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凤凰展翅针灸术简介

 马水焕 2018-03-12

针灸简介

针灸疗法是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医疗方法。从古代到现代,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针灸疗法的特点是“内病外治”,在临床上先通过“望、闻、问、切”,找出疾病的起因,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用针刺和艾灸相应穴位,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来调和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起源追溯

针灸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黄帝内经》说: “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远古时期,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常会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甚至用尖锐的器物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在劳动生活中,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刺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此后古人便尝试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氏族公社的后期,也就是距今80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在掌握了挖制、磨制石器的技术后,便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当时"砭石"除了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外,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或刀石。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可以得到缓解或消除,便尝试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的灸法。在"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

 

发展历史

最早的针具砭石出现之后,随着古人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针具逐渐发展演变成骨针、青铜针、铁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同样,在长期的施灸实践中,人们发现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针灸疗法的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渐趋完善。现存最早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即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经》篇章所记载的针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继《内经》之后,战国时代的神医扁鹊所著《难经》对针灸学说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春秋战国时期是针灸学术的第一次总结。

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潜心钻研《内经》等著作,撰写成《针灸甲乙经》。书中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并对其位置、主治、操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针灸方法及常见病的治疗,是针灸学术的第二次总结。

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针灸学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图",并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应用。到了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编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腧穴,并将全书刻于石碑上供学习者参抄拓印,他还铸造了2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的直观教具和考核针灸医生之用,促进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元代滑伯仁所者的《十四经发挥》,首次将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脉,对后人研究经脉很有裨益。

明代是针灸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医辈出,针灸理论研究逐渐深化,出现了大量的针灸专著,如《针灸大全》、《针灸聚英》、《针灸四书》,特别是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汇集了明以前的针灸著作,总结了临床经验,内容丰富,是后世学习针灸的重要参考书,是针灸学术的第三次总结。

 

小凤凰展翅针灸术

针具的“针”,繁体作“鍼”,字从金从咸,“金”表示“金属”,如金、银、青铜等材料,“咸”意为“酸涩”,“金”与“咸”联合起来表示:“一种产生酸涩感觉的器具”。不排除古人采用油炸过的竹针作为一次性针具的可能,这种竹针名叫“箴”,其字形中的“咸”,依然是“酸涩”的意思。既然,银针是让人体产生酸涩感觉的器具,那么,针刺腧穴的过程,就是让人体产生相因的酸涩感觉的过程。

针灸的目的是通过针刺和艾灸刺激相应的腧穴,打通或者激活人体相关经络的机能,促进气血流通,驱除外邪,通过调和阴阳来根除疾病。所以,在临床实践中,针灸的疗效决定于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扎准腧穴,二是针体对腧穴产生足够大的刺激,使人体产生足够强度的酸涩感觉。对一般病人来言,只要扎准了腧穴,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酸涩感觉,治病的效果得以体现;但是,对某些重症病人来言,由于经络严重闭塞,即使扎准了穴位,也难以产生相应的酸涩感觉,因此难以体现治病的效果。 如何让扎入腧穴的银针产生足够大的刺激,使经络严重闭塞的重病人产生相应的酸涩感觉,成了针灸需要解决的难题。浙东名医张乃安先生根据针灸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反复探索,治愈了很多疑难病人,最后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张氏针灸手法,这就是“小凤凰展翅针灸术”。

“小凤凰展翅针灸术”主要是在用银针扎刺腧穴的过程中,医生通过意念把握和手法施展,用拇指、食指搓捻银针,在一搓一捻,一合一放的操作瞬间,使银针产生剧烈的颤动,增强银针对病人穴位的刺激,使人体产生强烈的酸涩感,从而达到激活患者经络,祛除疾病的目的。因为,当银针离开手指发生颤动的瞬间,针柄会划出一道金色的弧形,恰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小凤凰展翅针灸术”因此而得名。

 

 

小凤凰展翅针灸术的创立和传承发展

张乃安先生(1911-1973年),男,汉族,慈溪市长河镇长丰村人。出生于余姚县周巷镇一个小商家庭,原名张谦。7岁时启蒙于周巷劳氏小学。因体质文弱,健康欠佳。忌“谦”于“欠”同音,有亏损之意,遂改名乃安。张乃安先生16岁时入天元镇“生生昌”南货店当学徒。19岁时经堂兄介绍,拜苏州名医刘氏为师学习针灸,24岁时辞别师傅在苏州开馆行医。在苏州行医期间,他用针灸治愈了一位女青年的精神分裂症,从此一举成名,前来求医这陆续不绝。1938年回到家乡,在长河中街开设“张乃安诊所”。余姚沦陷后,张乃安先生投身抗战,诊所成为中共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站。19454月,担任浙东抗日民主政权余姚县临山区区长,同年5月调任余姚县中河区(相当于现在的长河镇)区长。浙东游击纵队北撤后,张乃安先生化装去苏北寻找组织,在对江乍浦被土匪指认被捕,辗转关押于海盐、杭州等监狱达两年之久,后经组织营救出狱。

