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是如何认识高脂血症的?

 wthu 2018-03-14

高脂血症(或叫血脂异常、血脂失调症)是指血浆(或血清)中一种或多种脂质的含量超过正常高限时的病证,以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或三酰甘油水平增高为主要特征。目前,高脂血证仍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的元凶之一,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

传统中医学中没有高脂血症的病名,现代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学认为,一般将之归属于传统中医学的“痰浊”、“血瘀”范畴。

中医虽无血脂的概念,但对人体“脂”“膏”则早已有所认识,常把膏脂并称,且由于过多的膏脂浊化而成湿浊、痰饮,使气血运行障碍。脏腑功能失调,而成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由于发病原因及并发症的不同,临床可有多种辨证分型,或脾虚,或肾虚以及其他脏腑的阴阳失调,但其病机总是不脱离痰瘀。因此,痰瘀并治应为高脂血症的首选治法,应在辨证的基础上予以重点考虑。

常见中医分型:

一、脾虚湿盛型症见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泛恶欲呕,身重困,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濡滑。高脂血症口淡不渴,腹痛腹泻,头重头闷。方用泽泻汤加减:泽泻、生首乌、决明子、白术、生大黄。

二、气滞血瘀型症见情志抑郁,易怒,胸闷而喜太息,胸胁或乳房胀满,走窜疼痛,少腹疼痛,性情急躁,或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如梗,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涩。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川穹、郁金、当归、全瓜蒌、丹参、枳壳、丹皮。

三、肝肾亏虚型症见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耳鸣如蝉,咽干口燥,胁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方用清脂汤加减:生首乌、菟丝子、女贞子、黄精、三楂、泽泻、茯苓、补骨脂。

常用降脂食疗方:

1、山楂红曲荷叶饮:山楂15克、红曲3克、荷叶12克,水煎代茶饮;

2、黑木耳羹:黑木耳6克,洗净泡开,入锅煮沸后文火煨烂,调入少许白糖服食;

3、菊花决明子饮:菊花、槐花、决明子、绿茶各5克,放入杯中开水冲泡,盖紧盖浸泡10分钟,频频饮用。

4、海带海藻煲黄豆:海带、海藻各30克,黄豆150-200克,文火煲汤,少量白糖调味。每日2次,温热食用。

5、夏枯草煲猪肉:夏枯草20克,猪瘦肉50克(切薄片),文火共煲汤。每日2次,食肉,饮汤。

另外生活中除了注意清淡饮食,戒油腻,还应有规律地安排运动锻炼,至少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运动量以身体耐受为宜。同时,建议定期到医院检查血脂水平,对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视血脂的水平决定是否接受进一步的药物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