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粗茶淡饭品出人间至味

 顺益兴四合院bj 2018-03-16
 
 
 
​ ●京范儿
​  很多人喜欢木心的那句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北京这样快节奏的大都市中,慢生活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奢望。殊不知,在往昔岁月,这个城市曾经有很多悠闲缓慢的时光,简单的一日三餐,包含着生活的无限乐趣,市井百姓的粗茶淡饭,也能品出人间至味。

  在没有冰箱、电饭煲、烤箱、方便食品的年代,北京家常饭食的种类似乎比今天还要丰富,勤劳能干的主妇都练就了一手绝活儿,光是主食中,蒸的有馒头、包子、窝头、团子;烙的有烙饼、馅饼、锅贴、贴饼子、摊糊饼;煮的有面条、馄饨、饺子等,粥汤类则也是在白面、玉米、杂豆上下功夫,如热汤面、疙瘩汤、片儿汤、拨尜尜儿、玉米面粥、杂豆粥。

  还有那些几近失传的家常小食,把新收获的绿豆、小豆磨成面粉,用水调成糊状做拨鱼儿;用豆面掺上少许白面或玉米面做成压饸饹,熟煮后浇上各种浇头儿,柔软滑溜,味道独特;用荞麦面蒸成扒糕,把莜面做成切条或猫耳朵;用韭菜花、芝麻酱、油、盐、蒜汁作调料,或凉拌或趁热吃,味道极佳……凡此种种,寻常人家每天也可换着花样吃,成本低廉,经济实惠,只是多花些心思和工夫。

  只有慢生活中的人们,才有心思钻研一碗面的几十种吃法。夏天来一碗冰凉井水浸的过水面,吃得心里都爽快,麻酱拌的鸡丝凉面,放几滴辣椒油,鲜香爽口。到了秋冬,炸酱面、打卤面、肉丝氽汤面就该登场了,炸酱的香味儿可以飘满整条胡同,一碗讲究的小碗干炸是邻里相赠最好的礼物。再说那用肉片、鸡蛋、黄花、木耳、蘑菇、鹿角打成的卤味香色美,谁见谁馋,浇上这种浇头儿,再配上些菜码儿,就是一碗谁见谁馋的打卤面。

  只有慢生活中的人们,才会关心时令和饮食的息息相关。春天柳绿花红的时候,人们饭桌上也鲜艳起来,小萝卜蘸酱、小葱拌豆腐、菠菜粉丝,虾皮小白菜熬豆腐、韭黄炒鸡蛋等,都是老北京春天的家常名菜。夏秋天,餐桌上的菜肴更是丰富,黄瓜、茄子、柿子椒、辣青椒、西红柿、蒜苗、扁豆、豇豆、冬瓜,还有走街串巷卖鱼和虾蟹的。入冬之前,霜降前后,每家每户就开始“腌秋菜”了,大路的有腌芥菜疙瘩、雪里蕻、苤蓝、大萝卜;再细致些,会有腌猪耳朵扁豆、甘露儿、鬼子姜、芹菜、青椒、小辣椒。连吃咸菜都尽可能地调换品种和样子,这中间或也有老北京人在漫漫的寒冬中,在单调的吃食儿中自我找乐儿的意味吧。

  慢生活还会让人们关注茶余饭后的细微乐趣,一棵白菜、几瓣蒜都有情趣可言。白菜根切下来泡在小碟里周围再码上一圈蒜瓣儿用线串起来,时日不多便会开出白菜花、青蒜苗儿,这就成了好看的小盆景。除了赏,要是吃炸酱面的时候,把青蒜苗儿掐下来剁成末儿,拌在面里,清香袭人。

  这样的日子才是生活,而不是简单地为了吃饭而生存,此中至欢与真味,如今为了生计而打拼的都市上班族,恐怕永远无暇体会了。然而,作为现代的都市人,如何处理生活琐事,诸如解决晚餐的苦恼,也需要运用智慧和技巧,方能让生活从容淡定,有滋有味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