了整个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度15C、最冷月均温0摄氏度的北界向北推进了大约5—6个纬度。两个纬度间距为110公里。也就是说,亚热带北界大部分时间徘徊于山东丘陵一带,比今天这里的年均气温偏高2—3度。这种暖湿气候期大致延续到公元前2000年的殷商时代。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当时的黄河两岸长满青翠的竹子。这是中国文明史载的第一个温暖期。也是尧舜禹、夏、商和西周时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奠基期。

3500年以前乃至更远时期,长江流域的文明程度远高于黄河流域,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都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恰逢5000年前这个时间节点黄河流域开始气候变得温暖,另外黄河流域正因为不如长江流域的大面积政权统一局面,当时分割成若干政治势力,导致黄河流域人类之间的竞争远比长江流域残酷,类似春秋战国中华大地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是一个多国混战的局面。这种局面也会导致此局部区域人类的“经验类认知”进化突飞猛进,远高于其他区域的人类。

我的一个判断,大概在公元前3500年至6000年之间,黄河流域也经历过一次类如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和西方文艺复兴般的人类思想大爆发,可以称之为史前人类思想大爆发。因为现在已经没有留下来历史的记录,所以今天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我们可以从流传到现在的一些史前神话传说和近现代考古看到蛛丝马迹。

帝尧时代就有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而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太阳黑子。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象现的记载。这表明远在公元前14世纪时,我们祖先的天文学已很发达了。举世公认,我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我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

大约在商代,古人已经有了黎明、清晨、中午、午后、下午、黄昏和夜晚这种粗略划分一天的时间概念。计时仪器漏壶发明后,人们通常采用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一百刻的做法,夏至前后,“昼长六十刻,夜短四十刻”;冬至前后,“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科”;春分、秋分前后,则昼夜各五十刻。尽管白天、黑夜的长短不一样,但昼夜的总长是不变的,都是每天一百刻。

陶寺古观象台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城遗址,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和天文学家的初步结论,该观象台形成于公元前2100年的原始社会末期。陶寺古观象台由13根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半径10.5米,弧长19.5米。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塔尔山日出方位,确定季节、节气,安排农耕。中国考古人员在原址复制模型进行模拟实测,从第二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第12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第7个狭缝看到日出为春、秋分。陶寺观象台的外形,酷似太极,不仅是圆形,而且是顺时针旋转,特别注意的是银河系星空就是顺时针旋转。

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也有很多天才人物。伏羲是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天象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神农,也就是炎帝,踞今5500年至6000年前生于姜水之岸(今宝鸡市境内),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教人医疗与农耕,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

这些传说中的天才人物都不是长江流域,当然现在有人可以说是因为后来黄河流域的人类主掌了文明的中心,所谓历史为胜利者书。但是传说也往往不是无缘无故的。或许这些天才人物就是诞生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原因是因为北方处于一个多国混战的局面,残酷的竞争刺激了对“经验类”认知的需求,这个如同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一样,所有的突飞猛进般的经验类认知进化都是发生在这种局部区域里的多国混战之时。我在之前文章也已经论证阐述了,科学的本质是经验类认知,近现代科学的产生就是由于欧洲的多国混战,多国混战刺激了对经验类认知的巨大需求,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学。


距今5000年上下1000年,中华大地的黄河流域,出现过一次人类思想大爆发,使得文明中心从长江流域转向了黄河流域,成为今天炎黄文化的起源。这是由于距今1万年开始到3500年前,地球开始变暖,原本恶劣的黄河流域人类开始有能力扩张自己的生产生存范围,使得此区域原本多个政治势力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与竞争,多国混战刺激了经验类认知的巨大需求,从而产生了认知飞跃式迅猛发展。这个过程同后来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第二次思想大爆发、以及400多年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三次思想大爆发产生的原因是一样的,导致的结果也是一样的,都使得人类文明中心发生了转移。

根据论文《公元前1920年的溃决洪水支持中国传说中大洪水和夏王朝存在》中所述,大禹时期大概在距今4000年前,此论文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

距今5000年上下1000年这段时期,黄河流域文明呈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下图陶寺古天象台:

发生于距今5000年上下的人类第一次思想大爆发,不仅刺激了黄河流域在农业、医药、天文、数学等方面巨大的发展,最终也实现了整个中华大地文明中心从长江流域转向了黄河流域。流传至今的《易经》就是那时最耀眼的思想结晶,经过不断改造至西周时期定型为《周易》的结果。

