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家收藏者收藏书法时不重内容

 蝶花云月 2018-03-15

鲁迅曾说:“清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尤其是后两个皇帝,对于‘文艺政策’或说是较大一点的‘文化统治’,却真尽了很大的努力的。积极的一面,则如钦定四库全书。”

15000幅字画装饰着从紫禁城到察哈尔的宫殿

清乾隆时期,乾隆帝以最高权力者的身份大力搜集天下的古物,在他的倡导下,开创于宋代的金石学又在乾隆朝时盛行起来。

臣子们争先恐后地为皇帝考据古器物,编纂出了《西清三编》(包括《西清古鉴》40卷附《钱录》,《西清续鉴》甲编20卷、附录1卷,《西清续鉴》乙编20卷),同系列的还有《宁寿鉴古》16卷,著录的均为清宫所藏古代铜器。另有《石渠宝笈》(包括“正编”45卷,“续编”88册,“三编”108册),同系列的还有《秘殿珠林》24卷,亦有续编,著录当时宫廷所收藏的各类书画等。以上书籍均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并形成了以考据为特征的乾嘉学派。

完成于乾隆后期的《四库全书》中收入从宋元明至清中叶以前的有关金石学论著58种之多,其中收录清宫收藏的主要著书如下表。

《四库全书》中收录的清宫收藏的主要著书

书名著者年代卷(册)数收录藏品件数备考

西清古鉴梁诗正等乾隆十四年40卷古代铜器1529附《钱录》16卷,录历代货币

西清续鉴甲编王杰等21卷古代铜器975

西清续鉴乙编20卷古代铜器910

宁寿鉴古16卷彝器600,镜鉴101

石渠宝笈张照、梁诗正等乾隆九年45卷

石渠宝笈续编阮元等乾隆五十六年88册

石渠宝笈三编英和等嘉庆二十年108册此三编所录内府藏书画精品约12500件

秘殿珠林张照、梁诗正等乾隆九年24卷书画1235

秘殿珠林续编王杰、董浩等乾隆五十八年

这一表格所反映的仅限于乾嘉时期,是对于宫廷收藏的古代铜器与书画两个方面进行整理后所获得的一个概貌,还远远不是清室收藏的全部。这一巨大的收藏量,还将在后面的篇章里予以探讨。另外,帝王一般都对收藏的目的加以隐匿,如乾隆帝为《钦定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所制御序曰:

……然予以此举,实因志遏,而非夸博古也。盖人君之好恶,不可不慎。虽考古书画,为寄情雅致之为,较溺于声色、货利为差胜,然与其用志此,孰若用志勤政爱民乎?四十余年间,应续纂者,又累累至此,谓之为未害勤政爱民之念,己且愧言之,而况于人乎?书以志遏,后之子孙当知所以鉴戒玄取矣。至《西清古鉴》可以类推,更弗赘言。

乾隆帝以此来表示自己在考古书画,寄情雅致之时,唯令圣王念兹在兹的是勤政爱民。为了表示这一意志,乾隆帝还时常加盖“自强不息”的御玺。

乾隆帝像康熙帝一样,利用自己的身份搜罗了不少重要的艺术品。单纯从收藏的数量来看,乾隆帝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皇帝。有人分析了一份1816年的清单,发现当时有15000幅字画装饰着从北京紫禁城到察哈尔的宫殿,其中有2/3是1644年以后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作者有一部分是皇家画院的画师,其余是当时朝中的大臣,他们常常应召无偿为皇帝作画或者写字。从数量上看,这些大臣的作品占清朝皇家收藏的77%,而皇家画师有偿创作的作品仅占12%。

在这份藏品目录中,有乾隆帝自己的2516件作品,这在现今发现的皇家藏品的署名作品中间占到了27%。这个令人吃惊的数字被后来的研究者频频引用。

为了获得王羲之书法 唐太宗曾骗取辨才和尚的信任

唐太宗曾不遗余力地搜访王羲之书法,为达此目的,他指使萧翼到老和尚辨才处,骗取老和尚的信任,而后赚取了辨才收藏的《兰亭序》,使善良的辨才和尚留下了终身的痛苦和悔恨。萧翼将《兰亭序》献给唐太宗后得到了丰厚的奖赏。据何延之记载,萧翼被拜为员外郎,加入五品,并赐银瓶一个、金镂瓶一个、玛瑙碗一个,其中都装入了珠宝,还有御厩中的两匹良马及其宝装鞍辔,另有庄室一区。唐阎立本绘有《萧翼赚兰图》,描述了此事。

