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op20三月联考来了 | 历史开放题分几类?到底怎样才能考高分?

 希色_纯 2018-03-15

芬芳桃李映庭前,明媚春光好风景。又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春天来了,考试还会远吗?百校联盟Top20三月全国联考明天就要如期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考试,你们已经身经百战,无所畏惧;心态,你们已经游刃有余,淡定从容;答案,考试过后我们必定双手奉上,而你们要做的,当然是快点关注“来点历史”啊~


今天大叔结合高考试题,和大家分享一下高考历史开放题的解题思路,文科的小朋友重点关注一下,说不定明天考试正好可以派上用场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开放题的分类


三大分类:

1、提取信息说明类

2、观点论证类

3、自拟论题类

那么哪种开放类试题在高考中出题机率大呢?





敲黑板

重重重重点来啦

破解方法如下

快点拿起笔记本记好吧!


类型一:提取信息说明类

N


基本思路:

A.提取材料中的观点(/信息)

B.说明为什么(论证)


答题模式:

信息——说明 (提取一项信息)

信息1——说明1;信息2——说明2  (摄取两项信息)


还是不懂?大叔给你举个栗子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I·41(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问题: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示例答案1:

信息:汉代的州(或地方行政区划,或地方行政管理)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或面积大小一致,或面积大致平均,或比较均匀)。(3分)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或从汉到唐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或南方经济迅速发展,或南方经济得到开发)。(3分)


示例答案2:

信息:汉代州名(或地方行政区划)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或行政管理机构不同,或名称不同。(3分)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或更注重地理环境或地形。(3分)


类型二:观点论证类

N

2011年、2012年、2015年Ⅰ卷三套试题均要求考生“解释他人对史实的解释”,即阐释题目中呈现出的观点,而不要求考生自行建构新的观点。这些题目总是或隐或显地呈现了固定的“观点”。


如2012年全国卷第41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考生的作答基本上围绕着“赞成”、“反对”、“赞成兼反对”这三种“观点”进行评价,这是一种约定俗成或变相预定好的“观点”。


解题思路:

“观点判断 分论 总论”

第一步:要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及态度。不能写“我同意材料中的观点或我同意作者的观点”,一定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不要对观点进行辩证分析。观点表述要准确且简洁。

第二步:用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并至少选用两个史实,要注意层次、角度的多样性。

第三步:总结重申自己的观点。


答题模式:

观点——表态——论证——结论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I·41(12分)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关于历史学科考试内容与题型示例——论证和探讨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观点: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此观点正确。

论证:农业社会时科技落后,生产力发展有限。工业社会时科技革命推动了劳动工具和生产管理方式的变化,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如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使用推动自由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发明应用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的发明使用,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入信息时代。

由此可知:科技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有乘法效应,大推动生产力发展。


类型三:类自拟论题类开放题

N

2016年Ⅰ、Ⅱ,2017年Ⅰ、Ⅱ、Ⅲ卷都是自拟论题类。2016年全国卷Ⅰ、Ⅱ第41题的创新力度非常大,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Ⅰ卷要求考生“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Ⅱ卷要求考生“提炼出一人观点”,不仅要有“观点”,更要自行“拟定”或“提炼”这个“观点(论题)”,这就是自我构建的要求。


在解决这类题目时,没有可资参考和直接移植的“观点”,而是要在深刻解读材料信息和题目情境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能力,得出理性认识,提炼出深刻的“观点”。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定选题。围绕题目信息,细化论证方向。

第二步:拟观点。要求紧扣选题,鲜明表态。切不可观点模糊,甚至没有观点。


选题和观点是有区别的。从语法上来讲,选题一般只有主语,与议论文的题目相似;观点要有“主语 谓语 宾语”结构,与议论文的具体论点相似。


例:2016年全国卷Ⅰ评分细则指出,“民主的理论与实践”是论题表述,只能得2分;而“制度构想与实践是相互促进的”这样的表述包含选题与论点,可得4分。


2016年全国卷Ⅱ,“中国与世界文明”的表述是论题,“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表述是论点。


第三步:论证。能够至少引用两个具体史实,支持观点,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密,文字通顺。这类试题无意深究考生观点,而更多在意其是否能自圆其说。


第四步:总结。可参考观点论证题型的第三步。解答此类试题时,解题步骤大概可以概括为“四部曲”


答题模式:

观点——论证——总结


大叔给你科普更多的关于论点与论题的知识让你的历史小论文更上一层楼,还有你的语文水平也会大大提高哦,不要告诉语文老师我的存在,哈哈哈哈哈哈



论点与论题的区别


1.定义不同。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如: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如《说谦虚》。


2.要求不同。

论点的提出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科学真理,符合马列主义,观要明确点,赞成或是反对,不能含糊其辞,态度要鲜明。

论题的确立却没有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可以是种某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或现象。


3.形式不同。

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如《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论题的出现常是一个短语,如《想和做》《发问的问题》《谈骨气》。


4.位置不同。

论点的位置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

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


(1)什么是论点: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什么是论据:

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3)什么是论证: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 要证明什么 ,论据是要解决 用什么来证明 ,而论证是解决 如何进行论证 的问题。论证的自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4)什么是论题:

论题是论文要讨论的题目。


论题的拟定方法


1.造句法:先分析设问,从中找出关键词,然后把这些关键词根据所学知识,按一定逻辑关系,组成一个短语,就是论题。组成一个句子就是一个论点。


如2016年全国1卷41题: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制度构想      实践

论题1:制度构想指导资产阶级革命实践

论题2:制度构想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实践

论题3:制度构想为革命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论题4:革命实践发展了制度构想


2.分解法:把设问中的关键词进行分解。如论述现化化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可以把现代化分解为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军事现代化等。然后拟定论题为:1.政治民主化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政治保障。2.科学技术现化化促进经济工业化。.........


大叔给你举个栗子


2016年高考新课标文综Ⅰ卷·41(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题一:“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得到实践,同时也有所发展。

论证:

1.启蒙运动中,思想家们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制度构想。其中“三权分立”学说作为制约权力的一项重要构想,在资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权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3.不过,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主张由国王行使行政权。而美国根据自身建立共和制国家的目标,不设君主,将行政权交付总统,且三者独立平等。

结论:可见,制度构想可以引导实践,实践对构想亦有所发展。


论题二:“人民主权”说指导了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同时随着其实践深入不断得到加强。

论证:

1.启蒙运动中,思想家们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制度构想。其中 “人民主权”说作为一项重要构想,在资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人民主权”说,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

3.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障议会的权力。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且树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不过,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之初,只有少数人拥有选举权,拥有被选举权的人更少。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英国进行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使得符合年龄的公民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主权在民”的构想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得到了加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