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阅读体验,文字部分略有删改。 各位家长,今天我们邀请许龙老师来给大家破解一个难题:流水账。
首先,我可能需要稍微说一下许龙老师,许龙老师是我们思晨线下线上的双料名师,不光带着大语文,还带着思晨写作的好几百个线上线下的孩子在学写作。他是我们北大中文系出身,很有实力、有魅力,同时他是我们“了就—鲁迅篇”的主角。他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话题是---如何避免流水账。
一般说来,我们写作有两个大的难题:一个就是写不长,一个就是写不好。说白了就是写得又短,或者是写得烂,当然有些同学写的又不长又不好,又短又烂。
那么我们今天的话题,“流水账是属于写不好”这样的问题,它是我们不分年级的同学都会遇到的问题。 ——陈思老师 第四,能写不能写,一肚子的苦水。觉得有意思的、值得吐槽的事情说得没完没了,一旦自己想不到有意思的事情了,就完全无法动笔。这种能写的和不能写的,我个人认为都算流水账,他们写作的字数是随机的。授课多年,我对孩子们这个随机写作的本事也特别佩服,大多数的孩子在布置作文要求的时候,眼睛总是死盯着老师的字数要求。你要说一百字,“yeah”,二百字,“啊”,三百字,“啊啊啊”——,四百字“老师,请允许我做个悲伤的表情。”可能心理素质弱的能哭出来。可是不管多少字,到最后你都会发现孩子们完全可以完成这些字数。字数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更多的是费了多少力气,费了多少笔墨,更多的是一种任务量的标志。
在很多老师这里,其实都会参照三段式来给学生做布局要求,开头、中间、结尾。开头一段是独立的,要漂亮,像凤凰的头冠;结尾一段是独立的,要响亮,像豹子的尾巴。然而对于开头和结尾的这种过度的重视和独立,其实使得文章本身就没有任何的布局和结构。这种所谓的三段式结构更像是一段式的:中间的一个段落一路到底,洋洋洒洒,孩子不想写了,就草草收尾,用一段漂亮的文字来结束。能写和不能写,本质上都是这些孩子们在非常纯粹的写中间,在一马平川的写中间,纯粹的叙事,属于“有事儿说事,没事儿就给我安静。”就是这种状态。
在这里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听完今天讲座大家要向别人介绍我: “你知道许龙老师吗?” “谁啊?” “诸葛学堂的一个老师!” “哦,怎么了?” “他可专业可幽默了!” “哦,然后呢?” 然后便是长久的沉默。然后啥也没得说了。因为你把你知道的事情都说完了,你说我这个讲座你还能原模原样的背一遍吗?好像你做不到这一点。
那正确的对话姿势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你知道许龙老师吗?” “谁呀?” “诸葛学堂的一个老师。诸葛学堂是一家专门做语文教育的公司,他们那语文老师都特别牛。” “哦,许龙怎么了?” “他可专业了,说起作文来头头是道,从四个方面告诉了我,为什么会写流水账?它还可幽默了,自称自己是熊老师,我们都是她的熊孩子。” “噢,然后呢?” “然后他笑的时候特别有特点,前一刻还在绷着的脸,突然之间就像一朵清晨时分,带着露水的荷花那样绽放了。讲课的时候,声音还特别大,震耳欲聋。要是你上他的课,可不敢坐前排,不然吐沫星子,会淹死你的。如果你非要坐前排,那我建议你带把伞。还有他的口头禅是…,他的经典pose是…” 好的,自夸就到这里,再夸我就该不好意思了,哈哈!我们要留意这里,如果从叙事角度去说“我”,你所知的事情是有限的,每个人能做的惊天动地的事情也实在少,我们大多数都是平凡人,过的是平凡的生活,经历的是平凡的事物。那哪里不平凡呢?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想象,比如笑的表情,说话的声音,经典的动作等等,抓住这些去做独特的描写,你会发现每个人每段生活每个事物就都拥有了无尽的写作空间,而且哪里停都可以。这一点大家可以结合着我刚才说的“能写不能停”一起理解。 03 流水账有什么危害? 流水账肯定也会有危害,那流水账害处在哪里呢?