武则天时,张易之假修整内库图画,以伪作换了内府真迹,在其被杀害后,真迹为薛稷所得,薛死后又归于玄宗之弟歧王李范。李范开始没有进献,后来畏罪全部焚毁了。唐玄宗对书画的竭力搜求也曾导致书画的意外灾难。属私藏名迹又未及时陈奏,因惧罪而销毁书画的事例就时有发生。正因为皇帝运用国家机器,采用严厉与残酷的手段,搜刮民间的各种文化珍宝,所以宫廷的“秘府之藏,充仞填溢”。

从有关资料中可以得知,宫廷收藏大致有三方面的用意。其一,前朝御笔,“朕每一捧观,辄增永慕,所当敬为什袭,贻我后人”,“谨什袭以示子孙也”,以表示对祖先的崇敬。其二,作为一种“财宝”“宜子孙”,“内府所储历代书画积至万有余种”,以备子孙享用,末代皇帝溥仪更是把宫廷收藏作为一种私产予以拍卖、抵押、盗运。其三,便是皇帝个人私享。譬如,乾隆帝说:“王右军《快雪帖》为千古妙迹,收入大内养心殿有年矣,予几暇临仿,不止数十百过,而爱玩未已。因合子敬《中秋》、元琳《伯远》二帖贮之温室中,颜曰‘三希堂’,以志希世神物,非寻常什袭可并云。”乾隆帝之外,又有几人能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几暇临仿”“爱玩未已”呢?再者,宫内收藏的编纂也完全是为皇帝玩赏服务的。

《石渠宝笈》等书的编纂,并不以时代分类,也不以作者分类,而是以殿座分类,分别记载某某宫殿藏有某一些书画、某一些古玩。更不用说所谓《西清古鉴》的“西清”是皇宫中一个殿的名字;《宁寿鉴古》的“宁寿”亦然,以及“石渠”“秘阁”都是历代封建王朝宫中收藏图籍、墨迹之处。皇帝的御览、鉴藏的玉玺也尽是“乾清宫鉴藏宝”“养心殿鉴藏宝”“重华宫鉴藏宝”“御书房鉴藏宝”等,不一而足。每有文物珍品,必盖上皇帝御览的大印,以示皇帝所有。

人口登记簿、档案、地图曾被视为珍宝

中国历史上最早和某些珍宝产生关联的统治者被视为后来皇家收藏的先驱。在青铜器时代,青铜礼器是最受尊崇的皇家宝物。因为这些青铜器象征着权力之源,统治者维持其统治的关键便是垄断对这些青铜礼器的制作,包括控制矿山、劳力和浇铸技术等各个方面。历代皇家收藏者都视这些古老的青铜器为珍宝,有了它们,后继的王朝就有了政治上的合法性、正统文化的象征。

为了表明自己是君权神授、获得前朝官员的实际认可,每个王朝的建立者还必须夺得对礼器制造、玉器制造及其他器物的控制权。同时,为了确保政权更替的顺利进行,他们还必须利用各种祥瑞来进一步让人们确信:是神剥夺了旧统治者的权力并把它交到自己手里。祥瑞意味着权力源自上天的认可,灾异则表示政治形势恶化,其政治地位岌岌可危。

古籍中提到的其他对于在形式上维护权力合法性必不可少的物件还有占卜表、人口登记簿、卷册(包括档案或者书画)和印玺。在朝代更替之际,获胜的统治者总要设法从前朝取得这些象征合法性的东西。大史学家司马迁描写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夺取秦都咸阳的场面:“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此后,刘邦继续巩固汉的统治,最终成为汉高祖,开创了汉朝的伟大基业。

除了上述的地图、档案、印玺、书册和青铜器等与政治紧密相关的藏品外,受皇帝和宫廷资助的艺术逐渐拓展了皇家收藏的范围,促进了皇家收藏的发展。

在中国的皇家艺术发展中,书法长期以来发挥着特殊的作用。3世纪,皇家收藏者在收藏书法作品时更多的是出于美学上的考虑,而对其书写内容已不太看重了,这表明皇家收藏者收藏作品的着眼点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书法因而成了皇家藏品中第一种因为纯粹审美而被珍视的艺术形式。约4世纪的时候,紧随绘画之后,作为一种艺术品,书法也成了宫廷藏品中的一部分。逐渐的,美学特质在书法绘画作品中具有了更高的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