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业B2B 平台“大白菜+”:怎样革传统农批的命

 天天美食研究所 2018-03-16

在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有三大类角色,第一是产地的供应商,负责把货发到批发市场;第二是批发商,性质类似中介,分销农产品;第三类是采购商,超市、机关食堂的 B 端采购,销量在几十吨。

做 B2B,往往我们的思路就是取缔批发商。但 “大白菜+” 负责人陈磊否定了这种想法,举例来说,我可以从农民那里直接买 40 斤白菜,倘若我要 40 吨呢?一家农民显然无法满足,而上游的产地又是分散的,所以必须要一个中间方来攒这些白菜,这个角色就是批发商了。同样的,这些集中的白菜也需要快速分往下游的销地,如果销售周期过长,白菜就会面临坏掉等风险。所以,下游的行情同样需要充分了解,这也是批发商所承担的另一重价值。

也就是说,因为生产资料的非标准化和产地的碎片化,导致农产品的非标准化,而在终端采购商又需要标准化品质稳定的产品,这种供需间的矛盾就需要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由批发商群体去解决。

其实传统的批发商对上下游的信息掌控已经很深,可能某些超市采购蔬菜就是常年从平湖某一个批发商手里拿货的。这些事例都说明,批发商在短期内不可能被取代。

这里需要背书的是,“大白菜+” 隶属于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集团”),该集团是传统的农产品流通的公司,在全国 27 个城市有接近 40 个农批市场,大多是一级批发市场。其中有 4 万多批发商,消费辐射人群在 2 亿,年交易量在 2500 万吨,交易额达 1500 亿元。

陈磊坦言,相较于产地端和销地端的信息把控,他们更强势的是手中的批发商资源。因为有实体农批市场为基础,他的思路就是做一个信息平台,批发商的信息在 60%,供应商、采购商的信息占 40%。这些信息可以包括姓名,地址,售卖水果的种类,售卖年限,售卖水果的质量等等。一亩田前期跑到产地收集的也正是这些数据。

换个思路想,其实拿产地、销地数据最高效的是从批发商手中。

既然要在批发商身上做文章,就要看批发商的痛点:他们需要更多的产地信息,找到更好的货,然后更加快速的售卖出去。

这里需要补充,集团旗下有款产品叫 “农迈天下”,做的事情就是帮助批发商找上游,更便宜的拿好货,平台从中抽取佣金。还有一款产品叫 “海吉星商城”,服务于批发商,帮助批发商找销地,不是普通的 C 端消费者,而是 B 端的超市、食堂、或者天天果园等电商。类似面向 C 端销售的类 “京东” 模式,集团也有一款产品叫 “依谷网”。

此外,集团还拥有一款金融产品 “海吉星金融”,通俗理解就是给批发商贷款用,由于掌握了批发商每天的实际交易信息,所以可以建立类银行 “信用机制” 来进行贷款发放。

这一系列的产品,在陈磊看来,就是形成了一个生态,通过批发商撬动上下游。

相较于竞品,“大白菜+” 平台上面的数据不用人力花钱去收集,只需通过农批市场的行政命令让批发商把信息提供出来。例如,为提供市场的管理效率和食品安全管控,农批市场会做进场备案,通过备案,可以获取一系列的流通数据,品种信息、重量信息、产地信息和车辆信息等。

那这些数据是否有价值呢?

实时数据能反映出当天市场的供需比,若供大于求,则提醒标红,告知批发商继续进货有滞销风险。陈磊认为,农产品价格不固定,类似期货的原理,所以只要打破信息不对称平台就有价值。

另外,平台上的信息不局限于行情,也有各级批发商的信息,目的是“透明化所有的批发商,让市场自由选择”。后期平台还会有批发商推荐,例如 “哪个品类的农产品”,“哪几个批发商是靠谱的”。

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农产品不可避免的 “货不对板”,陈磊表示,交易不通过平台,所以平台也不背负处理责任,但若纠纷发生在线下他们的批发市场内,市场内是有客服的,并且这些纠纷数据会后期体现在线上信息平台,成为诚信认证体系的一部分。

感谢您的阅读!

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农业(nongyetansuo)

「搜狐自媒体、今日头条、网易媒体」成员

寻求 报道与合作 可加微信

a8129221;h12593



国产恐怖片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不过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