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总有一部分用人单位应参加而未参加工伤保险,或者应为职工申请工伤而不申请,或者职工认为是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这就在用人单位与职工间产生了工伤方面的争议。 那么,发生工伤争议该怎么办呢?一起学习—— 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工伤职工的待遇如何保障?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应该怎么做?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为使工伤职工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条例》规定,认定工伤后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 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和争议如何处理?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可以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有关资料。 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如何处理? 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可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提出申请。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职工与用人单位的主张不一致,如何处理? 《条例》规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或者调查取得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