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腿后肌群屈肌(跖屈):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

 xyf4345 2018-03-14

起止点参考:


小腿肌主要包括使足背屈的前群伸肌,跖屈的后群屈肌及外侧群伸肌,如腓骨肌。小腿肌的后群强大而突出,与行走或跑时足的跖屈动作产生巨大推动力有关后群肌分深浅两层,由深横筋膜隔开。

小腿后群肌浅组包括腓肠肌、跖肌和比目鱼肌,它们形成小腿后方明显隆起。腓肠肌和跖肌合成小腿三头肌,它们组成一有力的肌群,主要功能是足跖屈,而比目鱼肌主要与姿势维持有关。小腿肌后群的明显隆起是人类骨骼肌最有特征性特点之一,这与人类的直立和进化方式有关。腓肠肌和跖肌既可作用于膝关节,又可作用于踝关节,而比目鱼肌只作用于踝关节。


1小腿后群肌浅层:


1.腓肠肌

腓肠肌起止点:

近侧端:腓肠肌内侧头附着于以下结构:股骨内侧踝后面的关节囊表面,股内上髁结节,以及邻近股骨髌面的关节囊。它突出于腘窝内侧部,组成腘窝下内侧缘。

远侧端:腓肠肌内侧头与比目鱼肌、腓肠肌外侧头共同组成跟腱附着于跟骨后面。小腿三头肌,尤其是腓肠肌,在某些体育运动员(如体操运动员)中可以非常发达。

临床

腓肠肌还能产生对胫后动脉的压力。

后骨筋膜室综合征

创伤、骨折等使用夹板或石膏束缚过紧可能会产生这种复杂的综合征。

非创伤性的,通常是此间隔区的肌肉压力过大以致其活动受限。

触诊时,此间隔区会非常敏感和紧张、肌力不足和疼痛、胫神经的皮支有感觉障碍。一旦发病,可在非常短的时间(几小时)内,出现麻痹和感觉障碍,并在相关的皮肤区域逐渐恶化。


触诊小腿部的腓肠肌内侧头(1):

检查者右手紧握被检查者的足跟,前臂斜对足底;被检查者反复收缩一舒张,做踝关节跖屈动作,并抵抗阻力地屈曲膝关节。这两个动作是此肌肉运动产生的。图中所示即是在小腿后内侧、比目鱼肌后方的腓肠肌的内侧头。

注:腓肠肌内侧头的肌腹比外侧头的肌腹位置靠下。

临床

检查者拇指的位置是腓肠肌内侧头肌腹和肌腱交接处(部分或全部示)。病变时,检查者手指下可以感觉到凹陷,或是被检查者可能感觉到疼痛。随着病程进展,小腿肿胀、紧张、功能逐渐衰退。上述所描述的触诊手法将加剧疼痛(伸膝关节、背屈踝关节以伸展小腿三头肌),可以确诊此即腓肠肌内侧头。


膝部的腓肠肌外侧头(1)和跖肌(2)

检查者左手紧握被检查者的足跟,前臂斜对足底,用以对抗踝关节跖屈和膝关节屈曲。这两个动作可使腓肠肌紧张。检查者右手示指显示的即为排肠肌外侧头(1)。反复地收缩和舒张肠肌有助于触诊。

腓肠肌外侧头的近侧端位于深层的跖肌的内侧,是重要的解剖学触诊标志,因为它构成了腘窝的下外侧缘。

注:腘肌肌腹位于小腿近侧部的后面,只能经腓肠肌间接触诊。该区深层有胫神经,触诊时须格外小心。

临床:腓肠肌外侧头肌腹(部分或完全)撕裂

早期可以明确病变所在。如图所示,疼痛位于检查者示指和中指所显示处(肌腹与肌腱交接处)。随着病情发展,此处肿大,紧张,使得检查较困难。


2.比目鱼肌


附着:扁而宽,位于腓肠肌的深面或前方,起于腓骨头和腓骨体近侧1/4的后面的比目鱼肌线,胫骨内侧缘中1/3,远侧端与腓肠肌肌腱合并形成跟腱。比目鱼肌近侧端被腓肠肌覆盖,但在小腿中份以下,其腱比腓肠肌腱宽,易于从两侧接近。


触诊比目鱼肌腓侧头的远侧部:

比目鱼肌腓侧头的远侧端位于腓骨短肌(2)上方,腓骨长肌腱(3)后方。检查者右手覆盖足跟,同时以前臂对着足底以抵抗其跖屈。检查者反复地收缩-舒张可使检查者更好地感知比目鱼肌腓侧头的远侧端。它沿腓骨走行,位于后方的腓肠肌外侧头(1)和前方的腓骨长、短肌之间。


