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什么没有像牡丹社事件那样卧薪尝胆

 铁血老枪 2018-03-14

1871年,在中国台湾地区发生了一起著名的外交事件,这就是牡丹社事件。事件的起因是中国传统藩属国琉球的商船因遭到台风漂流到台湾沿海,被当地土著居民杀害,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外交冲突和日本入侵台湾的事件。牡丹社事件严重刺激了清政府,清政府为此卧薪尝胆,用十几年的时间打造了一支庞大的海军。在1886年的长崎事件中,北洋海军扬言一战定日本,迫使日本认怂,向中国赔礼道歉,将北洋水师的炮舰礼送出境。不过在十年后,日本人在甲午海战中大败清政府。清政府战败后,再也没有像牡丹社事件那样卧薪尝胆,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和日本一争长短。那么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何没有像牡丹社事件那样卧薪尝胆?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什么没有像牡丹社事件那样卧薪尝胆

其实清政府不是不想卧薪尝胆,是没办法卧薪尝胆了。牡丹社事件爆发时,清政府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洋务派正在全力搞工业。大清国虽然衰落,但底子厚实,凑几千万两银子还是很轻松的,所以洋务运动搞的非常有起色。李鸿章从德国买了两艘铁甲舰,一艘的价格就高达100多万两白银。整个北洋军队成军,一共花了3000万两银子,南洋搞的福州船政局也花了1500多万。可以说,洋务运到的成功是拿银子堆出来的。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什么没有像牡丹社事件那样卧薪尝胆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向日本赔偿2亿两白银,不久又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赔了4.5亿两白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些钱直到抗战爆发都没还完,大清国根本无力重建海军,只能勉强维持国家运转。清政府虽然有重建北洋海军的计划,但由于财力有限只买了几艘小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海圻”舰。“海圻”舰曾参与了墨西哥护侨,不过排水量也仅仅4300吨,算是当时中国最顶级的军舰了。1909年,海军事务处整合全国海军,虽然整合后的大清海军舰艇数量不少,但都是小艇和老旧船只,海军总吨位连日本的十分之一都没有。当时清政府是真没钱了。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什么没有像牡丹社事件那样卧薪尝胆

此外,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也没有像李鸿章那样热衷于洋务、拼命办海军的能臣干吏,掌权的都是庆亲王那种只会捞钱的无能之辈。风雨飘摇的大清国,要钱没钱,要人才没人才,要技术没技术,连海军基地都被人家占了,想重建海军已经不可能了。直到清朝灭亡,清朝都只是靠着几艘老旧的二流军舰撑场面,出现了有海无防的尴尬局面。大清国搞砸了海军,把老本挥霍光了,最后给民国留下了一个烂摊子。民国比大清国还乱,无力搞海军,直到现在我们才组建起世界一流的海军,夺回了属于我们的海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