中华文化很多思想,如太极阴阳五行,从清末至今被有些人认为是糟粕,究其原因是因为早期经验的认知被后来逐渐增加了观念的内容。这个过程也是人类意识进化的过程,我在文章《意识进化史,就是人类认知史,即巫术、宗教、哲学、科学的由来》易经论述过,人类主流认知体系是人类意识从模糊化、随机化(原始经验)到固定化、系统化(宗教、哲学),再到意识工具化(近现代科学)的过程。与作为人的个体从诞生、成长的意识进化走的是同样的过程。而科学理论的诞生,也是同样的从灵感突现到观念系统化,再到工具化过程。

从早期的经验类认知逐渐增加观念的内容,所有人类早期认知大都是如此,无论是医药学,还是天文学,都是如此。有人说中国的古天象学不是科学,我想说的是他根本不明白什么是科学,如同有人说中医不是科学一样。当然这样说也有道理,古经验学说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不是我们今天定义的“科学”,但是科学也是一种经验类认知,从广义上说,都是经验认知的一种。

科学是一种经验类认知工具,是意识工具化的结果。科学理论,是一种经验认知工具。而早期经验类认知,是意识随机性、模糊性下的经验认知(从商高说出的勾股定理特例可以看出,这种认知是随机性的,并未达到工具性)。早期经验和现代科学,本质都是经验类认知。

人类意识从早期的模糊性、随机性到固定化、系统化,也就是早期人类对经验类认知通过思维进行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观念形成的过程,意识的固定化形成概念,意识的系统化形成观念,成为当时认识宇宙自然的观念,即宇宙观。太极符号的诞生就是这样从经验到观念的过程。可以说象形文字也是同样的过程。

人类经历过多次思想大爆发,达到了今天人类的群体性认知水准。同时,我们应该找回最初人类那段意识随机性时代的经验碎片,包括中医,也包括数学、天文学。我们更应该在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抓住历史机遇,创造下一个伟大时代。


到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再次出现了第二次思想大爆发,百家争鸣,其中对今天文化有深远影响的有老子和孔子。

深刻了解儒之起源,追寻儒之中华文化的影响,是我们审视、反省的基点。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字源考证法成为探究儒之起源的一历史性方法。据以考证到的甲骨文可知,甲骨文中有儒帝子、儒师、儒人,子儒的记载,可以看出,至少在殷商时代,儒已经是高贵的职称。

在西周的金文中有“需”字,其形体上为雨,下为天( “天”和“大”都是人的正面形) 。 “需”属于会意字,人在雨的下面。徐中舒在《甲骨文中所见的儒》指出, 儒在甲骨文中写作“需”或者“濡” 。他认为,濡本指“斋戒沐浴” ,整个字像是以水冲洗沐浴濡身之形。 《周礼·天官·太宰》郑玄注曰: “儒,诸侯保氏有六 艺以教民者。 ” 《周礼·地官·大司徒》郑玄注曰: “儒,乡里教以艺者。 ” 《礼记·儒 行》孔疏引郑玄《三礼目录》又说: “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 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 ”许慎《说文解字》说: “儒,柔也,术士之称。 ”

由此可见,儒生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在社会中存在,并且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担任重要职务。但是也只有到了孔子,将之前的儒家思想集大成,并且总结出与之前不同的理论。孔子在向诸国国君推广自己的思想屡屡受挫后,开始展现了超人的商业才能,他招收了超过3000人的收费受众,3000人在当时信息、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应该是相当的多了,这3000多人都是真实线下付费受众,形成了一个当时的超级知识型社群,社群核心有将近一百人的骨干,也就是72贤者。这个超过3000人的社群还不断向未收费用户宣传孔子思想,让当时遍布天下的儒生信服,达到所谓人心所向,特别注意的是天下的儒生是很早就存在的有广泛数量基础的一种人。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孔子 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孔子弟子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有十位杰出弟子,号称孔门十哲: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颜渊)、闵损(闵子骞)、冉耕(伯牛)、冉雍(仲弓)。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冉有)、仲由(子路)。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予(宰我)、端木赐(子贡)。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子游)、卜商(子夏)。十哲以外,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颛孙师(子张)、曾参(子舆)、澹台灭明(子羽)、原宪(子思)、公冶长(子长)、樊须(樊迟)、有若、公西赤(子华)。

