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到一年打假时 “旅行扇贝”算什么!2017年A股上市公司造假梳理

 大风兮云卷云舒 2018-03-15

 2017年1月4日晚,广西慧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慧球科技)1001项“奇葩议案”通过网络非正常披露,将多个重大政治问题当作炒作噱头,挑战监管权威,败坏社会公德,影响恶劣。

  证监会表示,慧球科技实际控制人鲜言,指使董秘炮制并通过非法渠道散播含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及重大遗漏的信息。同时查明,鲜言存在操纵“多伦股份”股票价格、指使匹凸匹披露违规、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多项违法犯罪行为。

  最终,证监会对鲜言操纵行为依法开出34.69亿元罚单,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坚决将其涉嫌犯罪行为移送公安机关,并对多名责任人员作出行政处罚。

  退市制度积极推进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自2001年第一批公司退市以来,累计“终止上市公司”数量共95家,这一数量低于成熟市场逾10%的退市率。不过,伴随着市场逐渐成熟,监管层正积极推进退市制度,未来这一局面或将改变。

  3月12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参加政协经济界小组讨论时表示,将按照现有规则支持新经济企业并购重组,退市规则强化了交易所的一线监管职责,对于那些达到退市条件的企业,该退就退。

  3月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从意见稿来看,细则较为明确,囊括了欺诈发行、重组上市重大违法、年报或文件信息披露重大违法等六类重大违法行为。

  此外,第五类情形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给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规定显示,上市公司在最近60个月内被中国证监会依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作出3次以上行政处罚,会被强制退市。

  由此看来,监管层推进退市制度改革的决心十分坚定,未来越来越多的造假公司将无所遁形。

  本文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DF0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