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急性肢体缺血19例

 莫言今日无知己 2018-03-12

文章来源:《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27:123-127

作者:   路,殷世武,倪才方,杨超,段鹏飞



急性肢体缺血(ALI)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发展迅速、症状重,需及早有效治疗,以免发生肢体坏死、截肢,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1]。为了更好更快地治疗下肢ALI,在Fogarty导管取栓及动脉置管溶栓(CDT)基础上,本研究尝试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进行治疗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12月至2017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的19例下肢A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例,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8例。19例中男14例,女5例;年龄6690周岁,平均(77.7±6.8)岁;发病时间≤24 h 12例(63.2%),24 h7 d 4例(21.1%),714 d 3例(15.8%);Rutherford分级[1]Ⅰ级2例(10.5%),Ⅱa10例(52.6%),Ⅱb例(21.1%),Ⅲ级3例(15.8%);血栓位于腹主动脉1例(5.3%),髂//腘动脉14 例(73.7%),胫//足背动脉例(47.4%);伴发高血压12 例(63.2%),糖尿病4例(21.1%),心房颤动14例(73.7%),陈旧性脑梗死5例(26.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6例(31.6%)。

入组标准:①有不同程度下肢缺血症状,如下肢疼痛、皮肤苍白、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经下肢动脉彩色超声/CTA明确;②愿接受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急性期发病(<14 d);④血栓或栓子位于腹主动脉及其以下动脉;⑤有完整的治疗前后影像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1]。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较差或凝血机制异常;②有溶栓禁忌证或对抗凝、溶栓药物过敏,不能耐受溶栓治疗;③对比剂过敏或肾功能较差;④不能按要求随访。

1.2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患者仰卧位,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健侧股动脉,置入6 F动脉鞘,导丝导引下引入4 F Cobra导管超选择至患肢动脉行血管造影,进一步了解血栓位置、形态、范围、侧支循环及流出道等情况;交换采用6 F 40 cm长鞘至患侧髂动脉,经Cobra导管引入0.035英寸导丝(日本Terumo公司),透视下将导丝送入闭塞动脉远端,导管退出前再次造影验证血栓范围;导丝导引下引入6 F 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美国Boston科技公司),头端位于血栓形成部位;经静脉予普通肝素钠2 0005 000 U0.60.8 mg/kg体重),以后间隔1 h半量递减,启动AngioJet抽吸导管并以0.51.0 cm/s速度抽吸(远心端向近心端),反复12次;即刻复查造影观察血管通畅情况,若管腔仍残留充盈缺损,则设置导管为药物灌注模式,对血栓栓塞部位喷注尿激酶(20×10440×104 U,溶解于0.9% NaCl溶液100 ml),待药物与血栓作用1015 min后再次置入导管并更改为抽吸模式,总抽吸时间控制在300 s内;复查造影若发现血管狭窄>30%,引入球囊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50%或出现影响血流的动脉夹层,则予支架植入术;扩张后仍残存血栓,可加用大腔导管抽吸治疗或进一步经溶栓导管/鞘管行溶栓治疗,术后保证膝下动脉存在至少1条流出道。

由于血栓抽吸过程中红细胞损伤会诱发血红蛋白尿,为减少其对肾小管损伤,术后即予充分水化并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处理,继续抗凝、改善微循环及扩张血管等治疗;对进一步溶栓患者,造影确认血流恢复后不再继续溶栓。术后1 d复查肾功能、血常规、血凝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溶栓期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12 h,密切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若溶栓中出现纤维蛋白原(FIB)<100 mg/dl,出血风险大,需停止溶栓;密切观察患侧肢体疼痛、感觉、运动、皮温等临床体征变化情况,溶栓结束后继续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治疗。出院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612个月。对伴发心房颤动者,溶栓结束后即予口服华法林抗凝处理,调整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并嘱心内科随诊。

1.3疗效评价及随访

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抽吸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通过动脉造影对血栓清除率进行分级:血栓清除率>90%为Ⅲ级,50%90%为Ⅱ级,<50%为Ⅰ级[2]。其它观察指标包括AngioJet抽吸导管消融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患者血红蛋白及肌酐变化、术后相关并发症(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出血,血红蛋白尿及穿刺点出血)、截肢、死亡率。

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每3个月复查下肢动脉彩色超声/CTA,评估患者动脉血流通畅情况,观察下肢缺血症状有无再发或进一步加重,有无下肢溃疡或坏死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秩和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9例下肢ALI患者均顺利完成抽吸治疗,血栓清除率均>50%,其中Ⅲ级14例(73.7%),Ⅱ级5例(26.3%)(图1①~④)。术中6例(31.6%)血管即时完全开通,足背动脉搏动即刻恢复,肢体疼痛麻木消失,皮肤温度恢复正常,无需进一步溶栓处理,保肢成功;球囊辅助扩张8例(42.1%),进一步溶栓治疗13例(68.4%),进一步溶栓时间为(24.0±45.3 h,术后尿激酶用量为(40.0±75.4)万U。进一步溶栓治疗患者中2例(缺血Ⅲ级)入院时远端足趾有部分坏死,虽经AngioJet抽吸后部分血管再通,但术后患肢膝下缺血症状改善不明显,膝关节以下肢体逐渐无痛觉、知觉并伴有运动功能障碍,局部皮肤呈花斑样改变,最终予以截肢,预估截肢平面较术前明显下降(图1⑤~⑩)。

