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圣叹:史上最“叛逆”的书法家

 七彩阳光3109 2018-03-15


后世评价他是中国十六世纪的精神先锋。


金圣叹的真名其实叫张喟,他是在明朝灭亡后改名叫金圣叹的,取”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之意,傲气尽显。并发誓“明亡誓不仕清”。这并不是说说而已的:金圣叹一生参加过四次科举,最后考取了第一名,但是他拒绝入仕。那么前三次是怎么回事呢?



《行书语摘轴》 

/消磨傲骨惟长揖 洗落雄心在半酣/


第一次的试题叫:“吾岂匏瓜也哉,焉能击而不食。”


出自论语,直接翻译是“我仿佛就是匏瓜,不是挂在那里给你们看的(我要给人吃的)。”真正的意思是孔老夫子用匏瓜来比喻怀才不遇。金圣叹答题时在试卷上绘了一个光头和尚,一把剃刀。主考官问他这是什么缘故,他回答说:“此亦匏瓜之意形也。”考官大怒。


/老筑菟裘峭蒨间,清时何幸得归闲/


第二次的试题叫“吾四十而不动心”,出自论语。


金圣叹交卷后,考官看见他写的是“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露白葭苍而外,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乎,曰。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 共计39个“动”。结果被考官除名。



第三次的试题叫“西子”。


金圣叹提笔就写:“出其东门,西子不来;出其南门,西子不来;出其北门,西子不来;出其西门,西子来乎?西子来乎?”嘛......结果可想而知,考官还很有娱乐精神地给金圣叹讲:“秀才去矣!秀才去矣!”



金圣叹的幽默贯穿了他的一生。但别以为他只是耍小聪明的人。他的每个头衔都才华横溢:三百年来最优秀的文学评论家,白话文开拓者,他写的小说是《红楼梦》的重要灵感来源,诗词书法样样精通,满清首屈一指的畅销作者。当时最为深刻的时政评论家。即是佛教徒,又是法师,自称收留过三十多个亡魂。



清朝顺治帝如是评论:“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意思是说金圣叹是古文高手,叫大臣不要用八股文的眼光衡量他。




金圣叹的道德观更是令人钦佩,他宣扬“忠恕”、“孝悌”之类儒家道德规范;然而又揭露礼教对人性的摧残,赞美崔莺莺、张生的叛逆行为,讥讽冬烘秀才目《西厢》为淫书,而推《西厢》为“天地妙文”。这毫无疑问是领先整个时代的。



才华的另一面就是锋芒——他向历代文化名人开炮,骂刘辰翁是奴才,苏轼没有大局观,晏殊的才气如“痴狗咬块”,并大篇幅修改了水浒原本——到处插入注解不说,还仅保留前70回,最后自己改编了个结局。施耐庵知道了要被气活的,因为这本《“金圣叹点评版”水浒》销量长期霸居榜首,放到今天看,妥妥的富豪作家。



金圣叹的叛逆从十岁就开始了。上课听先生讲八股文听得困茫——困惑和茫然的合体,然后他十一岁就不念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对清朝教育体制很绝望,教材不说人话。”,总的来说,大体上是清朝高配版韩寒。




这样的一个离经叛道者注定不会悄无声息地走完人生——顺治十七年,吴县县长把赈灾粮食高价卖给百姓,一时间民不聊生。当地近百群儒来文庙游行抗议,一边追悼顺治帝驾崩,一边上书巡抚,举报吴县县长。没想到官官相护,以金圣叹为首的十余人遭到逮捕,并判下死刑。史称哭庙案。


金先生悲愤中留下了“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的绝对。但即便如此,金先生还是娱乐了一把。临行前他悄悄招呼侩子手,似乎有要事相告。侩子手附耳一听,他说的是:”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没错,这就是大师临终遗言。



在身首异处后,刑场工作人员发现金先生左右耳朵里各有一纸团。打开后,一张写的是“好”,另一张是“疼”。


文字转载,侵权联系删除,图片来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