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育赋魂,让“00后”拥有一颗丰盈的“诗心”

 大闲人 2018-03-16
语文教育专家提醒 青少年学习古诗词要避免功利化---
美育赋魂,让“00后”拥有一颗丰盈的“诗心”
文汇报2018-03-16第8版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新课标引起各界关注,讨论焦点是“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加了四倍多。据记者粗略统计,背诵推荐篇目208篇中,古诗词占了72%。因为这一新趋势,寒假期间,不少家长弃奥数转向古诗词学习,不仅到线下国学班缴费上课,还抢着在网上团“微课”。

有教育工作者担忧,这样是否会变相增加学生负担,从而削弱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该如何培养“00后”古诗词爱好者,引导孩子不带功利性地真正喜欢古诗词? 近日,记者走访了几位语文教育专家,复旦附中前校长过传忠、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词大会》 嘉宾郦波先生,听听他们的看法。

■本报记者 顾军

我们就这样爱上古诗词

问:您是如何爱上古诗词的,成长中有何可让今天学生得到启发的经历?

黄玉峰:古诗词这些传统文化,我从小喜欢,一是因为本身有魅力,二也是因为受到邻居的影响。他是位孤老,有文化,在里弄扫盲班里当先生。我至今还记得他给我讲古文观止第一篇 《郑伯克段于鄢》 时,他讲得很激动,我听了很感动。他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我渐渐爱上传统文化,爱上古诗词,爱上书法,它们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过传忠:我不像黄玉峰从小有古典文化的引路人,也不像我的父亲和叔叔那样上私塾接受古典文化的教育。但在我高二那年,学校改用了张毕来先生主编的 《文学》 新教材。从诗经编起,一直到史记、唐诗、宋词、元曲、小说。作品选得好,老师讲得也好,我便有了兴趣。特别是古诗词,常常不过四句话,却可以表达那么丰富的意思。一些读不懂的诗词让我更感兴趣。

郦波:我小时候上的是山东曲阜乡村小学,当时只知在田野乡村自然间疯玩,但回想起来,那片诞生过孔圣人的土地一定潜移默化地滋养过我,等着有一天忽然觉醒。后来热爱国学与古诗词,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是中国人,是知识分子,有一种血脉里的传承在发挥作用。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生活上的契机。比如,我喜欢旅游,喜欢探究当地的人文历史。来到武侯祠、杜甫草堂,自然会想到“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不禁会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来到蓟北楼黄金台上,自然会联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所以,诗词和生活、和成长息息相关。

家庭教育,迈开兴趣入门第一步

问:如今时代不同了,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迈开兴趣第一步?

黄玉峰:我想对家长说,单单是打“鸡血”补课或死记硬背古诗词,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要先让他们喜欢古诗词,如看看 《经典咏流传》 《中国诗词大会》 等节目,也许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倘若学生爱上了诗,那么两三年内背两三百首古诗词,其实不会有太大压力。

郦波:当下的教育有一个很大误区,即急功近利。诗词大会一火,各种诗词班、国学班便应运而生,而抢占优质教育资源的心理使得家长们既不甘落后,又顾此失彼,把有助于培养心性与审美的诗词教育搞成了赤裸裸的攀比,这可能会让孩子们丧失对诗词审美的兴趣与情趣,实在可悲。

古诗词学习其实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内容,全家人可以一起学,一起背,甚至玩“飞花令”。家长也无需诗词储备,可以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当然,家长如能有所设计,有所引导,则更好。

过传忠: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孩子学古诗词,要搞清楚目的是什么,兴趣在哪里,家长不能认为,今天孩子刚会背,明天就能用它考大学,而是要循序渐进,中国文化的基因积累多了,对人的一生都很有帮助。

古诗词学习是华夏文明的传承密钥

问:“新课标”新闻一出,质疑声四起,诸如,要求背那么多古诗词文,学生负担会过重吗? 在语文教育领域,该如何引导学生?

过传忠:我的观点是“魂要附体”。倘若将优美的古诗词变成冷冰冰的题目和分数,机械背诵,用过就扔,或者陷入猜题、背答案等“应试”秘诀之中,那么,负担似乎是多了。但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只是为了升学和谋生吗? 在这段宝贵时期要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关键在于学会怎样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核心是人的思想和感情,它的载体就是文化。文化中语文尤为重要,语文能直接铸造你的精神世界、你的灵魂。

我在中学教书30年,我觉得中学教育的弊端,是强调知识体系、技能、实际效用,所以,教师千万不要把生动形象的古诗词教学,变成枯燥乏味的语言知识点,把古诗词仅仅学成古汉语。另外,对古诗词学习,学会欣赏和喜欢比懂平仄更重要。

希望古诗词教学能立足于作品本身,立足于美育,给孩子美的熏陶,灵魂的熏陶。这个关键在引路人———语文教师自身,老师能否将诗词中的思想、感情、触动心灵的真善美都教给孩子,总之一句话:学中国文,铸中国魂,做中国人。

