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能覺悟,得失皆好

 天沐堂 2018-03-13


 

 

如能覺悟,得失皆好 

 

          聶振文


 

          “得之坦然,失之豁達”。是一種覺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


 

         “得”與“失”的絕對與相對性,在于所謂絕對靜止的時間、地點所發生的,有關得失之事的不可逆轉、不可彌補性,它是相對的,相互關聯的,是變化的、運動的,具有因果關系,是可以彌補和轉化的。老子雲:“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然也。

    

 

        一次的失去,也許是一個人得到的開始。相對而言,人的一生其實不就是在得與失之間,總體相對的平衡嗎?既沒有絕對的“得”,也沒有絕對的“失”。比如說,某些東西你以爲得到了,可是呢,從一定意義而言,你可能失去了更多;也許你以爲失去了,在不知不覺中你卻收獲了生命的更多。  

  

  
 


        今年上半年,我居住的地區房價不斷飙升。這期間,我出售了一套房子,雖然不是很高價位賣出的,但我覺得還可以。然有人跟我說,你再等等還可以賣出更好的價格,現在這個價格太虧了。而我很坦然。我說:你們覺得是虧了,也許哪天你們還會覺得我是賺了。果然,三個月不到,房價開始下跌,一些人的房子想等到自己理想的價格再出手,結果呢?現在即使價格再低亦無人接盤。


 

        得與失就如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一樣,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體,既相生相克,又相輔相成,既合乎天地之道,也存于人世之間,暗合了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


 

        人生百年,功名富貴,不過是一失一得的重複。從時空而言,一時的失去,不代表永遠的失去。一時的占有,不代表永遠的擁有。

  

 

        人須學會放棄一些東西,放棄是智慧的體現。司馬相如雲:“明者遠見于未萌,智者避危于無形。”學會放棄,使人變得寬容、睿智,人生境界便達到如拾級而上的從容和淡然。 

   

 

        放棄既是靈性的覺醒,更是一種慧根的顯現。放得下,才能負得起;放得下,才能行得遠!有所放棄,才能有所追求。什麽也不願放棄的人,會失去更多最珍貴的東西。

    

 

        人生中出現的一切,是無法真正擁有的,至生命的終結其實只是經曆而已。人如果能明曉這一點,就會懂得:無所謂失去,也無所謂得到,都不過是生命曆經而已;一切的得與失、隱與顯,只不過是人生路上的一道風景。 

 

 

       人的一生,或許得到了許多,但也會失去很多。如何在得與失中找到心理的平衡點,那就要看每個人所持的思想意識與價值觀念了。  

         

        能觀悲喜,看淡生死貧富。若能覺悟,得與失都是最好的。如不能觀照,執迷于外相者,得到和失去都是不幸的。


     

        我以爲,人生不必過于執念和計較得與失,只要心態平和就好。世間沒有純粹的得,也沒有純粹的失,得中有失,失中有得。當你正在得到時,也正在失去。人得到的越多,往往失去的也會越多。

  

 

        人得到了財富,可能失去了安全;得到了榮華,可能失去了健康。吃多了,怕胖,吃好了又怕死。窮了思富,富了,又怕別人算計。所以說,即使我們擁有了全世界,也只是日食三餐,夜榻一床而已。


 


        當你快樂時,悲傷便會在一旁窺視;當你痛苦時,隨之而來的可能是歡樂。 

     

 

        從藝多年,我算是壯年有幸,得到了張大千先生的關門弟子、國畫大師孫家勤先生垂青厚愛,收爲入室弟子,得師親炙技藝,獲益良多。榮遇高師自是欣喜不已。本欲追隨恩師繼續深造,奈何天不假年!恩師于八十壽辰駕鶴西遊。嗚呼!我痛失良師!就在我沈浸在悲傷痛苦中時,不曾想,書畫大家郭子緒先生給了我精神支柱,後又收我爲入室弟子。這真是應了老子講的“禍福相隨“啊。


 

        在我知天命的生命曆經中,品味了太多的得失無常,使我學會了珍惜。    


 

        “失去後才懂得,人應該珍惜什麽。”這是一個永遠讓人費解和永恒的話題。因爲失去了才想起擁有的可貴,才能切身體會到無法擁有的遺憾。


 

        得失之間,讓我學會了感恩。


 

        有的時候“得”並非是福,“失”並非是禍。得失禍福只是介于人的是非之間的短暫一念。得失之事,有時並非靠我們強力能夠改變,但得失之間必能轉換的道理,我們應該明白。   

  

 

        錯過的風景無須留戀,錯過的人只能懷念。雲卷雲舒、花開花謝,四季更替無所停留,所以,人生無常之道亦在其中矣。


 

        月滿則虧,果熟會落。得失隨緣,心無增減。花開必有花落日,花謝另有花開時。人心若能平和,便無人可恨;凡事不過執念,少人能擾。倘若內心甯靜,沒有梵音清流也能悠然自得。



        萬千悲喜,終歸一悟。


 

        借用明代大學問家楊慎的《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不老書生聶振文

           丁酉十月二十九日于天沐堂


▁▁▁▁▁▁▁▁▁▁▁▁▁▁▁▁▁▁▁▁▁▁▁▁▁▁▁▁▁▁▁▁▁▁▁▁▁▁▁▁▁▁▁▁▁▁▁


作者简介:


聶振文:字允之,號不老書生、天沐堂主人。國家一級美術師,張大千再傳弟子。祖籍山東蓬萊,六十年代出生于遼甯丹東,後移居古都金陵。

書法初宗趙孟頫、蘇轼,後涉諸家;繪畫初習明清,再習宋元,後承傳大千潑墨潑彩。爲著名書法家史成俊、書畫大家郭子緒、嶺南畫派大師李汝匡、張大千關門弟子孫家勤等諸先生的入室弟子。因得恩師孫家勤先生親傳大千潑墨潑彩之法,遂成爲張大千潑墨潑彩技法大陸繼承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