术中AngioJet抽吸导管工作时间均<300 s,平均(142.0±36.1 s。术后平均血红蛋白为(126.64±17.52 g/L,与术前(128.07±18.11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6);术后血肌酐平均为(85.20±47.10μmol/L,与术前(81.09±38.05μ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9)。术后5例出现与抽吸相关一次性肉眼血红蛋白尿,无穿刺点出血、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伤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下肢疼痛、缺血等症状均改善,保肢成功17例,保肢率为89.5%。随访324个月,患肢动脉彩色超声/CTA提示血流通畅,感觉及运动功能正常。术后6个月保肢率为84.6%11/13),1年为80.0%8/10)。

 

3讨论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和CDT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下肢ALI的两大介入手术方式[3-4]。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虽可快速清除血栓,但需切开动脉,面临手术创伤大、术后伤口并发症高、对继发血栓取出不彻底、球囊对动脉内膜损伤大等风险;CDT虽可减轻动脉内皮损伤,但溶栓时间较长,溶栓过程中病情可能进一步加重,且随着溶栓剂量增大,出血风险也相应增大,尤其是高龄患者,而对溶栓禁忌患者,往往无法应用[5]。因此,近年临床上尝试多种新术式,以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本研究所采用的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6]是新一代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根据伯努利原理,通过高速0.9%NaCl溶液产生局部低压效应粉碎并抽吸血栓,同时术中可喷注溶栓药物。该装置能快速减少肢体血栓负荷,减少尿激酶用量,更快速地恢复血流,与手动抽吸相比力度更大、抽吸范围更广、对血栓抽吸更彻底,特别是对血栓负荷重患者,其抽吸能力更具优势,且对血管内膜损伤较小。国外已有多篇文献报道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下肢ALI安全有效。Wagner等[7]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下肢ALI患者,52%患者术中血栓清除率>50%,术后未见消化道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312个月通畅率分别为76%74%69%。该装置对溶栓出血风险较高的下肢ALI患者仍适用。Silva等[8]报道采用AngioJet导管清除术治疗21例下肢ALI患者,其中12例(57%)有包括出血在内的溶栓禁忌证,11例(52%)伴有心力衰竭等严重基础疾病,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手术安全有效。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使下肢ALI患者病变动脉基础血栓得以最大程度清除,减少了溶栓药物用量。本组所有患者经AngioJet导管抽吸后动脉血栓清除率均>50%,其中6例术中血管即获完全开通,无需进一步溶栓处理;下肢疼痛、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变;无脑出血、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伤、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7例保肢成功,保肢率89.5%,与相关文献报道88.6%96%9]相符,2例入院时缺血较重(Ⅲ级)患者最终截肢,但膝上动脉血栓均得到清除,截肢平面较术前明显下降,也提示抽吸疗效(图1⑤~⑩)。本组19例患者多为有多种基础疾病的70岁以上老年人,溶栓出血风险相应较高,而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能尽快恢复下肢动脉血供,大大提高动脉内血栓清除效率,降低溶栓药物剂量和溶栓时间,减少溶栓相关并发症产生,同时缩短住院时间。

目前单纯机械性碎栓尚不能使血栓完全清除,需辅助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及进一步溶栓处理。文献报道AngioJet血栓抽吸后29%37%患者需结合溶栓处理,62%93%患者需辅助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治疗[9]。本研究中术中辅助球囊扩张8例(42.1%),进一步溶栓治疗13例(68.4%)。下肢ALI患者通常伴有慢性动脉粥样硬化局限性狭窄,而抽吸导管无扩张作用,术中辅助球囊扩张可在碎除血栓的同时提高远期通畅率[10]。本组患者术中球囊扩张后未见血管狭窄>50%,故均未进一步植入支架。Leung等[11]报道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AngioJet导管对髂股腘动脉血栓的抽吸效果明显优于胫腓动脉。本组2例截肢患者抽吸后因未能及时完全开通膝下病变血管,最终小腿截肢。AngioJet导管抽吸过程中0.9%NaCl溶液高速喷射在清除血栓的同时可能破坏正常红细胞,从而引起创伤性溶血、血红蛋白尿,因此对血栓抽吸时间通常有所限制,以即时开通闭塞动脉为宜,抽吸结束若有残余血栓可辅助继续溶栓,不宜过多增加抽吸时间[12]。本组所有患者术中抽吸时间均控制在300 s以内,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肉眼血红蛋白尿均考虑与抽吸有关,术后血红蛋白及血肌酐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见出血及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

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下肢ALI作为一种全新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等特点。目前国内抽吸导管相对较昂贵,治疗费用与CDT及外科手术相比虽无明显优势,但对高龄、外科手术耐受差或有溶栓禁忌证、溶栓出血风险较高的下肢ALI患者更为合适。本组患者样本量较小,仍需大宗患者总结及远期随访研究验证其疗效。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2017-04-28)

(本文编辑:边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