黄玉峰:今年是我从事语文教育第52个年头。我认为语文教育要找回“人”,最根本的就是要把人的培养当成学校的唯一目的。

诗歌,其本身的魅力超过一般的文学样式。我们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努力创设好的人文环境。比如春天到了,会让学生阅读100首关于春天的古诗词;我们还精选了苏东坡诗50首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或者也可读 《千古风流人物———黄玉峰说苏轼》,学习苏轼内心世界的丰盛、开阔、豁达,还会开设讲座分析比较苏轼与王安石,进行对照阅读,见诗要见人。

郦波:我一直认为,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第一目标是唤醒孩子们的母语感知能力、提升孩子们的母语思维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国学素养与审美能力。而在母语习得的教育过程中,古诗词的学习与感悟乃至创作,其实是一条捷径。因为对汉语来说,作为人类迄今为止还在使用的独一无二的象形会意文字,汉字与汉语的特色,大多蕴藏在比较陌生的古汉语中。这时诗词的捷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诗词学习极易产生母语语感,又直指古汉语本质,简直就是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的传承密钥。尤其是对于“00后”,如何培养更多的古诗词爱好者,其实是事关母语文化传承的一个重大命题。

中国是诗的国度,但不只是年青一代,整个族群的母语文化修养都到了堪忧的地步。改变现状,需要有识之士做出切实的努力。我的新书 《唐诗简史》 今年刚推出,作为一本独特的古诗词入门读物,它的体例和写法,在唐诗研究与普及教育中,还属于首创,希望能给青少年读者带来新鲜的阅读体验与诗词审美和感悟。

培养兴趣,还要有好玩、有趣的方法

问:培养“00后”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有哪些可操作的方法?

过传忠:我喜欢朗诵,渐渐我发现,古诗词的节奏、韵律有一种音乐的美,中国母语了不起的地方是有四声,讲平仄,有音乐感。古诗词最充分地体现了母语的音乐感,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孩子从小读,读熟能背,感兴趣之后,拓展阅读就容易了。除了朗诵,像《经典咏流传》那样把古诗词谱曲唱成歌、唱成戏曲也不失为一种读背古诗词的不错的方法。

对古诗词可以按照读-背-抄-默-译-说-评顺序,渐入佳境。特别是第四步,把古诗词译成现代诗,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我就这样尝试过:

“鲜花丛中一壶美酒待饮,独自品尝却无一人亲近……让咱们永远不散,结成忘情的伴侣,相互约定在邈远的太空中相聚,仍是知音。”

这样边读边译,自己也觉得理解更深了。

黄玉峰:闻一多先生晚年有诗云:唐贤读破三千纸,勒马回头作旧诗。我们学校好玩的方法就是大胆尝试让学生在“文化行走”中学写旧体诗。

带孩子们“读整本书”和“文化行走”,是我二十多年一贯坚持的,如今又加上了“人生教育,君子养成”、我们带领刚入学的学生去宁波天一阁、绍兴沈园、大禹陵、河姆渡文化遗址“文化行走”,老师边走边讲,比如老师起头一句“最美人生是读书”,让这群十一二岁学生续之。就这样,孩子们一边旅行,一边诗如泉涌,在微信群里学生吟诗作对,归乡列车上行“飞花令”,短短三天平均每人创作十余首诗。《越州诗韵》结集了六年级学生写的旧体诗,不少读来还蛮有诗味。

一个人的“诗心”有多重要

问:古诗词,实乃无用之大用。教育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诗心”在其中有多重要?

过传忠:古诗词的特点既是真善美,又是一切事物的凝练。一个拥有诗心的人,拥有一颗诗意而丰盈的灵魂,生命意义就完全两样了。

黄玉峰:“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美好的诗,孩子们会受到陶冶,内心细腻,知良知,明是非,知可为与不可为,有操守和底线。这种美好的陶冶会让人格发生改变,内心柔软,内心丰富,会感动。一句一句美好的诗句,会慢慢渗透到你的灵魂里,成为你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郦波:这正是我所说的,诗词教育是一种教育捷径。一方面,古诗词学习是母语习得的一条重要捷径。另一方面,在网络的冲击下,是向内还是向外选择? 是向心灵世界还是向物质世界选择? 正成为当下个体人格塑造的根本问题。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越获得海量的信息,越向物质世界索求,内心的精神世界就愈发荒凉,愈发逼仄。所以,重塑个体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是当下最为迫切的教育命题。而诗词的作用,正在于让我们回归内心的精神世界,重塑传承文明薪火的价值与信仰。每个人的“诗心”,汇聚而成就是整个族群的“诗心”。当我们的内心真正有了诗与远方的追求,有了价值与信仰的追求,才有可能真正奔向星辰与大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