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毒法可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学中医书馆 2018-03-15

解毒法可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发育异常的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生长,导致血细胞无效生成和正常造血功能的抑制,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及不同程度的感染征象。中医认为,本病属“虚劳、血枯,血症”范畴。我们据其临床症侯特点,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能是由于某些因素(细胞毒物质、射线、细胞诱变剂等)激活了正常造血干细胞的某些癌基因,使恶变的细胞克隆性增生,导致骨髓干细胞的病态造血和正常造血功能的抑制。在治疗上给予诱导分化剂、化疗、雄性激素、皮质激素、细胞因子及输血对症支持疗法,但疗效不很理想,约10%~40%的患者逐渐转化为白血病;20%~40%患者因血细胞减少而死于感染和出血,生存时间介于9~29个月之间。而骨髓移植治疗MDS尚处于初试阶段,且存在价格高,供源难等问题。

  通过对18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发现,MDS属中医的热毒、邪毒所致,热毒入里,侵入机体的脏腑经络,日久化热,多脏受损。邪毒久阻经络,易成血瘀,瘀滞日久而成症积肿块。亦可使血不循常道而出现多种出血症状。邪毒进一步发展侵及营血,毒入骨髓或内陷心包而见热毒炽盛之象。

  热盛则血动,则容易出现出血,体表出血,包括皮肤紫癜及各种衄血为浅裹血管破裂所致,亦即中医所说的“阳络伤则外溢”。内脏出血,包括吐血、咳血,尿血、便血、崩漏等,为内脏血管破裂所致,亦即中医说的“阴络伤则血内溢”。

  近年的临床观察,我们把该病分为五型;急劳温热型、血热妄行型、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二虚型。在治疗过程中,急劳温热型、血热妄行、阴虚型症状缓解后,可转为阴阳二虚型。急劳温热型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所以在治疗中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活血、引血归经是我们首选之法,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先止血,后调理,先治阴,后治阳,阴阳平衡,病自众。西药治疗,必要时输血,对症处理。常规服用康力戈片、氨肢素片、肝血宁片等,在治疗过程中有效常需l~2个月,所以患者要有耐心、信心,病情好转后,需巩固治疗,达到康复。

  典型病例

    周某,男,56岁。于2002年5月份以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皮肤有出血点为主要症状住院,并伴有牙龈及鼻腔出血。入院后血常规检查:HB 68G/L、WBC 3.8×109/L、PIT 7×109/L。骨髓细胞学检查:增生尚活跃,M/E=0.88:1,淋巴细胞增多,占59.5%,骨髓组织几乎被脂肪组织取代,仅见极少许造血细胞,未见巨核细胞。入院诊断:低增生性MDS-RA。其间经过予安雄、康力龙、田可、予瑞白、利血宝等治疗,效果不佳。2003年2月11日查血;HB 52G/L、WBC 4.5×109/L、PIT 2×109/L。牙龈增生半多处渗血,每周输单采血小板2U。2003年2月开始中医治疗,中医辨证为:热毒炽盛、迫血妄行。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服中药1个月,出血症状消失,未输血及血小板。继续辨证治疗,随证加减治疗8个月,血常规达到正常。现已停药5年,多次随访,无不适。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魏如庆 魏兴禹 黄杰 河南省周口市魏氏医院

 

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验案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的厥阴病篇,附原文338条之下,主治蛔厥,又主久泻久痢,近代临床医家用之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屡见报导。滋阴生血胶囊为我院院内制剂,主要成分有黄芪、生地、阿胶、牛黄等,功效为益气养阴,凉血解毒,常用来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病。笔者在临床中曾用乌梅丸联合滋阴生血胶囊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1例,效果显著。

