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一年走过来的中医路

 德寿堂图书馆 2018-03-12

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毫无理由的,一切皆有机缘。就像我学用中医,时机到了,他就发生了。我有时候更相信是冥冥之中的一种规律。

我学中医,既无家传,也无师承,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学,可以说自学历程陪伴了我的大部分中医之路。无门无派,疗效为上。其实,中医是完全可以自学的。古往今来,自学成才的中医大家比比皆是。可惜现在大家都想着怎么其他事情,而浪费了宝贵的年华于俗世之中罢了。

我高中读的是理科,高三那年有幸进入高三(0)班学习。和大多数出身农村的同学一样,那时候自己除了读书,好像没有更多的爱好,也没有更多的想法。高考之后,根据估分,亲戚建议可以学中医,希望家里可以出一个医生,于家人也能有所用。根据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如愿来到了广州暨南大学学习中医。还依稀记得,有一次大学课堂上,一个老师问: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写的中医的同学请举手,寥寥无几,但是却包括了我。所以说,我开始接触中医,应该开始于2003年

00:00 / 00:00
重新播放
0:00:00
上次观看至{$min}{$sec},正在为您续播
跳过广告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跳过该剧广告 广告剩余: 10
【剩余 则广告】 您是尊贵的QQ会员 秒后跳过此广告
详情点击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免除该部电视剧的广告,请您谅解!
我知道了!
分享
10广告详情

现在回首往事,那些经历,那段时光,真是弥足珍贵,但是又回不去。关于专业知识,每个大学能够给的真的非常有限,但却能给你一些你人生历程中很重要的视野、眼界还有见识和思维方法。当然自己也需要认真思考和对生命纵深的发掘。

说说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在三个地方,珠海、广州还有江门。每个地方都留下我不同的人生。大一有最丰富的课外生活。记得学校很多槟榔树还有芒果树,整齐排列校道两旁。有圆明新园、有石景山,有白莲洞公园,也有九洲城,还有拱北口岸,珠海渔女,叠石,情侣路和淇澳岛。虽然过去十多年,很多事情依然像放电影般回想到脑中。学校的机房让我熟练起了计算机,在图书馆借了很多书,各类在高中不会去看的书,也在阶梯教室的楼梯下背诵过中医基础理论,可惜那个时候对中医没有多大兴趣。现在偶尔想起,恍惚间有蹉跎岁月的感觉。

人,总是想要有所突破的。有一句话叫做“不求当即见效,但能起潜移默化之功”,过去了10多年,这句话,常常对我起很大的影响。第一次知道这个,还是2004年,宿舍里看《易经高级研修》视频的时候听到的。后来啊,也发现很多东西,虽然当时对你可能觉得没有任何作用,但是却在过后的某一天给你极大的影响。有些人,总是天生对人的神秘思考很多,对玄学、佛学还有人的何去何从天然的兴趣。据说,这类人手掌中都有一个“十”字纹,我手中有许多个,所以有时候觉得也没有好奇怪的。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寺庙,天然的最爱》,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喜欢去寺庙坐坐,想点东西。2015年的时候去看马祖岩,写过这个:

乙末庚辰,携心再至。去岁偶遇,悲秋风瑟;今时春末,莺飞草长。遥想粤之光孝,六榕,能仁,横跨千里,上下旬年。礼拜之人,其数也多。佛祖威严,伏拜于前。求之不得,又何如?惜忘吃斋念佛,乃方便门,非真谛也,天地良心,方为本。南师法门,几人曾识。术多道寡,不辨是非,不明归一,而徒求形而上,其失多,其忙亦繁。悟道法自然,归藏阴阳,则万物生长,我心亦开。路青石一块,绿苔若干,伴祖千年,羽化而仙。

这些东西似乎没有理由解释。记得我利用大学时间,把南怀瑾、曾仕强、林伟贤、余世维、张锦贵等等,在5Q地带能够下载到的国学、管理、面相、手相这些视频,花了很多时间来学习和做笔记,有时候就跑到某个地方思考很久。有时候回过头来,能够看清透一些东西,可能要得益于这些东西的积累吧。

记得有一次我写过一篇文章,那个时候还是2005年。人在地球上所做所为,不知道是人类征服自然呢还是地球引导人类,如果说地球有思想,他要引导大家走向灭亡呢?人类对大自然的无所畏惧,是否要有后人来承担现在无知所导致的后果?