孔子弟子有三千多人,都是直接付费受众,我想可能还要更多,加上遍布天下的儒生,孔子思想的影响力在当时应该说已经是很大。孔子既是思想生产者又是思想经营者,可以说孔子在商业上是个天才,实现了物质和思想在商业上的的完美统一。更主要是孔子的弟子中有很多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并且可以将孔子的学说从思想到实践,从鲁国到天下,从当代到后代都通过传播和运营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孔子的思想商业化之路是非常成功的。

孔子在商业化上的天才,还表现为他顺应继承了周朝的传统主流思想。我在之前的文章《孔子思想和老子思想的根本区别》之中说到,孔子是推崇周礼的、推崇祭祀的,也就是说推崇周朝统治思想的。他将周朝巫术思想中的“观念”部分进行提炼,上升到“绝对精神”层面,那就是“仁”。天地、个人、国家等万物归一于“仁”,由此演生出仁义礼智信等规则。

顺应当时国家主流思想,再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出自己的思想,这是孔子顺应了时势。

在司马迁的《史记·老子列传》中: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那么“楚苦县”在什么地方?《史记·正义》明确说苦县与“彭城相近”,同时引《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从历史地理学方面的考察,安徽省涡阳县正是春秋时代宋国相县,宋国相在楚国占领后改称苦县;今涡阳县与彭城(今徐州)相近,地域属沛。所以,史料中有老子是“宋国相人”、“楚苦县”人、“沛”人,等等,都是同一个地方,这地方就是今安徽省涡阳县涡河北老子庙之基。另外《左传》有“宋有老佐”,老子的父亲就是老佐。

今天的专家解释说,是楚国强大灭了宋国,老子籍贯原本是宋国,但是那块地区后来成为楚国的一部分。要知道,楚国的面积很大。而孔子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是无疑问的。

我在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从文明中心的转移看夏商与西方崛起的相似性》中提到,在距今5000年上下的时期,中华大地文明中心在长江流域,这是很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做出的结果,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和位于今天湖北的石家河文化无论从势力区域范围还有技术水平都明显领先于黄河流域文明。由于距今5000年左右的时期,地球气候开始转暖,黄河流域人类可以加大生产生活范围,使得原本分散的多个政治势力开始产生类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多国混战的局面,剧烈的竞争刺激了经验类认知的巨大需求,产生了黄河流域人类认知的绝对领先性。终于使得中华大地在距今5000年以后的时期,文明的中心从长江流域转移到了黄河流域,这个时期大致应该在殷商时期,距今3500年左右。殷商时期,存在以今天安阳为中心的商朝,另外湖北石家河文化也具有和北部王朝同样甚至更加强大的势力。但是最终,以黄河流域文明取代了长江流域文明成为当时乃至以后2000年世界的中心。

至西周后期春秋时代,当时文明的中心在中原,孔子的思想明显是西周主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即儒家思想是西周祭祀思想的再改造,将多神崇拜变为一神崇拜,尊崇绝对的“仁”。而老子生活的地域,相对于中原来说,属于南方。老子的思想,是楚文化北进,与中原文化相碰撞、相融合的结果。老子思想明显反西周传统主流统治思想。关于老子和孔子思想的区别,请看我之前的文章《孔子思想和老子思想的根本区别》。

总之,老子思想和孔子思想的区别,有他们两人生活地域的因素。生活在西周晚期文明中心区域的孔子,明显受到商周主流思想的影响,仍然推崇祭祀等礼仪,不过孔子的贡献在于将巫术祭祀的多神崇拜改造升级为尊崇唯一的绝对精神崇拜,即“仁”的崇拜。孔子的所有思想都是由绝对精神“仁”来推演的。而老子作为周朝守藏史,包揽历代和天下的书籍,对国家演化和天地自然有着深刻理解,加上其自小生长和受教育的所在区域深受南方楚文化的影响,在南北思想激荡下也必然有与主流思想不同的新思想。老子和孔子不同,是完全反对巫术祭祀的,推崇宇宙自然有自己的规律(有出于无,宇宙万物根基在“无”),而个人和国家按照这个规律,即“道”来做,就会有更好的生存,达到“无为而治”、“不争之争”。

而老子《道德经》(其实应该叫《德道经》,现在还是用人们习惯的叫法)中提出了全新的说法“有出于无”。这个阐述就不仅仅是只有“无”这个观念了,而是一种经验的归纳概括,是一种经验类认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归纳得出的适用性极广的经验认知。


总结,中华传统文化,起源于距今5000年上下黄河流域,当时该区域出现了一次思想大爆发,成为今天炎黄文化的起源(包括极致之作易经、以及中医药、农业、数学、天文、军事等)。至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再次出现了第二次思想大爆发(孔子思想和老子思想为两大主流,其中孔子的思想在后来成为统治思想,这是世界范围内的万物崇拜向一神崇拜进化的结果),将第一次思想大爆发的核心精华通过升级。今天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是这两次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思想大爆发而形成并流传至今。


中国传统文化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

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夸父追日"、"伏羲八卦"、"苍吉造字"、"精卫填海"这几个神话传说,是中华文化的始创期,或创世期.

