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们见识到了唐代怀仁的《集王圣教序》,但那毕竟是后人收集王羲之的墨迹拼凑而成,不是王羲之专为《圣教序》而写的。专为太宗皇帝所撰《圣教序》而书的,最初则是唐代的褚遂良,即《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596—659),唐代著名书法家,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 《旧唐书》记载: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太宗尝谓侍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徵曰:“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即日召令侍书。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褚遂良书法初学虞世南、欧阳询,又融合“二王”笔意,甚得其趣,遂成大家。 《雁塔圣教序》亦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撰文,记述玄奘去印度取经,回长安后所从事佛经翻译等事情。 现撷其一二以飨列位。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 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 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可徵,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况乎佛道
崇虚,乘幽控寂,宏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
则弥於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
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 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 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 之世,人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
明代郭宗昌《唐褚书雁塔圣教序记》曰:“余尝手摹其文,笔法如轻云纤阿,若无若有,所谓瑶台青琐窗暎春林,婵娟美女不胜罗綺,信然。” 同样一篇《圣教序》,不同的人,不同的笔法,彰显不同的风格,列位可以感受一下。至于孰优孰劣,则在其次。 图自《中国历代碑帖精华》 |
|
来自: hongzhuanyidui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