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时节睦州客 ——杜牧《睦州四韵》欣赏 陈敏昭 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睦州小郡迎来了为官不甚得意的刺史(地方行政长官)杜牧。睦州地处今浙江建德、淳安一带,山水佳境,风光秀丽,景致宜人。相比较中州大郡来说,睦州是个远僻小郡,地小人稀,“万山环合,才千余家,夜有哭鸟,昼有毒雾”(杜牧语),难以施展政治抱负,却是青山绿水值得游历的地方。为政之余,杜牧常常独自观光。《睦州四韵》是杜牧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借景抒情,采用对偶的手法将睦州残春时节的风光描绘的尽善尽美,又感于时节,表达了作者思乡情怀,同时表现了对仕途坎坷的无奈。 【原诗】 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晴楼:一作晴峦)。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注释】 这首诗是作者在睦州刺史任上所作,当时已经外放多年。睦州,治所在今浙江省建德县、淳安一带。钓台:东汉名儒严子陵垂钓处,位于富春江畔。杜陵客:杜牧自谓。杜牧家在长安万年县杜陵原。中酒:醉酒。 【今译】 睦州府坐落在距离严子陵钓台不远的地方,这儿的山水着实让人喜爱有加。远处的人家掩映在绿树中若隐若现,溪水遍布山石之间潺潺流淌。小鸟在修竹茂林中时而啼叫,时而飞翔;晴光中的小楼萦绕着缕缕野烟。暮春时节的我客居于此,真被这美景陶醉了,就好像喝醉了酒,醉倒在落花前。 【欣赏】 这首诗的首联总领全诗,介绍了睦州的位置并对睦州山水赞赏有佳。接着颔联、颈联便细说睦州的山山水水,鸟树风光。睦州山水在作者的诗句中是秀丽的,由景见情,可见当时杜牧心境还是轻松的。“好树”“幽鸟”“晴楼”“野烟”都是静态意象,中间加上“鸣”字、“入”字则使这些不同的意象连接并生动活泼起来:鸟儿在树上发出悦耳的叫声,更显出树木的幽深、寂静;袅袅的炊烟,使日光照射下的小楼似乎被浸在其中,若隐若现。这些充分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尾联“残春”“落花”,透露出伤春之感,“杜陵客”反映出作者的思乡之情及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之情。 这首五律诗短短四十个字,就将睦州的风光描写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让人产生即刻“去此一游”的冲动。又感于落花时节,将作者自己内心的思乡情、宦海无奈情进行了充分表露。杜牧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年“愤青”,但是长期外放,仕途不顺,他只能借酒消愁,排遣内心的失意落寞。 2018年3月16日星期五,三门峡上阳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