依稀记得08年毕业,路过石牌街的时候,看看自己的手相,觉得在30岁左右可能会有个大变动。但是又觉得人定胜天,就算前前路挫折,也有种无所谓之魄力。

另外,不得不说的一个我对世界认识的转折点,2011年。因为某些重大的事情,某一天就突然感觉到我周围的事物变得真实和珍贵,包括墙壁,还有桌子。他们在现实世界中,也可能仅仅是在你脑袋中的一些幻想,幻想和真实,谁又分得清楚呢?当你觉得一个人在你身边的时候,他就在你身边,当觉得他们不在你身边的时候,就不在你身边。逝去的亲人,我们从没有来往过的朋友,在与不在区别又在哪里呢?不禁痛哭了一天一夜。我想那个时间是我的升华。我常常想,人是需要开天眼的,如果说我有可能开天眼,那么就是那天开始的。

我很喜欢乔布斯的一句话:那些看似不连贯的经历,在未来的某一天都会自动为你串成一条珍珠项链,让你收获巨大。虽然我从事过很多事情,但是追求内心的那份安宁和生命中应该我做的事那份执着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任何的付出,只要认真思考,认真对待,未来的某一天都会给你绝大的回馈,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有巨大的精神上的。带着这种对生命的虔诚和对宇宙规律、大自然的敬畏,人应该有点理想和之所以为人的理由。为此,写过一诗:

而立之年岐黄路,意曾彷徨今志坚;

医道源流长久远,杏林国手吾辈承。

也曾涂鸦曰:

我本江中一游鱼,奈何流连此湖中?长空遨游三千里,曾任风雨迎面来;移志而来捧珠至,橘井自有甘泉涌。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出现贵人,他们让我和中医再续前缘。

我有一个朋友,李大哥,一次偶然的机会介绍了油麻菜的资料给我看,后来到了孙曼之,董洪涛,高格非,还有黄煌老师。看的第一本中医书是《名老中医之路》,先是电子版,后来就是纸质版,有一种久违的轻松的感觉。我觉得一个人能否学好中医,或者任何一门事业,如果没有兴趣这个最大的源动力,持续力是不会长的。而对于中医,更需要学习者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来自于对中医效果的目睹。我常常和我朋友说,我的中医历程有两个人是绕不开的,一个是高格非,还有一个就是黄煌老师,他们直接促使我在毕业5年后,重新拿起中医专业书,通过半年学习考上中医执业资格证,我也一直以“有师之实无师之名”称之。他们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收获就是知道这条路怎么走下去,也会选书看书了。这些经历,也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对于一个医家的学术思想,能够知道从何处入手来学习。

学中医,一定是要花到时间和心思,并且要把心沉下去。黄煌老师的学术思想,当时给我眼前一亮,别具一格的感觉。他的“方病人”学术体系让我有信心开出第一张有效方,他的所有学术心得也几乎都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大家,“不求齐全,但求其真”的学术追求对我影响也非常大。在我的临床过程中,也不断实践这个思路。有一段时间,我曾思考过对我影响深刻的人,脑中就快速闪过一长串的名字,黄煌高格非陈潮祖赵绍琴胡希恕大塚敬节陈瑞春刘英锋……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曾记得2015年到姚荷生工作室,跟诊过几次刘老师,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对我的冲击却是非常大,感觉以前学中医都瞎忙了。那几次跟诊虽然具体的知识有限,但是思维方法对我的震动却十分大。记忆最深刻的,是诊室里面挂着的“观察观察再观察”的牌匾。

能找到一个值得自己付出终身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的工作是幸运也是幸福的,现在想来,常常有学医恨晚之感。记得有次读《岳美中全集》,看到岳美中老先生讲到自己25岁才开始学习中医,有时候感觉时间不够用,真是非常有共鸣。曾作:

风吹落叶去,

雨打枝芽颤。

光阴流水走,

多少春梦留。

我觉得每个人对时间真切的感知,是会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的,我后知后觉,28岁才真正明白时间的真谛,光阴的可贵还有人会死亡。老天对于每个人的时光是可以随时收走的。但是老天也是公平的,所有的人生经历却让我对以后学习中医的体会和领悟能够更深刻,作为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几乎你所有的经历可能都有助于你理解他。