触诊比目鱼肌胫侧头:

检查者以右手握持足跟,并用前臂对足底并抵抗踝关节跖屈。被检查者的肌肉反复做收缩一舒张运动,可使检查者更好地感知比目鱼肌胫侧头。它沿胫骨内侧缘向上走行至胫骨中1/3,居腓肠肌内侧头前方。


3.跟腱

跟腱会合了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向下附着于跟骨后面的下半部分。

检查者用右手握持足跟,其前臂斜对足跖面,改变跟腱的紧张程度,左手捏跟腱。

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使跟腱紧张:

1.对足跖面施加压力,使足背屈而绷紧跟腱。

2.在足跖屈时,做“收缩-舒张”运动。

注:一旦确定了跟腱,可以在松弛的位置,进行触诊。


2小腿后群肌深层:


小腿后群肌深组位于深横筋膜的深面。包括一块作用于膝关节的腘肌、mu长屈肌、趾长屈肌和胫骨后肌,都是跖屈肌,此外对足和趾关节也有特别的作用。


起止点参考:


1.胫骨后肌

胫骨后肌是屈肌群中位置最深的肌,在起始处,位于mu长屈肌和趾长屈肌之间,并被两者覆盖。近侧端,附着于:1.胫骨后面的上2/3,趾长屈肌外侧,二者之间被骨嵴分隔。2.腓骨内侧面的上2/3,骨间嵴的后方。远侧端,此肌附着于除距骨以外的所有跗骨,以及除第2、第34跖骨外的跖骨。


触诊踝部的胫骨后肌肌腱

检查者用右手对被检查者预先处在跖屈位的足内收提供阻力,条梭状的胫骨后肌肌腱出现在内踝后方。


触诊小腿部胫骨后肌的肌腱和肌腹:

被检查者的小腿外旋平放在检查台上,为了更好地观察肌肉的收缩,检查者手指紧沿胫骨(1)内侧缘移动,如果连续使用收缩—舒张的方法则能更好的观察肌肉的收缩。从足最初的跖屈位,要求被检查者完成连续的内收对抗阻力。从胫骨后肌肌腱(2)延伸的肌腹,位于趾长屈肌的前方向上到趾长屈肌的肌弓,该弓附着于胫骨(约在内踝上10cm处)。在弓下通过之后,胫骨后肌腹位于趾长屈肌外侧。在此,由于被小腿三头肌覆盖而不能直接触及。

临床

在此肌肉撕裂的病例中,触诊能发现近胫骨内侧缘的软组织感觉过敏。肌力测试使疼痛加剧(抵抗阻力的足跖屈),同时伴有肌力不足。伸展动作(与测试相反的运动)也能引起疼痛。


2.趾长屈肌

附着:趾长屈肌其近侧端薄而细、但在下降中逐渐增宽。在胫骨后肌内侧起于胫骨后面,从比目鱼肌线正下方向下至胫骨远侧端约7~8cm处;有些肌纤维束也起于胫骨后肌表面的筋膜;趾长屈肌在下行中逐渐跨过胫骨后肌,走在内踝后方,在此处与胫骨后肌腱位于同一沟内,但有一纤维隔将其分开。肌腱向前外弯曲斜行,紧靠载距突的内侧边,经屈肌支持带的深面,进入足底。在足底,趾长屈肌腱在mu长屈肌腱浅面横过,并接受其发出的一束强健的纤维束。继续跨过足底形成至第2-5趾的趾长屈肌腱,也可分出一束至mu长屈肌腱。


触诊小腿下1/3处的趾长屈肌肌腹

被检查者小腿外侧面平放,踝关节放松。检查者左手示指所指的即是趾长屈肌肌腹。在胫骨后肌后方、内踝上大约10cm处,趾长屈肌形成了一个肌弓。在弓的上方,趾长屈肌肌腹位于胫骨后肌内侧。如果使趾长屈肌不断地收缩一舒张,则可以更好地观察肌肉的收缩。检查时,要求被检查者快速、连续地屈曲翻趾。


3.mu长屈肌:(参考上图)

mu长屈肌起于腓骨后面远端2/3,附近的骨间膜、小腿后肌间隔及覆盖胫骨后面的大部分筋膜。肌纤维斜向下行,其腱位于肌的后面几乎占肌全长。下端肌腱弯曲绕行在胫骨下端,然后行于距骨后方和跟骨载距突下面的距跟骨沟内。

mu长屈肌内侧触诊

图中很好地显示了mu长屈肌肌腹(检查者两手指所指示处),它位于趾长屈肌的后方和跟腱的内侧部。

嘱被检查者反复、快速地屈曲mu趾,能更好地触及此肌的收缩。它位于内踝后沟内,在内踝和跟腱之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