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音版《孝经》赏析(8)三才章第七

 陆英图书屋 2020-10-29

《孝经》赏析(8)三才章第

各位网友,《孝经》部分,从第2章到第6章,分别阐述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的孝,已经讲完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讲部分包括711章,主要述孝与治国的关系,强调孝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先讲7:三才。

曾参聆听老师讲述五孝之后,赞叹不已。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太伟大了!孝道是多么博大高深呀!由此,引出了孔子揭示孝道本源,以及孝在教化世人中独特作用的精辟之论。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这是从天人合一的高度对孝道义理及其功用的深刻阐释。我们分三段来讲:

第一段,孔子指出孝道上应天地,下顺民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谓之二仪,再加上人,谓之三才。天之经”的“经”字,指日月星辰运行的常道,规律,法则。“地之义”的“”字,指土地利于万物的品德。人生天地之间,禀天地之气节,人所效法的,正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的“”字,指人的各种行为。孝,乃是百行之首,也是人之常德。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孝道犹如天日月普照,四时运行,泽被万物;犹如地有广阔沃野,承载万物,哺育万物法则中领悟到父亲般的慈爱,又从地的法则中领悟到母亲般的柔顺,从而以孝道自身的法则,并在行动上自觉地遵循它。

第二段,孔子指出以孝道教化民众,不但易于推行,而且收效甚大。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意思是说,地的法则是生于其间的民众效法的准则遵循天的日夜运行去劳动、休息,利用地的有利条件去耕耘收获,顺应天地的自然规律对天下民众施以政教。因此,这样的教化严肃惩戒就可成功,这样的政治严厉推行就可以治理。

第三段,孔子强调先王以身率下,大臣助君行化的重要性。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意思是说,从前的贤明君主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民众,形成良好风俗。所以他首先博爱之心孝敬父母、恩泽天下,因众也不会遗弃他的双亲;他带头宣扬陈述道德礼义,因而而实他率先以恭敬和谦让待人处事因而就不争斗;他用礼乐去教化和引导,因而和睦相处;他明确地告示出什么是美好的行为,什么是丑恶的行为,因而就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就不会去触犯禁令这里的“先之”,是圣王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之意;“陈之”、“导之”、“示之”,都含有大臣助君为政之意。

最后,孔子引用《诗经·小雅·节南山》诗句,进一步证明君臣同体,相须而成的深远影响。“《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赫赫,形容光明盛大的样子。师尹,指周太师尹氏。“民具尔瞻”的“具”字,指都,皆。“尔”字,与“汝”字同义,指你。“瞻”字,指往上或往前看,这里表示仰望之意。诗的大意是,“威严而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都仰望着你。”

《孝经》把这句诗引在这里,意在承接上文,强化圣王率先垂范,大臣助君为政的意涵。据《大载礼》记载:“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大治。”这正是儒家所推崇的“无为而治”,也称“垂拱而治”。《诗经·小雅·节南山》中描述的周太师尹氏助君行化,为人模范,故而人皆瞻之的情形,也是此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