我回到赣州,是在2013年,也是我回来中医的时间。后来为此我还做了一个公众号:陈大夫说中医,希望记录自己学用中医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够对中医的普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传播工作。临床越久,接触患者越多,对于中医,普通大众缺乏最最基本的知识普及,也对中医存在诸多的误解。觉得作为一名中医,每个人不仅仅应该有责任来传承好这门技艺,更重要是要传播中医,推广中医,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赣州,先是到赣州市中医院学习,为考试做准备。我记得当时申请的第一个科室是中药房,很多人不是很理解。而我却明白,作为一个中医,如果对饮片没有直观的最基本的观察,是很难有深刻体会的。也非常幸运,市中医院有几个疗效还不错的中医,病人很多,每天抓药都忙不过来。如果说现在我还能认识一些中药,那真要感谢在中药房的几个星期。后来在国医堂跟诊过几个中医,有涂仲寿、周良云、邹贵庆等,真正意义上接触了中医如何处方用药,医患交流,可惜当时自己基础很差,空有满腔热情,却不知如何下手。如果现在能够去跟诊,那情形就不同了。我也常和我朋友说起,当时回来从事中医,纯粹就是出于一种无理由的信心还有热情,而过去这么多年,对中医渐渐有点感觉,临床也能够看好一些病人,信心也更为坚定。

凡事开头难,只要有魄力和勇气,很多事情都可以水到渠成。

吸引力法则,是一个奇妙的法则,也是我深信的一个规律。当你入行越久,你就越容易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后来我也真的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年轻的,技术很厉害的同行,他们让我学到很多,突破很多,自己也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我觉得任何一个对世界和宇宙充满好奇的人,只要认真开始学中医,都会爱上中医的。

我的中医专业书,暂时还不太多,400多本。但是都是临床家的心得,能够认真研读其中的若干本,都是有可能成为大拿,尤其是中医经典书籍。很长一段时间,我翻的最勤的是陈潮祖的《中医治法与方剂》,如果我对中医的医理和病理如果有点想法,那可能都是从陈老先生那里学来的。真是:

读书有瓜蔓,经内藏捷径;

窥得此门道,扶摇上云霄;

前人曲折路,今人康庄道;

欲知医圣意,悬梁锥刺股。

人生有限,而知识无限,通过自己的把握,却可以用无限来延伸自己的有限。人生立德立言立行,为三不朽。生而有涯,能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中医事业中,有所言,也不枉来世走一趟。但是,也时常提醒自己:

初学哪晓医道艰,入行始知医路难;

他人入夜任逍遥,我辈灯下把书拿;

杏林瑰宝何其多,能取一勺也天成;

甜中有苦苦有甜,岐黄源流吾辈承;

普天之下无医匠,妄论要成医学家;

天资不聪年岁长,抱书亦觉体不支;

小小医匠欢乐多,大家留于后来人。

中医是非常博大精深的,能够学到一个面,祖师爷能够赏碗岐黄饭吃,自己就觉得非常不错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当做一点浮云,可能什么都不留,“我认真写,但书不尽言;你随便看,可文能载道”。

在沧海一粟的一生中,人能做点自己喜欢做的,对家人和他人有益的事情是幸福的,虽然是坎坷辛苦的,却也是值得的。人在宇宙中是非常渺小的,大多数人能够做的东西都非常有限,能够改变的也非常有限,“橘井取一勺,赣江宿一人”,算作我的理想人生。

附:我的跟师学习分享:写于2017年初

学习任何事物,尤其中医,如果有个老师带一下,往往可以好很多。甚至可以大大缩短自己摸索和迷茫期。我想这也是很多想学好中医的朋友所期待的。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求学时间转眼即逝。离昌至今有段时间了。在学中医路上,自学摸索者有之,但是有个好老师,却可以让我们在中医的学习上事半功倍。这样的学习点拨之师,可多不可少。回顾自己学医历程,很多老师和朋友帮助了我。这次主要是想记录下在昌学习的一点事情。

我来昌学习,是冲着刘英锋老师来的。详细可以看《姚荷生工作室学习初印象》。

第一次听说刘老师,还是2013年,当时是格非兄说的。然后第一次跟诊是在2015年,后来又有一次去南昌开会的机会,就又去跟诊了一次。深感这样的带教的确可以学到东西。然后就谋划去学习事宜。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

在南昌还认识了很多对中医很执着,然后中医效果也不错的朋友,比如张志彬,陆博文,田应旭。在2016年10月份的脉诊班,23人众还来了很多朋友,,在群里也不断交流学习体会。后来,格非兄还来了南昌。还有刘老师的几个学生,对我帮助很大,比如李富贵,还有苏博超和钱昭部和其他朋友。闻道有先后,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现在和刘老师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了。当时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很多东西都还在学习中,很多东西都不懂。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想要学好中医,一定要深挖,要能够三问。

