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

 zskyteacher 2018-03-14

现病史

患者五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腹痛,为阵发性绞痛,以上腹部最为明显,向肩背部放射,伴恶心,无呕吐、腹泻,无停止排便排气,无皮肤、双目色黄,无发热、寒战,就诊于我院急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3.8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8.5×109/L,血红蛋白140g/L,血淀粉酶154U/L,腹部CT示胰腺占位破裂出血可能。急诊以“腹痛待查”收住我科。

既往史

平素体质良好。按国家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否认“肝炎、肺结核、疟疾、菌痢”等传染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及外伤史。否认输血史。

家族史

父母、兄弟、姐妹体健,无患有与患者同样的疾病。家族中无结核、肝炎、性病等传染性疾病。无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肿瘤、精神病等。

辅助检查

腹部CT(2015-02-04,我院):胰腺占位伴周围不规则高密度影,考虑破裂出血可能,盆腔积液,中下腹部分肠管积气、积液。血常规(2015-02-04,我院):白细胞计数13.81×109/L,中性粒细胞8.50×109/L,血红蛋白140g/L,红细胞压积0.45。血淀粉酶(2015-02-04,我院):154U/L。

(图片点开可放大)

诊断思路

胰腺腺泡细胞癌具有以下特征:


(1)肿块较大平均直径为7.6~ 10.0 cm。除膨胀生长外,容易沿胰腺长径生长。


(2)可见包膜:增强扫描时肿瘤边缘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细线状强化环,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晰。假包膜的形成是由于肿瘤呈缓慢膨胀性生长,邻近组织受压及反应性纤维组织增生所致。


(3)胰、胆管扩张少见:由于肿瘤呈外生型生长且较少沿胰管浸润,对胰、胆管主要表现为外压性改变。


(4)裂隙状、旋涡状坏死:坏死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而且即使肿瘤较小也会出现坏死。肿瘤坏死区以裂隙状、旋涡状为主,但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T2WI序列对这一征象的显示较CT更清楚。


(5)强化方式:强化方式分富血供和乏血供2种类型,多数呈乏血供表现,少数呈富血供表现]。肿瘤的神经内分泌成分可能对强化程度有一定影响。不论乏血供还是富血供,动脉期病灶内多可见增粗、穿行的肿瘤血管影,该征象能否作为与其他胰腺肿瘤的鉴别特点还有待一步研究。


(6)以实性成分为主:肿物常可见无强化坏死。文献报道报道瘤内部分低密度区为肿瘤乏血供区。肿瘤均以实性成分为主,坏死区的大小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而与肿瘤强化方式有一定关系,富血供的更易表现为较均质的肿瘤,坏死范围更小。


(7)侵犯邻近器官:肿瘤虽然可以出现包膜,但具有较强的侵袭性,以乏血供的更为明显,还可表现为包绕动脉血管生长,侵犯静脉形成癌栓。

诊断思路

胰腺腺泡细胞癌具有以下特征:


(1)肿块较大平均直径为7.6~ 10.0 cm。除膨胀生长外,容易沿胰腺长径生长。


(2)可见包膜:增强扫描时肿瘤边缘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细线状强化环,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晰。假包膜的形成是由于肿瘤呈缓慢膨胀性生长,邻近组织受压及反应性纤维组织增生所致。


(3)胰、胆管扩张少见:由于肿瘤呈外生型生长且较少沿胰管浸润,对胰、胆管主要表现为外压性改变。


(4)裂隙状、旋涡状坏死:坏死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而且即使肿瘤较小也会出现坏死。肿瘤坏死区以裂隙状、旋涡状为主,但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T2WI序列对这一征象的显示较CT更清楚。


(5)强化方式:强化方式分富血供和乏血供2种类型,多数呈乏血供表现,少数呈富血供表现]。肿瘤的神经内分泌成分可能对强化程度有一定影响。不论乏血供还是富血供,动脉期病灶内多可见增粗、穿行的肿瘤血管影,该征象能否作为与其他胰腺肿瘤的鉴别特点还有待一步研究。


(6)以实性成分为主:肿物常可见无强化坏死。文献报道报道瘤内部分低密度区为肿瘤乏血供区。肿瘤均以实性成分为主,坏死区的大小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而与肿瘤强化方式有一定关系,富血供的更易表现为较均质的肿瘤,坏死范围更小。


(7)侵犯邻近器官:肿瘤虽然可以出现包膜,但具有较强的侵袭性,以乏血供的更为明显,还可表现为包绕动脉血管生长,侵犯静脉形成癌栓。

临床表现

胰腺腺泡细胞癌多发于中、老年男性,也可散发于儿童。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国外有学者报道,8%~16%的PACC患者血液中脂酶增加,可出现多发性皮下脂肪坏死、多动脉炎以及血嗜酸细胞增多。PACC侵袭性较导管腺癌低,以膨胀生长为主,很少沿胰管浸润,不侵犯神经,故临床上腹痛、黄疸的发生率远低于胰腺导管腺癌。PACC无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胰腺实质主要由腺泡细胞(82%)、胰腺导管上皮细胞(4%)和胰岛细胞(14%)组成[1,8,12]。治疗多以手术切除为主。

鉴别诊断

1.胰腺导管腺癌:

临床上多有上腹痛、黄疸症状。肿瘤体积较小,平均直径2~ 3 cm,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易包绕血管,侵犯胰、胆管引起扩张,且多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


2.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好发于年轻女性,边界清,有包膜,体积较大,囊变、出血多见,偶伴边缘钙化,强化方式多为渐进性强化,一般不出现胰、胆管扩张,发病年龄及性别有一定鉴别意义。


3.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体积较小,血供丰富,囊变少见,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体积较大,但其囊变、坏死区一般较大且通常位于中央区域,其周边实性成分动脉期强化程度通常高于正常胰腺组织。

治疗方法

手术名称:胰腺体尾部+脾切除术


手术经过:体位:仰卧位皮肤消毒:安尔碘切口部位、方向、长度:左上腹“L”切口25cm引流材料名称:腹腔引流管数目:两根放置部位:脾窝(上)、胰腺残端(下)送检标本名称:胰腺体尾及脾术中用药(麻醉药品除外):头孢米诺注射液2.0ivgtt;输血: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成功后,术野常规消毒铺单,切开皮肤、皮下,逐层进腹,洗手后探查见腹腔积血约200ml,横结肠系膜处见胰腺体尾部肿块侵犯、破溃,血凝块附着,少许渗血,并见散在鱼肉样游离肿瘤组织散布在破溃处,吸除积血,纱布适当压迫控制出血,腹壁、大网膜、盆腔无种植性结节,肝、胃、脾脏、十二指肠、小肠、大肠未见明显异常,切开肝胃韧带,胰体尾部部可触及一直径6cm肿块,质地硬,部分破溃,胃体、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尚未侵犯。

随访讨论

肿瘤细胞胞浆丰富,细胞大小一致,呈腺泡状排列,局部实性或梁索状,,未见明显的窦隙样血管间质。免疫组化:AE1/AE3+,CD10灶+,β-catenin膜浆+,α-ACT-,CD56-,Syn-,CgA-,Ki67+20%。脾脏未见癌组织,胰腺周围淋巴结(0/4)未见癌转移。


“胰腺体尾部”腺泡细胞癌。脾脏未见癌组织,胰腺周围淋巴结(0/4)未见癌转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