新中国成立后,张乃安任宁波专署卫生科科长。后辞去科长职务,在宁波开明街开设“张乃安医寓”重操针灸旧业,后因种种原因诊所被迫停办,回到长河中街。

      1957年张乃安先生加入长河联合诊所(长河中心卫生院前身),任针灸科主治医师。    19633月被浙江省卫生厅命名为著名中医师。1964年由慈溪县报告申请,经浙江省卫生厅批准享受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加薪二级。“文革”期间,张乃安先生被污辱为叛徒、反革命,身心遭受极度摧残,19734月病逝于长河中街家中。

张乃安先生从1935年在苏州开馆行医,到1973年病逝长河,前后在苏州、宁波、长河三地行医达38年之久。张乃安先生每到一地,都以自己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在当地赢得极高的声誉。尤其是在长河联合诊所从医期间,张乃安先生治愈了很多疑难病症,名声远播镇海、慈溪、余姚、上虞等地,前来求医者陆续不绝,被老百姓称为浙东名医。在此期间,张乃安先生根据多年针灸心得整理出<<刘氏针刺手法>><<针刺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总结>>两篇论文,南京<<中医杂志>>曾来函准备刊出这两篇论文,后因 “文革”爆发,稿件佚失而深感遗憾。乃安先生的医术、医德在浙东地区享有盛誉,他的针灸学说,获得了中医学界的高度评价。张乃安是“小凤凰展翅针灸术”的创立人当之无愧。

劳文龙,男,慈溪市长河镇人。曾任浙江省中医学会会员,慈溪市针灸学会理事,市中医学会副会长。劳文龙早年拜乃安先生为师,潜心研习针灸医术,是深得乃安先生针灸技艺的高徒。19735月至197510月,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援外医疗队,赴非洲马里共和国西加索医院进行中医学学术交流和医疗援外,将针灸技艺带出国门。1979年,劳文龙整理乃安先生《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总结》遗稿,发表于南京《中医杂志》。此后,陆续在省中医杂志发表《病案三例》、《牵贴治疗面肌抽搐症和治疗腱鞘乏膏药方》等中医学术论文。此后,劳文龙又通过整理乃安先生《刘氏针刺手法》草稿,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写出了<<张乃安针灸小凤凰展翅手法>>论文,《小凤凰展翅针灸术》从此得名。劳文龙在传承乃安先生针灸手法的基础上,开展针灸、推拿、电疗、穴位注射相结合的“非手术治疗软骨组织损伤针灸术”的课题研究。据临床病例统计,综合疗法治愈率高,促进了“小凤凰展翅针灸术”的传承和发展。

王巨锋,男,48岁,汉族,民建会员,浙江省慈溪市人,现为慈溪阳光中医医院院长,慈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凤凰展翅针灸术”第三代传承人。

王巨锋早年拜浙东名医,“小凤凰展翅针灸术”创始人张乃安高徒劳文龙为师,从事针灸专业,习得了一手过硬的针灸技艺。从医期间,又通过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针灸专业进修,获得大学本科学历。

王巨锋医术精湛,曾经治愈过很多疑难病症,被称为浙东“王一针。”20091月,王巨锋作为中医药访问学者,被宁波市卫生局公派到德国亚琛市贝特雷姆医院进行学术交流,获得了德国病人和医学专家的一致好评。20053月,王巨锋组建团队,进行“非手术综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医疗课题研究,取得了多项医学成果。20113月,所研究课题(项目)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国家级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

王巨锋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为了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2015年,开始自己人生职业生涯的“第二次创业”,在浙江省内首创“公建民营、医养结合”新模式,办起了慈溪阳光中医院和慈溪市长和养老中心,“以医补养”为社会和政府排忧解难。慈溪阳光中医院被命名为慈溪市非物质遗产“小凤凰展翅针灸术的传承基地。

王巨锋十分重视“小凤凰展翅针灸术”的传承,多年来,已经带出六位徒弟,这些徒弟现在都已经独当一面,成为各地医院针灸科的主治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