首先,流水账的分数不会太高,持续低迷的分数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我个人认为优秀的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如果在写作方面没有成就感,必然就会丧失写作的信心,甚至可能会产生连锁的反应。
其次,流水账本质上是一种重复性的废话,对作文能力是没有提高的,浪费时间和精力。与其浑浑噩噩的写完一百多篇作文,还不如努力写好一篇。这也是很多学校的老师会要求孩子们反复的修改一篇作文二三十遍的原因。范文改好了,孩子的作文能力可能确实有所提高一点。但负担有多重?孩子对于写作文的逆反心态会不会加重?“反正都要改,那我还认真写什么?对吧?我就将将究究凑合着,写完这篇作文不就完了嘛!最后肯定能过关,一遍遍混呗”等等。所以其实我个人不太提倡这种反复无休止的修改作文,而是要有意识地去引导。
最后要提到的危害,就是孩子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想象力,在写“流水帐”的过程中得不到提高。文不能载道,作文不能作用于写人。那写文章其实从根本上是要把自己展现给别人。作文是剖析自我,也是展现自我的一个过程。没几个人写作文是只想自己赏玩的,或者是只是自己想的那种文章本身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的。而流水帐做不到写人这一点,那很多时候就失去了这种提高个人情商的可能性。最有力的证据,咱们来说理科生和文科生给人这种印象吧!文科生是一直在写作,而且一直在一写有质量的写作,理科生虽然也一直在写字,但是这种写字的话,其实是比较客观的写字。他是一个标准的答案,没有自我的一个发挥,没有自我的一个展示。所以我们不考虑个体的一个差异,不考虑个体差异。就这两个大的群体去看,那在情商上给我们的感觉确实是特别的不一样的。
危言耸听的这些话我也不想多说,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到最重要的部分。 04 孩子怎样才能不再流水账? 其实在刚才的讲座里边的话,我已经从很多角度去给大家做了说明。比如布局,比如细节,比如表达,这也是思晨写作的题中之意。
从布局上去确定文章骨骼,是来确定风骨的,比如四格漫画式的布局,能够让文章逻辑上立得起来,详略得当;
从细节上去确定文章血肉,是来提高内涵的,比如七种武器的使用,使得文章能丰富起来,很饱满,不会让你觉得索然无味;
从表达上去确定文章的皮肤,是来提高颜值的,比如修饰词的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使用,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让文章看上去好看,有亮点,能夺人眼球,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最大的这三个技法呢,思晨写作也有详细的讲。接下来我给大家补充几个流水账改成文学经典的案例,希望能让大家从中懂得怎样不写流水账的一些布局上、细节上和表达上的精髓。
第一、 写作要有矛盾冲突。最好是真情实感方面的一些纠结和矛盾。比如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就是表达之功。这个短篇小说讲述的是,在那个虚伪的年代,车夫撞人了,人力车夫拉着人力车撞人了,但是在并没有其他人看见,而且很可能是被碰瓷了。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这个车夫冒着被人讹诈的情况还去帮助老人的故事。
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在这篇文章里边,刚开始的时候,北风刮得正猛,因为生计关系,好不容易雇了一辆人力车,人力车拉着“我”走,走到一条大道上,车夫跑的很快,突然车马上就带了一个人,这个人是慢慢地跌倒了。这个老女人,花白头发,衣服破烂,突然横截面就过来了,车夫躲也没躲着,一下就摔地上去了。
“我”一看,这不就是碰瓷吗?“我”就跟这车夫说,“你走吧,别理他,走你的。”可这车夫呢,没理会,怎么样呢?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胳膊立定,问到“您怎么了?”“我摔坏了。”“我”心里想(鲁迅心里想),“我”看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太坏了!车夫你也太多事了,自讨苦吃。
而车夫呢搀着这个老人的臂膊,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去,去找警察去了。这时候,鲁迅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间变得高大了。在这里就有了一个想象上的一个夸张。而且越走越大,需仰视才能看见。那相对的,其实“我”是变得越来越卑微了,越来越小,卑微到尘土里,卑微到蚂蚁那个份上。他对“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了一种微压,甚至于要榨出“我”的皮袍下面藏着的那个“小”来。
“我”所有的活力都像液体一样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一直在那等着。“我”很尴尬,“我”站在那里,巡警走近跟“我”说:“你自己雇车走吧,他不能拉你了。”“我”也很尴尬。你说“我”能干嘛?“我”不假思索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大把铜元,把他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再加上环境描写表达: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一下子风住了,路静了,陷入一种莫名的安静之中。“我”就想给铜元干嘛?奖励这个车夫吗?而“我”凭什么能够奖励这个车夫?“我”都不能回答自己。
这件事情有通过这样一些表达这样的一些夸张,这样的一些环境描写,去把鲁迅此刻那种精神上的卑微写出来。因此虽然是简简单单一件小事,但是呢,真的痛杀人心。也在鲁迅先生的心目中反复的浮现,加上他惭愧:你自我惭愧吧,你把人心想得太恶了。加上他怎么样呢?人心一颗,怀着勇气和希望的心去面对这个丑恶的世界。你看在《一件小事》里边,表达起到了多么好的一个作用,使得这样一件小事,一件流水账(的事),变成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