  患者,张某某,男 ,59岁。2009年5月27日初诊。

  2004年6月因头晕乏力10天入住山东省立医院,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西医予以康力龙、维甲酸、强的松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血象呈下降趋势,且副作用明显,必须定期输注红细胞与血小板维持正常生活,间或服用养血补肾中药,效果不佳。2009年5月23日查血常规:白细胞1.5×109/L、血红蛋白35g/L、血小板2×109/L。刻下症见:乏力头晕,口干口渴,心慌胸闷、恶心呕吐,面色晦暗、食欲不振,饮冷即腹痛腹泻,肛门有下坠感,牙龈出血,舌淡白,苔薄黄,脉弦细滑。证属胃热肠寒,寒热错杂,用乌梅丸加味。处方:乌梅15克,细辛3克,干姜6克,炮附子10克(先煎),桂枝5克,川椒3克,黄连10克,黄柏5克,白芍10克,党参12克,淫羊藿15克,菟丝子15克,地骨皮10克,鹿角胶6克(烊化)。7剂,水煎服。滋阴生血胶囊每次6粒,每日3次,坚持服用。

  2009年6月7日二诊:服上方效欠佳,症状基本同前,上方辨证用方无误,考虑应与淫羊藿、菟丝子、地骨皮、鹿角胶等所加药物有关,致使方中寒热不均,故嘱将上四味去之,续用5剂。

  2009年6月14日三诊:诉服上方诸症减轻,腹泻已止,腹痛,肛门下坠感,舌淡,苔薄黄,脉弦滑,较前有力,方知仲景之方用药精当,不可随意增减。上方续服7剂。

  2009年6月23日四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8×109/L、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4×109/L,诉服上方效佳,但感风寒之邪,咳嗽,又因食生冷,致腹泻如水,肠鸣便溏,牙龈出血加重,舌淡,苔白薄黄,脉浮弦缓,此为寒重于热,脾阳不足,上方加干姜至8克以温补脾阳,加肉桂6克以补火助阳,加仙鹤草30克以收敛止血。续服,嘱不适来诊。

  2009年7月12日五诊:服上方效佳,腹泻止,纳可,但牙龈出血不易止住,舌淡白,苔白薄黄,脉弦细有力,因桂枝伤阴动血,故去桂枝,加肉桂至8克,续服。嘱不适来诊。

  2009年9月10日六诊:诉输血间期逐渐延长,至今已有60多天未再输血,近期未再出现腹泻腹痛症状,纳可,牙龈偶尔出血但可自行止住,未诉其他异常。查血常规:白细胞1.9 ×109/L、血红蛋白67g/L、 血小板12×109/L,血象较前好转,虽仍较正常值偏低,但一直未见感染、出血不止等异常情况。嘱上方坚持服用,以巩固疗效。后随访6个月,未曾输血,病情、血象一直保持稳定。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起源于造血髓系定向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疾患,主要特征是无效造血和高危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表现为造血细胞在质和量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1982年由FAB协作组建议确立病名,并将MDS分为五型,其中MDS-RA为其中的一个类型。

     MDS-RA属于祖国医学“虚劳”、“热劳”、“血症”等范畴,一般中医治疗多从脾、肾考虑。本案患者病情病情复杂,缠绵难愈,后期出现久泻不愈,且症状寒热错杂,邪气已从太阴、少阴传至厥阴,当从厥阴论治。厥阴又称一阴,其脏腑体现于肝及心包。肝与心包均藏相火,为阴中有阳之脏,阴中之阳贵在敷布,贵在条达,贵在生生不息。因而方药选用仲景之乌梅丸与我院纯中药院内制剂滋阴生血胶囊。乌梅丸寒热并用,使热清寒解,肝气条达,心包敷布,诸症自消。滋阴生血胶囊益气养阴以助少阳生发之气血,凉血解毒以清少阳被郁之火热。正如唐容川《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言:“血色,火赤之色也,火者心之所主,化生血液,以濡周身。火为阳,生血之阴,既赖阴血以养火。”诸药合用,使阴阳互生,少阳之气得以条达,生生不息,而敷布于机体,阴得阳之温煦,阳得阴之资助,阳气渐旺,气血始生,用药后患者症状好转,病情稳定,血象回升,并且不再依靠输血维持生命,效果显著。经方之妙,可见一斑。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仇毅 王永瑞 黄飞 黄衍强 山东省淄博延强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