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经 • 三才章第七》

 Echosyh 2018-03-18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章旨】

这一章是说明孝道是贯通天地人三才为一的道理。人当效法天地永恒不变的法则,孝顺父母;而在上的君主,亦当因孝立教。


【注释】

(1)三才:指天、地、人。

(2)甚哉孝之大也:孝顺的道理多么高深伟大啊!这是曾子聆听孔子说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五种孝道之后所发出的赞叹。

(3)天之经:如天道的运转,永恒不变。经,常道,常法。

(4)地之义:如土地顺承天道,孕育万物,各得其宜。义,适宜。

(5)民之行:人类必有的行为。

(6)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天地这种经常不变的道理,人们应当效法它。是,句中助词。则,效法。

(7)因:依照。

(8)不肃而成:不用严肃的态度而能成功。

(9)不严而治:不用严厉的手段而天下自可太平。治,平治,指天下安定太平。

(10)化民:感化人民。

(11)先之以博爱:率先实行博爱。先,率导。

(12)民莫遗其亲:人民就不会遗弃其亲人。

(13)陈之于德义:向人民陈述道德仁义。陈,陈述,讲述。

(14)兴行:奋起实行。

(15)先之以敬让:率先实行恭敬谦让。

(16)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以礼乐引导人民,则人民和顺亲睦。

(17)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晓示民众什么事情值得喜欢,什么事情应该厌恶,人们知有禁令而不犯法。

(18)诗:指《诗经》。下引诗句见《诗经·小雅·节南山篇》。

(19)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名声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全都仰望你。赫赫,显耀盛大的样子。师,太师。周朝的三公之一,是辅佐天子治理国事的大臣。尹,尹氏,为太师。具,皆,全体。瞻,仰望。


【语译】

曾参听了孔子说明孝道后说:“孝顺的道理多么高深伟大啊!”孔子继续说:“孝道,如天道的运转,永恒不变;如土地顺承万物,各得其宜;是人类必有的行为。天地这种永恒不变的道理,人们应当效法它;效法上天明照宇宙的道理,善用土地顺承万物的利益,用来教化天下人民。因此,施行教化,不用严肃的态度就能成功;推行政治,不用严厉的手段而天下自可太平。先王看见教化可以感化人民,就率先实行博爱,因此没有人遗弃他的父母亲;向人民陈述道德仁义,使人民奋起而实行;并率先实行恭敬谦让,人民因此不会发生纷争;再以礼仪音乐来引导人民,人民就和顺亲睦相处;教导人民什么事情值得喜欢,什么事情应该厌恶,人民知道有禁令,就不会犯法了。《诗经·小雅·节南山篇》上说:‘名声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全都仰望你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