这个是当时自己让老师签名的老师的博士论文。对于我很有意义。

“中医是这样的,你没有亲身体会,不太容易相信”。学习中医最大的信心就是来自疗效。“志不坚则智不达”。老师的引导能够让人将中医神秘的面纱捅破一个洞。虽然之前在医院,也看了些病,比如感冒,发热,脾胃病,咳嗽,但是还有很多疾病会感觉毫无头绪或者有畏难心理,但是这里治疗的大量有效案例,能够让人更坚定信心。中医认识疾病的角度的确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比如,鼻炎的根治,感冒的预后预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根治,强直性脊柱炎的根治,还有几十年的高血压,糖尿病的根治等等不一而足。中医的确是有理论有实践,并且是理论和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一个理论的突破,就能够在临床中为诊疗的效果带来明显的提升。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治疗皮肤病的一个例子,就是对表证、“营”分还有“三焦”有了重新认识,思路才打开,能够从皮肤来治,而不是压制对抗或者清热解毒,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另外一个就是治疗2个多月咳嗽,用的是三仁汤和杏仁汤,也是对湿热致病有了新认识才取效。而对于气候致病,现代医学基本没有什么办法,也没有这个认识,很多咳嗽,感冒,如果没有这个认识,就治不好,或者会拖延病情。风寒暑湿燥火,这些病因的认识,中医治疗起来很有些办法。当然,刘老师在临床中也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医看不好的病不等于西医看不好;西医看不好的病也不等于中医看不好;中医西医都看不好的病不等于以后也看不好;自己看不好的病不等于别人看不好”。任何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所以需要不断精进。

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学习,当然是理论先行,虽然在跟师临证过程中,有无数被点拨的地方,系统学习却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临床之余,能够和当期研究生一同上课听讲,包括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程序通论》等。这些内容,从源头到支流,给了一个对中医对医学认识的正法眼,不偏不倚。

很多朋友问到一些常用方,个人觉得这是最次的收获了。但是来的比较直接,也分享一些。

诸如: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逍遥散,柴胡温胆汤,乌梅丸,上焦宣痹汤,甘露消毒丹,葛根芩连汤,麻杏薏甘汤,中焦宣痹汤,四妙散,当归捻痛汤,杏仁汤,三仁汤等等。

来这里学习,最大的收获应该是一种思维方法的学习,不论是姚梅龄老师的科学思维方法,还是辨证论治方法,都是最为弥足珍贵的。

老师对研究生的要求是很高的,自觉自身还有差距,只有在以后的临床之余,努力弥补了。

其实,最重要的是临床小试,效果很好,胜仗是士兵最好的兴奋剂

三岁小男孩感冒后咳嗽,三拗汤合二陈汤;

一岁多小女孩,咳嗽,杏仁汤合化积食药;

中年妇女咳嗽,三仁汤合杏仁汤;

二十多岁女性,心烦,疲劳,八味除烦汤;

成年女性,失眠五年,三仁汤合酸枣仁汤;

小儿发热,柴胡杏仁汤;

产后头痛,秦艽四物汤;

中年妇女腰痛,杜寄当归芍药散;

肥胖主诉女性,甘露温胆合四逆散;

腹泻,半夏泄心汤合平胃散;

产后风寒,加减香苏散;

淋巴结肿大,发热,三仁汤合小柴胡汤;

产后调体,逍遥散合温胆汤;

怕冷舌苔厚,粘腻感,藿朴夏苓汤;

老年胖壮男性便秘,四逆温胆汤;

30多岁中年女性,咽炎,异物感,上焦宣痹汤合温胆汤;

成人发热,麻黄汤化裁;

月经量少,丹栀逍遥散;

鼻炎打鼾胖壮中年男性,甘露消毒丹合温胆汤;

腹胀不适,厚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

咽喉异物感,半夏厚朴汤;

50多岁妇女,咽喉痛,耳尖放血加贴耳豆,咽痛立止;

30多岁男性患者,咳嗽一周余,耳尖放血加贴耳豆,咳嗽即刻缓解。

也非常幸运能够接触到姚氏中医学术思想,参与到书籍整理工作中。

受益匪浅,让人眼前一亮

一些学习的书籍,大家不要妒忌哈:

虽然姚氏的很多资料还在整理中,已经出版的书籍也不多。但是用老师的话说,书籍可以慢慢出,但是学术思想一定要传播出去。

期间,还有幸学习了张缙老师的学术思想:

如果觉得有用,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欢迎同行交流,中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END -

更多精选文章,点击以下标题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