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中国民间的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为晋文公的介子推而设的

 林小霖 2018-03-13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相聚、有敬老、有爱情、有思念,而在这些节日中,有一个是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这就是寒食节。现在的寒食节是清明的前一日,在这一天里,不举火,不炊烟,只食用冷食,而这样的节日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在清朝初期的历法改革后,才将寒食节渐渐融入到了清明节中。在这之前,寒食节一直是在清明之后,为的只是纪念两千多年前春秋晋文公时代的大臣介子推。

晋文公姬重耳在骊姬之乱后,离开晋国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之路,跟随晋文公流亡的文臣武将也非常多,在晋文公回到晋国重掌权力后,封赏的第一批次就是在其流亡过程中出谋划策的赵衰、狐偃等人。这一批人都是他的心腹,而且还都是有才之人,不仅在其流亡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回到晋国之后仍然能够迅速使晋国强大起来,所以晋文公对他们的封赏也比较厚。而后就是为晋文公积极联络的栾枝、士会等人,再次就是郤不扬、韩简等,但是在封赏的名单上却独独少了介子推。

介子推有什么功劳,历史上“割股奉君”讲的就是介子推。晋文公在流亡的过程中,从翟国到卫国,卫国不受,只能再继续前往另外的诸侯国。这个时候的晋文公是慌忙从翟国出来的,因为他的父亲晋献公派了勃題前来刺杀晋文公,所以晋文公什么东西也没带,钱粮衣物根本没法接应不上。在从卫国到齐国的路上,晋文公姬重耳饿得两眼昏花,都快要饿死了,什么能吃的都没有了,这个时候却突然有一碗煮得熟透的肉放在了他的面前,也顾不上什么形象,囫囵就咽下肚去,而后才知道是介子推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了姬重耳。这样的部下,晋文公自然是非常敬重的,那为什么会在封赏的时候没有介子推的名字呢?

​在晋文公从秦国返回晋国的途中,晋文公觉得回去的速度太慢,要将之前流亡的锅碗瓢盆等都丢弃以加快回晋国的速度,但是这却引发了流亡大臣狐偃的不满,对晋文公说,现在还没有回到晋国就开始嫌弃之前的旧东西,那么像狐偃这样的老臣也该归隐山林了。晋文公知道错了,就留下了之前的旧物件,同时也表明旧臣们依然是晋文公班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举措却让介子推过意不去了,认为狐偃等人是在向晋文公邀赏,而介子推的性格就是清心寡欲一类的,所以在回晋国后不久就归隐了。

介子推的邻居为他鸣不平,认为这样的忠臣不应该就此埋没,晋文公在得知这件事情后,就到介子推携母归隐的山林,想让介子推能够出来,可是介子推就是不出来。最后无奈之下,用烧山放火的方式也逼出介子推出来相见,而介子推却坚决不出来,最终葬身山火。晋文公感念介子推的忠臣之志,下令介子推死难的这一天不能举火,只能吃冷食、寒食,这才有了之后的寒食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