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的说法其实并不算历史悠久,距今也就一百多年的时间。 清初,鲁菜、川菜、粤菜、苏菜作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民国时,苏式菜系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广式菜系分为粤菜、闽菜,川式菜系分为川菜和湘菜,这才形成了鲁、川、粤、苏、浙、徽、闽、湘的“八大菜系”。 鲁菜,讲究原料质地优良,以盐提鲜,以汤壮鲜,突出爆、扒、溜等烹调方法,追求咸鲜醇厚的口味,浓油赤酱。经典菜品有葱烧海参、九转大肠、芙蓉鸡片、糟熘鱼片等。 九转大肠 川菜,以麻、辣、鲜、香为特色,善用小炒、干煸、干烧和泡、烩等烹调方法,以“味”闻名,味型富于变化。不同于鲁菜的宫廷菜特色,川菜以家常菜为主、高端菜为辅,原料也多选家常食材,偶用山珍、江鲜。经典菜品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回锅肉等。 麻婆豆腐 粤菜,以炒、爆为主,兼有烩、煎、烤,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选材也颇为精细,讲究不时不吃。经典菜品有豉汁蒸排骨、菠萝咕噜肉、白切鸡、烧鹅等。 烧鹅 苏菜,选料讲究,刀工精细,口味偏甜,造型讲究,擅长于炖、焖、烧、煨、炒等烹调方法。 经典菜品有咕咾肉、松鼠鳜鱼、红烧狮子头、糖醋排骨等。 松鼠鳜鱼 浙菜,注重原料的新鲜与合理搭配,追求味道的互补,口味清鲜,突出本味。经典菜品有龙井虾仁、东坡肉、西湖醋鱼、虾爆鳝背等。 龙井虾仁 徽菜,重油、重色、重火工,芡重、色深、味浓,口感以咸、鲜、香为主,以烹饪山珍水产见长,擅长烤、炖、蒸等烹调方法,爆、炒较少。经典菜品有臭鳜鱼、荷叶粉蒸肉、清蒸石鸡、蜜汁火方等。 臭鳜鱼 闽菜,味尚清鲜淡爽,偏于甜酸,尤其讲究调汤,以醉、扣、糟等烹调方法为特色。经典菜品有佛跳墙、醉排骨、醉糟鸡、海蛎煎等。 佛跳墙 湘菜,讲究调味,尤重酸辣、咸香、清香、浓鲜,油重色浓,以煨、炖、腊、蒸、炒等烹调方法见称。经典菜品有剁椒鱼头、外婆菜、小炒肉、米粉肉等。 剁椒鱼头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八大菜系各有所长,特色不同,应该说很难分出绝对的高下,比出明显的一二。 鲁菜通常会被成为八大菜系之首,主要因为鲁菜更接近明清两朝的政治中心,所以获得了进入宫廷御膳的便利。而且鲁菜确实在历史上最悠久,技法上也最丰富、复杂。 川菜应该是今天分布最广、受众最多的菜系了。全国各地都有川菜馆,年轻人大部分都喜欢麻辣带来的刺激。 粤菜在四大菜系中起步较晚,但影响广泛。对于海外而言,粤菜是可以代表中国的。而且随着1980、1990年代香港文化的传播,以及受到广州早茶等文化的影响,粤菜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 苏菜是宫廷第二大菜系,如今的国宴也仍以淮扬菜为主,可以说是唯一可以与鲁菜争高贵的菜系了。而且像南京大排档这样的店铺的广泛经营,许多小吃都变成耳熟能详的名字了。老上海风格的饭馆也到处都有,在这份小资怀旧情调中,本帮菜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 浙菜凭借轻淡清鲜的口味追求,应该算是八大菜系中最健康的一个了,特别是在不缺油水的今天,吃一吃浙菜也算是比较高级一种品位。 徽菜曾经借助徽商走南闯北的影响力,一度也位居过八大菜系之首。即便到了今天,徽菜也仍然有着广泛的传播度,十个人里总有七八个都吃过臭鳜鱼吧。 闽菜如今的传播更多的可能是来自小吃吧,遍地都是的沙县小吃和带有彼岸魅力的台湾小吃,其中都带有闽菜的特征或精华。 湘菜,最下饭的一个菜系了,在如今的全国餐饮市场上基本与川菜平分秋色,经济实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