第二,是要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会变着法儿的,像达芬奇一样,把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素描出来。比如说萧红的《后花园》,就是细节之功。
这后花园里边开什么东西啊?五月里就开花,六月里就结果子,黄瓜、茄子、玉蜀黍、大芸豆、冬瓜、西瓜、西红柿,还有爬着蔓子的倭瓜。一大片的植物,很像我们之前说过的流水账地罗列式的风格,那怎么样才能把它写好呢?每一个都静下心来,一个一个安安静静的从不同的角度去把它素描出来。比如说黄瓜,大家来看这个段落:
把黄瓜从大的小的形状方面,把黄瓜从它的瘦的胖的外形方面,有着小黄花,对吧?这样的外形方面去做一个描述,把黄瓜呢在听觉方面去做一个小小的观察。只要稍微写了这么三种,对吧,形状、颜色以及声音在配合着其他东西,这黄瓜一下子就拖有生机了。所以在这里它其实是一种细节的功劳,大家其实也可以看一看萧红的《后花园》。
第三,要能举重若轻,意蕴深长,提前布局。所谓的流水账,是为了激起最后的那朵巨大的浪花,凸显出这块大石头来。比如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就是布局之工。
纯看文言文,你还觉得这个文言文写得还不错,是吧?大文豪苏轼。这个文言文里边节奏感特别好,而且呢,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个环境描写也特别的棒。但是如果我们试着把它改成白话文翻译呢?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
你看,这这段话得有多的有水,是不是?这段话得有多流水,对吧?月光照进来,很无聊很无聊怎么办呢?找人出去玩,散步啊散步,唉呦,怎么会有水呢?唉呀!看错了,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如果只看前面,真的是一篇特别无聊的流水账,哪怕中间有写这个月夜的景色,月夜的景色也写得很美。但是这篇文章最核心的点其实在于布局,在于最后的这样一个设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又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心闲的人罢了。)我和张怀民,我们是什么人?我们是同志,我们是战友,我们都有着壮志难酬的苦闷,我们都有着自我的一个旷达和乐观。其当起止于当止,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前面这流水账就显得一点都不流水了。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只要有精神内涵,那么他写的就不是流水账。就像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个很枯燥的捕鱼的故事。圣地亚哥84天都没有捕到鱼了,不认输出海捕鱼,85天吊着一条大马林鱼,这大马林鱼也难杀呀,两天两夜终于给杀死了,又有鲨鱼来抢夺他这个战利品,他只好跟鲨鱼搏斗,搏斗到最后一刻,托着一副鱼骨头回来了。你要从情节上说,跟其他的一些我们看过的小说来比,这个小说实在是写得low爆了,情节太过简单了,一波三折可能都算不上,最多折了两折,对吧?可无论在全译本,还计划本,这个小说都特别引人入胜。
那我们就可见,流水账不止于技法有关,它更与一个人的精神内涵有关。比如说《老人与海》里边所反映的这种硬汉精神,以及老人与海里边所反映的宗教精神,对吧?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可以被打败。面对无情的命运,那么西方文学里边这种对于英雄人物,特别是对于悲剧英雄人物的赞叹,这种精神内涵,是这部作品之所以成为文学经典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就如我们现在的很多家长,其实就已经能比较明显的分辨出什么是流水帐的作文,对不对?虽然有时候自己完成不了非流水帐的作文,把自己写出来还是流水账。那这个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大家精神内涵的能力够了,所以你能鉴赏出来流水账。但很多人因为生活所迫,已经不能沉下心去丰富阅读,练习写作,这个都没有,输入和输出做不到位,自然就难以成为一个出色的作家。
在此,最后也送给所有爱好写作的家长们一句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只要您想成为一个作家,其实我个人觉得真的是还是有机会的,非常坦诚的说,真的是还有机会的。最后也送给我们爱好写作的孩子们一句诗:good dood study writing,day day up fighting!
好好写作,天天进步一点点,自然就不会写出流水账了。 (文章底部附讲座后问题解答文字版本,不要错过哦!) 问答: 1、老师,孩子接触到作文题目应该先做什么? 答:我觉得先做的应该是分析这个题目,然后去找切入点,应该是一个格子的切入点,呈现一个格子的画面。然后由这个格子去衍生四个格子,完成布局。 2、雄雄老师,我家雄口头作文语言还算丰富,但落在纸上就惨不忍睹,简单 流水 词不达意,如何破? 答:口头作文是假作文,其实是对记忆和背诵的能力,并非是写作的能力,孩子的记忆力和背诵能力肯定不错。但要写作的话,还是要落在笔头纸面。 3、我家一年级的孩子总是写流水账日记,怎么提高? 答:一年级正是处于刚刚识字造句的阶段,在语言方面也没有完全地发育,能够完整地表述句子就非常难得了,所以写作文方面倒不强求,可以从二三年级开始再介入技法,现在多看多读多写就很好。 4、看过很多书,落笔没有神,应该着重练什么? 答:刚才其实有提到小技巧,读书应该是有效率地有审美地读,所以建议在书上划划线,碰到自己喜欢的觉得美的句子就划。而且建议碰到自己喜欢的反复读,划线部分就会记忆更加深刻,最终从输入输出两方面提高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5、想问老师,孩子写作时总是没有思路,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怎么办? 答:就像我刚才说的,思路的起点是一个格子,剩下的是衍生丰富装饰这个格子。与其说是没有思路,其实很多时候是脚踩到路上了,但是不知道怎么走。要在细节和表达上,多下功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