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剖析春残花落‐‐黛玉之死

 快乐老年435 2018-03-18

对于黛玉之死,有些人根据第五回册子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而断言黛玉是上吊自杀. 有些则认为黛玉自知不起后,投水自尽.理由黛玉是"潇湘妃子",而娥皇`女英正是投水而死.此外,元春归省时龄官唱的<相约><相骂>二戏出自<<钗钏记>>,戏中史碧桃就曾投水图自尽.但<葬花词>却道"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对落花黛玉还说"撂在水里不好",何况自已.所以黛玉是否投水就值得商榷了.对此我与大多数人一样赞同病逝,认为她自然死亡于潇湘馆,死于贾府"大败""被抄"前.死于宝玉离家后次年春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句诗前八十回出现了三次,是点睛之笔.<唐多令>的"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也说明她是春天离世.黛玉是从秋天开始大量"眼泪还债"的,换言之宝玉是秋天离家.她的海棠诗有句"秋闺怨女拭啼痕",脂批"且不脱落自已"亦此意.作<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前她看了本<乐府杂稿>,里面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作<代别离>一首.这些词都是写征夫怨女离别之情,黛玉所<风雨夕>正照应后来宝玉秋天离家,她因此而"想林姐夫",日夜啼哭,成了真正的萧湘妃子.可宝玉为何离家,黛玉死时他在哪?第五十四回有凤姐打趣宝玉喝了冷酒会手颤拉不得弓;第六十三回有宝玉给芳官改番名,并大谈匈奴犬戎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第七十五回有贾赦贾政命贾环`贾琮`宝玉`贾兰四人跟贾珍习射;另七十八回林四娘捐躯报恒王的故事与宝玉悼晴雯在同一回中,林四娘明影晴雯,暗射黛玉,正隐伏后来宝玉离家从军,黛玉想念"林姐夫","眼泪还债"报知已而死.

红楼剖析春残花落‐‐黛玉之死

第二十六回宝玉碰见贾兰射鹿,这一情节偏偏安插在"蜂腰桥设言传蜜意,潇湘馆春困发幽情"这回书大有深意.小红影射黛玉,芸`红的"手帕情事"影射着宝黛的手帕情事,从二十四回到二十八回的情节都预演着后事,这些预演中插入宝玉遇见贾兰射鹿一节,可能正伏后来宝玉亦有骑射上战场之事.

红楼剖析春残花落‐‐黛玉之死

八十回后写到战争,这样,探春和番远嫁,宝玉离家,黛玉想"林姐夫"泪逝,元春死在"望家乡路远山高"的地方等情节才自然地贯串起来,否则很有满意的解释.宝玉秋天离家,黛玉次年春天泪逝.黛玉死时宝玉正"??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黛玉灯谜),到秋天宝玉再回到大观园"对景悼颦儿",只见"落叶萧萧,寒烟漠漠",只能"鸾音鹤信须凝涕,好把唏嘘答上苍"了(宝玉灯谜).程高续书写黛玉之死是贾家择媳弃黛取钗,乃由于贾母变卦,凤姐设掉包计,成了通俗文学,完全违背了前文伏脉,改变了原著的主题和境界,分裂了人物形象.

红楼剖析春残花落‐‐黛玉之死

黛玉之死与贾家择媳在原著中有更为复杂的关系,而金玉姻缘在黛玉死后才成为事实,这从"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在"埋香家冢飞燕泣残红"之后即可看出,元春促成"金玉姻缘"是在颦儿死后.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也说明木石在前,金玉在后.

红楼剖析春残花落‐‐黛玉之死

贾母不是二玉爱情的破坏者而是保护神,这在前八十回屡有透露,贾母喜欢宝钗,但更偏爱凤姐`黛玉这种能说会道,有棱有角的性格类型.晴为黛影,七十八回贾母挑中晴雯将来给宝玉使唤,正暗伏她挑中黛玉与宝玉相配.有人借贾母在"破陈腐旧套"时批判才子佳人戏是反对宝黛恋爱,其实早在第一回作者就对传统小说千部共出一套的陈腐旧套大加鞭斥,这回不过又借贾母之口予以指斥罢了,这只说明作者对陈腐旧套的厌恶,与贾母对宝黛恋爱无关.而续书那样写正好又堕入了作者加以痛斥的"千部共出一套"的"陈腐旧套"中了.从家族利益看,贾母更不会舍黛取钗,薛家虽有百万之富却是富而不贵的商家,与列候四代兼富贵书香的林家没得比,何况薛家还有个酒色荒唐只会意气弄事的呆霸王,与薛家结亲只会给贾家带来麻烦,不如林家无人来得省事.再者她二媳妇是王家人,长房孙媳又是王家人,肯定不想再一个王家人或王家至亲做孙媳.否则,贾府就要成为王家的天下了.

