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家谱--云南乎?小云南乎?

 仇宝廷图书馆 2018-03-13


 (2008-03-19 15:46:35)

    

     1986年,一个东北汉子风尘仆仆来到山东蓬莱县县志办公室。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追寻“闯关东”的山东人记忆中的老家——“小云南”。

,他的祖籍在山东,至于是山东哪个县哪个乡,已经失传多年,难以确指了。但是,家族的长辈模糊地记忆着,山东老家在“小云南”。

到了蓬莱,他发现:当地人也盛传他们是从“小云南”迁来的……那么,东北人寻找的山东老家“小云南”究竟在何处?“小云南”移民的传说广泛流行于胶东半岛。这个传说又与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纠缠在一起。

   “小云南”或“云南”移民的传说在辽宁南部最盛,越此而北,至吉林、黑龙江逐渐减少。来自“小云南”的山东移民还有一个地缘特征:他们大多是从胶东半岛——他们俗称的“海南”——走出来的。

    因此,他们记忆中的“小云南”在胶东半岛一带。至于具体在什么地方,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说为山东蓬莱,或云乃明清时期的登州府。

    然而,胶东半岛一带的民人也大多传说他们是从“小云南”或“云南”迁来的。

    山东省地名办公室根据各市县地名普查成果,编辑出版了《山东省地名志》行政区划、居民地卷②。从该书中,我们检索出101个村落、55姓来自“小云南”。

“小云南”移民“闯关东”,把“小云南”移民的传说也带了过去。根据族谱、墓碑、方志及口承史料,“小云南”移民在山东生活的时间大致与明朝相始终——明初迁入山东,清初“闯关东”。他们在山东期间有具体的居住地,但是那个“第二故乡”逐渐从他们的记忆中淡出,而“小云南”却自始至终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时间一长,数典忘祖,把“小云南”视为山东某个地方了。

但是,查遍山东地名,他们又找不到“小云南”这个地方。

    在胶东半岛一带,部分村民说他们的祖先来自“云南”。

    最早记载“云南”移民的文献,是民国二十四年版《莱阳县志》。该志卷末《 附记"杂述 》云:“居民传说其先世率于明洪武二年迁自云南。”民国二十五年《 牟平县志 》卷十《 杂志 》亦云:“本县户籍,多称系明初迁民时,自云南迁来者。”

    山东何以会有云南移民?

    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山东一带发生特大水灾。这场洪水究竟有多大?两目山是个见证。两目山在今山东平度北部,海拔二三百米。这山原叫“两没山”,在那场洪水中,该山一天被淹没了两次,故名。滔滔洪水过后,满目荒凉,官府从云南强徙大批百姓来开荒。他们被反绑着双手,走啊,走啊,整整走了三年,才来到山东。他们及其后裔走路喜欢背抄手,便是双手被反绑了三载,日久成习。

    迄今为止,栖息在胶莱平原上的民人寿终正寝,家人还要举行一种送魂回云南老家的仪式,名曰“送盘缠”。其仪是:死后第二天黄昏,子女拖着“哭丧棍”,亲朋抬着纸扎的一辆车、一匹马、一个童子,携带着大量纸钱,一路哭着来到村东的“土地庙”前,长子(或长孙)拿一根高粱秸,顶端夹一张纸钱,手握另一端绕“土地庙”拖着走,谓之“拖魂”。待觉得高粱秸沉重时,便是拖着“魂”了,把高粱秸(即“魂”)背在身上,放在一把椅子上,椅子前面有一张供桌,上面摆着祭品——这是请“魂”用餐,好上路。一会儿,估计“魂”用完餐了,就把它请上纸扎的车,驾好马,那童子便是车夫。家人训诫童子:“吃饭别离车中间,宿店别等黑了天”云云。然后,把车、马、童子烧掉,并焚烧大量的纸钱——这是送给“魂”的盘缠。火光中,长子站在凳子上顿脚哭喊:“爹,爹(母死喊‘娘’),放光大路向西南,千慎万慎苦处花钱!”连喊三遍,谓之“指路”——指明回云南老家之路也①。

    但是,宣称来自“云南”的移民仅是少数,绝大多数称老家在“小云南”。

    那么,“云南”与“小云南”又有什么区别?长期致力于满族宗谱研究的李林先生认为“小云南”与“云南”是两个地方:

    由山东迁居关外的汉人,在籍贯上有两种,一种是山东小云南,一种是原籍云南,又迁到山东。小云南究竟在何处? 岫岩《王氏谱书》记载:顺治八年(1651)始祖王明政率四子,从山东小云南大榆树前来奉天城北康家屯定居。由此来判断,所谓的“小云南”乃泛指山东登州、青州一带的地方,并非现在云南省地方.

     

  “小云南”移民说他们也有独特的体貌特征:“走起路来背抄手,小拇趾甲是两个。”这两个特征与“洪洞大槐树”移民完全相同。云南移民迁入山东的时间,也与“洪洞大槐树”移民相同。在云南移民中,有的把故乡指为“大槐树”。关于“洪洞大槐树”移民,《明实录》等文献有明确的记载,而明代文献没有云南向山东移民的记载。于是,有人说此“云南”非那个因在云岭(一称大雪山)以南而得名的云南,而是云中或云州之南。民国二十四年版《莱阳县志》卷末《 附记"杂述 》:

阴山之南、恒山之北,曰郡曰州曰府曰路,自昔即以云称,则云中、云州之南,或云冈、云阳、云泉之南,其土人必有以云南称者。自金元以来,用夷变夏,屡经兵祸,民之死以锋镝 或掳掠流徙者,当不知凡几。用是移民来此,其先至者领地开垦,谓之占山户;后至者购熟地耕种,谓之买山;其土著遗民幸免兵匪驱掠者,谓之漏户。而迁者不忘旧居,故传称云南,又以非云南省,故别之为小云南,亦犹东府人侨居关外,概呼登莱为海南耳。

    民国二十五年《 牟平县志 》卷十《 杂志 》评论《 莱阳县志 》之说云:

    说虽无据而近理。但本县间有能举其自云南某县某地来者,未必尽系传闻之误,或有其事而史未及载,或人民自动迁徙,亦未可知,阕之,以俟来者。

    或云“云南”乃“豫南”、“汝南”之讹,这一批人来自河南南部。

    有人从“小云南”入手来寻找答案。历史上的“小云南”一般指今云南省祥云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在今云南祥云县设云南县。1914年,因云南县与云南省名相重,改云南县为祥云县,民间俗称祥云县为“小云南”。有人认为云南移民来自祥云县。

    但是,迄今为止,仍有人认为“小云南”在山东。如潭雨明先生经过一番考证后说:

   “小云南”不在山西,也不在云南。“小云南”在山东,其具体地点即指今青岛市和即墨市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心治所即今即墨市鳌山卫.

   “闯关东”的山东人梦牵魂绕的“小云南”究竟在何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