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也是有年龄的,所以,有些书,要用很多年才能读懂。 比如年少时别人推荐清少纳言的《枕草子》,翻了几下,又翻几下,始终不知道她在写什么?不过是些随手涂抹的文字吧。马上放在一边了。但年岁渐长,重拾起来,却能看得津津有味,真是一本太好不过的枕边书,翻页间仿佛闻到了隔世的气息,那些四时物华里旖旎的风情,也许都是那位才女在夜深时悄悄写下的吧,锦服、时花、可爱的人、有趣的事,读起来婉约轻松,初澹而回甘,灯下随便翻翻,可消永夜。
还有,大学时代就读过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跟没读一样。前些年,有朋友的孩子在美国读高中,听说列出的必读书之一就有这本书。出于好奇又重新翻出来,却看得无限唏嘘:种族歧视最严重的美国南部,1930年代,一个黑人被控强暴白人少女,一位律师打算为他伸张正义——代价之一是:他儿子的一只手。这部获普利策奖的经典作品1962年被改编拍成了同名电影,成就了一个奥斯卡影帝,格里高利·派克。
顺手搜搜这两位才女作家的其他书——居然很一致:没有,一本都没有。
《枕草子》是清少纳言一生唯一作品,在这部被作者戏言为“笔也写秃了”的作品中凝聚了作者自身的全部审美观,凡是要对事物发表评论时,她使用最多的一个词汇是“很有意思”,这种瞬间之美的全部体验,含蓄隽永。
哈珀·李呢?一夜成名之后,她迅速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销声匿迹。她居住在养老院,不接受记者采访,不理会粉丝的热情。直到2015年,89岁高龄的她已中风,据说准备推出第二本书初稿,然而不久前,她去世了。
《枕草子》描述日本宫廷生活那段时光,是清少纳言奉伺中宫藤原定子的时期,差不多从27岁左右至37岁左右,这是女人最成熟也是最丰盈的一段时间,有激情也有淡定。毫不停留过去的东西是:扬帆的船,一个“人的年岁,春夏秋冬。”类似的短句俯拾皆是,新鲜清丽,宁静慈爱,不染纤尘,日后缓缓回忆起来,人生这东西,是否也正如“很有意思”这四个字?
哈珀的父亲就是一位律师,她年轻时曾梦想跟自己的父亲一样做律师,但是与儿时的玩伴、后来成为作家的卡波特的友谊影响了她对终生事业的选择,渐渐地写作成为她唯一的生活内容。《杀死一只知更鸟》一开始只是她对父亲当年接手的一个案子的回忆片段,或许是童年的创伤太深,哈珀急于靠写作疗伤,直到小说发表引起轰动之后,她才意识到自己所写的其实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
这两个人的身世并无相似之处。清少纳言是日本古代的宫廷女官,生活优越,情趣高雅而丰盈,生活精致而闲逸。而哈珀·李始终是一个内心挣扎的女人,她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揭示自己家庭秘密的痛苦过程,为了掩饰自己性格的拘谨局促,她还酗酒。——为何我脑中会演绎这种穿越式串联?
因为这样的作家,历史上从来没缺少过:比烟花灿烂,也比烟花寂寞。闪烁的灵魂和才华就像掠过天际的哈雷彗星,她们一生只闪耀一回,而我们大部分人,却需要用一生来渐渐地读懂她们。
紫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