到"黄帝大战炎帝"、再到"炎黄大战蚩尤",是中华文化对外扩张、发展、交流期.蚩尤战败,黄河长江流域一统于"炎黄部落".至此典定了中华文化的根基.故而,今天的我们又称"炎黄子孙".

"炎黄联盟"一统黄河长江流域后,氏族部落逐渐消失(此前称"三皇五帝时代).取而代之的是"夏"而后"商"而后"周"...中华大地从此进入有组织、有制度、有礼制的"国家型态".

可见:"文化"就是人类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和总结.俗话说"前人兴,后人跟"跟就是学习与转承,但后人只学与跟,而没有勇气探索与发现,更重要的是创新,我们民族又谈何以进步与文明?没有批判与质凝、没有旧与新的更递,文化又何以发展与进步?

"与天斗、与地斗",此二者是人与自然的斗争,"与人斗"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斗争.形成了人类文化的总汇.这其中有"生产实践、社会实线"的经验总结,有探索发现的,有自创发明的,如"四大发明";有对外交流学习的如:古之"胡服骑射"、今之"科学"与"共产主义"等等.

所以文化也就有"落后与先进"、"野蛮与文明"、"愚昧与科学"之别.就像一块稻田里,既长粮食也长杂草.农民要想多打粮食,就要清除"杂草"保护秧苗健康成长,秋季才有好收成.文化也一样,不清除"落后的、腐杇的、野蛮的"垃圾文化,他就会像"毒瘤"、像"癌细胞"一样,腐蚀我们的心智,破坏我们健康的机体,让我们万劫不复.

为了"中国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改革开放,迎接新时代新生活的到来.


文化一般都是西方传来的。中东地区文化早于中原两千年,之后希腊建立城邦制国家,从政治、文化上比大陆早的太多。历史学家朱大可考证老子从印度来,是林栖修行者。八卦阴阳鱼在世界范围内的最早发现也是在中亚地区,另外伏羲在甘肃,黄帝颛顼家族在辽宁。猪牛羊马没有中原驯化的,铜铁金属没有中国发现的,车辆也是传来的,有人说明朝造船旅行早,那是元朝以后一帮穆斯林干的,包括郑和、包括泉州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世界文明本来就是一个起源,除了中亚欧洲其他地方都一样。当然不顾事实的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行为,是不提倡的。

要说起源,应该上溯到伏羲时代创造河洛易卦和以龙纪官。这在考古上可以说已经有证据,如七千年前的八山太极和六千五百年前的鹿角卦象以及濮阳的中华第一龙。

至于发展,重要环节一在黄帝时代,如隶首做数,大挠氏创甲子,等。后经尧舜时代禅让德风,夏啇周制度发展,到春秋战国周文化得以大发华,而有秦汉帝国,汉文明范式序化东方。

至于,三国两晋到隋唐已经是融合东方文化的中华文化。而宋代到明则是中华文化的近代化初步演变,经元明传播到世界影响到西方近代化。

清末以来到现在,则是无往不复地以中华文化为根基再吸收西方文化以将中华文化光大于世界。

沒时间,只好简写!


所谓的文化那就必须先有文了,文是什么呢?文就是用字写成的文章了。化是什么呢?我的理解就是教化,转化。有了用字写成的文才能教化大众,有了用字写成的文才能转化成生产力,才能传承人们已掌撑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开始于母系氏族社会,因为那时我们的母系祖先已会用图腾来分辩哪个人属于那个母系部落这就是姓氏,我们现今传下来的母系氏族姓氏就是文化的开始,因为能用符号开始辨认人的身份和属性时就是文化的开始。

应该是聪明人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智慧人总结规律形成道理。超智慧人验证道理,总结道理形成真理。甲骨文,金文,很多青铜器,太极八卦图,易经,道德经都形成了真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