红楼剖析春残花落‐‐黛玉之死

宝黛爱情悲剧也与宝钗无关,钗黛间四十五回后就再无嫌隙矛盾了.宝钗并非续书所写是个鸠占雀巢的小人`一心想登上宝二奶奶之位的伪君子,相反,她是"山中高士晶莹雪",品格高尚(这丝毫也不影响她是封建正统的代表人物).所以当她婚后了解到宝玉仍钟情黛玉时,才能够成为对宝玉"齐眉举案"的"高士",成全宝玉的品格.

宝黛心事虚化,首先是因为贾母未及明言而早死或病危,宝黛失去了最有力的保护.二十九回二玉闹别扭有脂批"二玉心事此回大书,是难了割,却用太君一言以定,是道悉通部书之旨"."一片哭声,总因情重.金玉无言,何可为证",金玉无言为证,正是无贾母之言,这不说明只因贾母对二玉婚姻未及明言而早死,才造成二玉爱情悲剧吗?五十七回紫鹃对黛玉说趁早老太太还明白硬朗作了大事要紧,一时有个好歹只怕耽误了时光,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欺负去了.这话很明白,亦可看成伏线或预言.

红楼剖析春残花落‐‐黛玉之死

母死后或病危,又发生了叛乱事件,由于没了贾母保护,而荣府大房与二房的矛盾,二房嫡子派与庶子派的矛盾又日趋尖锐复杂,王夫人认为黛玉是宝玉的祸根,强迫宝玉搬出大观园,断绝他与黛玉的来往,后来形势变化,宝玉被迫离开了贾府.这时黛玉出于对宝玉无限的爱与关心,"所谓宝玉知已,全用体贴功夫",日夜啼哭,开始大量眼泪还债.由于某种原因,当年宝玉所赠`黛玉题诗的两条手帕"败露"了出来,被诽谤他们有"不才之事",袭人所担心的"丑祸"终于发生."想林姐夫"的潇湘妃子像晴雯一样"担了虚名","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既思念宝玉,又受到诽谤,可能还传出王夫人要为宝玉定亲宝钗或要将自已外聘的消息,种种打击下,黛玉终于在宝玉离家后第二年春末"证前缘",泪尽而逝.

黛玉秋天所作的诗词都强调离相思而眼泪还债,春天所作诗词则强调泪尽与死亡.元春归省所点的<离魂>出自<牡丹亭>,伏黛玉之死.<牡丹亭>杜丽娘是"伤春"生病,到中秋夭亡.曹公定不会如此刻板地用杜丽娘来比附黛玉,让她们都死于中秋夜.应是倒过来,黛玉"伤秋"而病,到次年春末泪尽而夭.第二十二回她闻<牡丹亭>曲词而情痴,有脂批"令颦儿种病根也",闻曲是春天,接着就上象征黛玉之死的葬花,这安排不正隐伏她将于春末泪夭吗?"冷月葬花魂",这月不一定就非指秋月,月四季都有,即使春天,写一个冷月夜也不费事."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这正是说春月.

红楼剖析春残花落‐‐黛玉之死

"冷月葬花魂"作于中秋夜,是为了关合后来宝玉在秋夜"对景悼颦儿","落叶萧萧,寒烟漠漠"正是秋景."对景悼颦儿"正是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之意,正是黛玉死时宝玉不在,一旦宝玉归来而人亡物在,这"景"才分外具有触作用,分外能引起宝玉感慨万千的悼念之情.如果颦儿即死宝玉悼之,那则是抚尸痛哭或对灵大恸,而非"对景悼颦儿"了,二十八回黛玉说气话"赶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旁有脂批"何苦来,余不忍听",正说明宝玉回来时黛玉已死.成立海棠社时探春赠黛玉以"潇湘妃子"时说"将来他想林姐夫```",也暗伏后来宝玉离家,黛玉苦思泪尽而夭.从写作方法看,"黛影"晴雯已死于秋天,宝玉立即作了<芙蓉诔>.如果黛玉也死于秋天,宝玉也立即悼念,这写法前后雷同,没创造性,曹老断不出此.死后半年对景相悼不仅关系着其它情节发展,也更能体现出宝玉对颦儿念念不忘的深厚情意.<终身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因为"终不忘",所以颦儿死后很久宝玉仍然能"对景悼颦儿",如果她刚死宝玉悼之,不仅"对景"语意空泛,也体现不出"终不忘"之意.再看黛玉所抽的花签是题着"莫怨东风当自嗟"."莫怨东风"正说明黛玉死于春天(东风),又有脂批云"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已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古不怨,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黛玉泪尽夭亡,本为酬答知已眼泪还债而死,求仁得仁,是心甘情愿的.故她的死是"当自嗟",要自已负责.从医学知识来说,黛玉患的女儿痨即肺病,这病往往春天加重,容易濒危.这可能也是作者安排黛玉死于春末的一种考虑.所以,一朝春尽,花落人亡.黛玉于春末病逝泪夭于潇湘馆。

红楼剖析春残花落‐‐黛玉之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