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宋词背后的故事(二十六)

 老刘tdrhg 2018-03-17

 

         相见欢          

                       

                         南唐   李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唐诗宋词背后的故事(二十六)

  这首词是南唐李后主--李煜降宋被幽囚时所作。在孤独、愁闷的心情中,他迈着沉重的步履,一步一步地登上西楼。“独上”、“无言”充分表达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可怜处境与神态。凭栏望,只见残月在天,冷如秋霜,一片萧瑟凄清景象。这如钩残月照着自身,也照着那望不见的“三千里地山河。上西楼是为了排遣忧思,凭栏望,却更激起了无限惆怅!低头只见寂静的院落中,梧桐已被一片秋色深深笼罩,一派凄凉惨淡的情景。词人在这里是写景,也是写他的内心感情,情与景已融而为一。一个“锁”字,更点明了他的身世,把他的难言的愁苦全盘托出。
上片以环境烘托感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真可谓神来之笔。作者通过“剪”和“理”两个鲜明动作,喻无形愁绪为具体感受,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样具体、形象,感人至深。而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较前更深一层。前面诉说的愁情尚能借助外物表达,而今的滋味更是难以名状。是囚徒苦,还是亡国恨?诉不尽,说不清。是悔,还是恨?无从交代,也无法交代。这其中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内心感受别于常人,捉摸不到,却时时撞击心头,有苦难以言表。
 上片以冷月秋桐的环境渲染烘托,塑造孤独者黯然神伤的形象,下片用自然淳朴的语言,抒写内心的真情实感,通过形象的动作,鲜明的比喻,将内蕴情感充分表露,具有特别的艺术概括力。感情之流露真挚而直率,文辞之表达自然而细腻,九曲回肠,感人动情。这是出于词人的卓越的艺术才能,而主要归结于他的真情的抒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