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经方之路第十六期——宿迁市泗洪老年病医院 张艳医生

 经方人生 2023-07-07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图片

此时此刻谈经方之路,其实老实说心里多少有些惭愧,惭愧在于从我真真正正踏上这条路开始算起路程并不算长,但我仍觉得底气十足,每时每刻我都心潮澎湃,热情似火。用再华丽的辞藻都很难完全把我的内心呈现给大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寻找方向

我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是根正苗红的中医专业毕业生,但当时毕业以后,迫于本地医疗形式不得不在西医岗位上工作,兢兢业业几十年,没有时间和精力对中医专业做深入的研究,就搁置了下来,始终觉得有一丝遗憾。

本以为这一生可能与中医再无缘分,但随着这两年中医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包括疫情期间中医在医疗诊治上也发挥了其突出的优势,我也在西医上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就又重新燃起了埋藏在心底的熊熊烈火。

最大的契机是结识了宜兴丁蜀镇杨慧锋主任,在这之前,对中医的概念还停留在学生时代,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没有形成系统。

2022年2月27日我进入杨主任“黄煌经方二十三村(宜兴)”群,才了解了黄煌经方,认认真真研读黄煌老师“方-病-人”理论体系,有了拨云见日、茅塞顿开的感觉,找到并找对了中医的方向。

不禁感悟,我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找寻这条路,虽然道路漫漫,但是好在结局是欢喜的。从此我沦陷于此,每天都沉迷在黄煌经方二十三村每条信息里,贪婪地吸取着每条信息的营养,也痴狂地买着黄煌老师各本书:《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经方方证》等。

特别喜欢听黄煌老师的讲课,都说听声识人,通过他的声音能感觉到黄煌老师是个内心宽广、高大、有格局的人,他的课那么接地气、通俗易懂、形象,每个病案都讲得栩栩如生,仿佛每个病人就站在你面前:林黛玉型的桂枝人;肚大腰圆的大柴胡人等,就这样我如痴如醉地沉浸在黄老师的整个中医理论体系当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方之路

2023年2月25日我参加了江阴第三期“致和堂黄煌经方临床实战带教班”课程,在江阴图书馆和黄老师零距离接触,第二天也有幸跟诊,犹记那天一共看了22个病人。

每个患者黄老师都仔细去聆听、去分析,每位患者都要起来做腹诊,不厌其烦,精准有效地拟定治疗方案,同时还给我们尽心的指教,每一言每一语我都不敢错过。

半天下来我们都有点累了,黄老师仍精神抖擞,“大医精诚、大爱无疆”在黄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心里无比的崇拜与骄傲。

图片

中医博大精深,自知起步的有些晚,我每天都沉浸在中医知识浩瀚的海洋里,每天都想尽办法挤时间看书,家里的卧室床头、医院值班的床头、包里都放着黄煌老师的书,随用随取。

每天早晨5点准时起床看书,反反复复研究,研究黄煌老师的桂枝人、半夏人、柴胡人、尊荣人等。

每一天都感叹时间不够用,每一天都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再结合每天在单位见到的形形色色的患者或者熟悉的人,对号入座到底属于哪类人,有是证、用是方,类比于钥匙对锁的关系,慢慢地琢磨着给病人开方。听着他们的良好反馈,我逐渐增强了信心,积累了经验,也有了自己的心得,所以才有现在的底气写下我的经方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当下中医蒸蒸日上的黄金时代,我相信凭我对中医的满腔热血和精进不休的精神,加上临床上较好的悟性,我一定秉承黄煌老师的“方-病-人”诊疗思维,传承经方,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经方,并造福于患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味健步汤

合桂枝茯苓丸加附子

图片

【初诊】2023年2月10日

徐某,女,75岁,160cm,80kg

【主诉】“右半身麻木、疼痛、冰冷、无力2年、加重半月”,有“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差,服药不规律。

【查体】患者体胖、长脸、面黄无光泽,舌体胖大微紫暗,嘴唇紫黑,脉无力,腹部松软无力。

   处方 

黄芪60g 桂枝15g 肉桂5g 赤芍30g 干姜10g 大枣20g 制附子10g 石斛30g 怀牛膝30g 丹参20g 茯苓15g 丹皮15g 桃仁15g 

【复诊】2月17日,诉右半身麻木、疼痛、冰冷、无力明显好转,原方再10剂。

【辨证思路】

根据黄煌老师“方-病-人”诊疗思维分析,患者老年女性,面黄,体胖,腹部膨隆,松软无力,平时易双下肢无力,是比较典型的黄芪人;再者患者舌质紫暗,舌底静脉瘀紫,嘴唇暗紫,典型的桂枝茯苓丸证;

再结合患者有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不佳,正是黄芪桂枝五物汤和桂枝茯苓丸证,再合上黄师的经验方四味健步汤。

本案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和桂枝茯苓丸是充分诠释了黄煌经方“方-病-人”诊疗思维,运用经方只要是方证相应,一定会有效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茯苓杏仁甘草

图片

【初诊】2022年3月1日

刘某某,男,70岁

【主诉】胃部被石头压的感觉3年,偶尔有叹气,口干、口苦,恶心,夜里口干厉害,时而怕冷,偏头痛,睡眠差,梦多,双下肢无力,大便2-3天一次,便干,小便黄,咽部红,眼睑不红,腹力中等,心下有压痛,脉弦滑,舌质淡,苔白腻,最近胃镜示:糜烂性胃炎。

【查体】中等身材,偏瘦,长脸、三角眼,表情淡漠、面黄。

  处方 

柴胡15g姜半夏10g党参10g黄芩10g茯苓15g桂枝10g   龙骨20g牡蛎20g制大黄10g干姜5g大枣20g杏仁10g甘草5g,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复诊】一周后,胃部石头压的感觉已经好转,其余不适症状也减轻,效不更方,再给予10剂巩固疗效

【辨证思路】

据黄煌老师“方-病-人”诊疗思维,患者中等身材偏瘦,长脸、三角眼,表情淡漠、面黄,是柴胡人;

再有患者痛苦主诉比较多,符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患者还主诉胃部石头压的感觉,与茯苓杏仁甘草汤方证相符合,茯苓杏仁甘草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上,用于“胸痹,胸中气塞”者。

这个病案仍然抓住黄煌经方“方-病-人”的思维模式,通过其思维模式去分析、诊治,能收到很好的疗效。

作者:张艳

校对审核:崔德强 刘伊人

图文编辑:张鸣燕 蒋春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