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回为《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讲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在大观园里宴请众人的时候行的酒令,贾母和薛姨妈的“牙牌令”显得比较市井,说明二人的文化程度一般,然而到了湘云的“牙牌令”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她说的句句都是唐诗之类的,所以这需要我们更加仔细,不但要知道这些诗句的原意,还要尽可能地分析出在《红楼梦》中想表达的含义。 鸳鸯又道:“有了一副。左边‘长幺’两点明。” 湘云道:“双悬日月照乾坤。” 鸳鸯道:“右边‘长幺’两点明。” 湘云道:“闲花落地听无声。” 鸳鸯道:“中间还得‘幺四’来。” 湘云道:“日边红杏依云栽。” 金鸳鸯道:“凑成‘樱桃九熟’。” 湘云道:“御园却被鸟衔出。”说完饮了一杯。 鸳鸯又道:“有了一副。 左边‘长幺’两点明。”大家看左边这张牌是上下两个红点,所以才被称为“‘长幺’两点明”,也被称为“地牌”。那湘云是怎么说的呢?湘云道:“双悬日月照乾坤。”这一回答不要紧,实在是难坏了“红学家”,也成了无数雷人理论的基石。不管他们,我们看看这应该是怎么回事。 两个红点,湘云用其比喻为“日”和“月”,确实还挺象,乾坤指天和地,“双悬日月照乾坤”出自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原诗为: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他白的十首诗的内容很多,这只是其中的第十首,讲的是安史叛兵攻破潼关,唐玄宗西逃蜀地,太子李亨自己在灵武称帝,即肃宗,称玄宗为“上皇”,一下子让唐玄宗的地位很尴尬,李白诗中安慰在成都失去了帝位的玄宗。有人说“双悬日月照乾坤”是指天有出现了两个太阳,人间出现了两个皇帝,所以才有这一乱,于是在康熙朝找所谓废太子的事强型与之对照,还挖掘出了所谓废太子的女儿秦可卿之事,实在是让笑掉大牙! 但我觉得这句用在《红楼梦》里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双悬日月”本身就是指个“明”字,所以在南明时期很多抗清人士都用“双悬日月”或“日月双悬”来表达对大明的思念与支持,也表示他们坚决抗清的决心,比如陈子龙诗中有:“日月双飞驱神骏,乾坤半壁待女娲”,张煌言在诗中说:“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夏完淳也曾说:“日月双悬”就是“天南定鼎,浙右龙腾”,实际上“日月双悬”或是“双悬日月”指的都是大明的“明”字!从这个角度来年,湘云说的“双悬日月照乾坤”也肯定应该是这个意思,而且还与牌面的两个红点相合,巧妙之极。而且这也确实就是鸳鸯所说的“两点明”! 我们再看看第二张牌,鸳鸯道:“右边‘长幺’两点明。”大家看到没有,右边这张牌与刚才左边这张完全一样,都是上下两个红点的“地牌”,只不过鸳鸯没有转韵或颠倒语句,可能不太好转,总不能说“明两点”吧?我们看看是怎么回答的,湘云道:“闲花落地听无声。”既然这是张“地牌”,所以两个红点也可以解为两朵红花落地,这样答看确实与这句相合。这又是何意呢?原来这句诗出自唐代刘长卿的诗《别严士元》,原诗是这样: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这首诗讲的是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阴,忽好忽坏;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作者所乘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薄暮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请转告他们,或许有朋友会问到我的境遇,我这个一介书生,命途多舛,已被“青袍”所误。 但这又与《红楼梦》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从这首诗里看到,这里描写的是“水国春寒”,这会不会与书中的“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中的象征“满清”的“水国”一致呢?也就是暗指在满清统治的国度里,在春寒的季节人们的感受。我在前面介绍过,书中的“落花”是指汉人死去,也象征着黛玉之死,更象征着华夏和大明,所以“闲花落地听无声”应该是指满清天并大明江山的过程中死人无数的情景,由于死人太多,人们对死亡都麻木了,没有感觉了,所以才“听无声”。这里也有春去花落之意,以表达作者对明亡伤感之情,也象征着华夏被异族统治而文化被毁之痛。 书中的春往往格外有内涵,又是春寒,又是“水国”,另外还有“日斜”,这也是明亡的意象,似乎是在暗示后回在贾家家亡人散以后,湘云遇到的不幸,象征着明亡以后,人们在满清的国度里的痛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