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北故宫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惹乾隆帝爱不释手

 阿庆1120 2018-03-18

今天,我们继续徜徉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书画展览区,一起欣赏一下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台北故宫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惹乾隆帝爱不释手

乾隆特意命人在他日常生活起居的养心殿一角,装修了一个不到八平米的小书斋,专门用来摆放三件王氏家族的书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羲之侄子王珣的《伯远帖》。因为这三件他最珍爱的法书,小书斋被命名为“三希堂”。三希堂的解释有两个意思,一个就是很珍惜,另外一个就是士希贤,他的解释是贤希圣,圣希天。

台北故宫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惹乾隆帝爱不释手

《快雪时晴帖》

“山阴县张先生你好:刚才下了一阵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上次的聚会我没能去,心里很郁闷。

你家送信的人说不能在我这里多停留,要赶快回去,那我就先写这些吧。王羲之敬上。”

1600多年前的一天,大雪初晴,王羲之随手写了封短信,问候远方的朋友。

这封短信,经历了千百年的时光,纸页早已泛黄。但上面短短的四行二十八个字却是乾隆的最爱。

据说每逢入冬初雪时候,乾隆皇帝一定要取出来看一看。

台北故宫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惹乾隆帝爱不释手

有一天,他心情特别舒畅,便在帖的中央写了一个大大的“神”字。

台北故宫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惹乾隆帝爱不释手

又有一次,他似乎读出了新的领悟,便写下一个“妙”字。

台北故宫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惹乾隆帝爱不释手

这一次,他觉得一个字还不足以表达心情,就写下了感叹短语。

台北故宫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惹乾隆帝爱不释手

乾隆御题

台北故宫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惹乾隆帝爱不释手

乾隆御题

更多的时候,他干脆赋诗或写上长篇的观后感接在帖子后面或补在任何缝隙。

台北故宫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惹乾隆帝爱不释手

北京故宫

但这些意气风发的时候,乾隆可能做都不会想到,在他的王朝灭亡的那一刻,这件他最钟爱的宝贝也难逃坎坷的命运。

1924年11月5日下午,溥仪被强令出宫,路过神武门,竟在他的随身包裹中搜出了《快雪时晴帖》。

但另外“三希堂”的另“两希”,却因为被同治皇帝的妃子偷出宫卖了当而一直流落民间。

1933年,大收藏家郭葆昌邀请时任故宫院长马衡,和几位书画专家到自己家中吃饭。席间,竟拿出三希堂另外的两希,说愿在过世后将其捐给故宫。

不过在1951年的时候,被郭葆昌之子抵押给外国银行的另外两希,因典当期满即将拍卖。此时的台北故宫,并无余力收购文物,国宝很可能流失海外。总理得知后批示火速成立“香港秘密收购小组”,终以50万元港币的价格,将《中秋帖》与《伯远帖》带回北京。

从此,三希堂帖“一希”在台北,“两希”在北京,他们隔海相望,不知何时才能聚首。

我要抓紧写了,赶紧回到我的精彩的台湾自由行中去。

请继续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