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渡于“无形” 教学方“有神''''

 政二街 2018-03-19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过渡的策略

方云兵(浙师大婺州外国语学校)

摘要:数学教学中的过渡,是指由旧知过渡到新知,由当前研究的问题过渡到下一个研究的问题的一种教学环节间的衔接.为了实现数学课堂层次清晰、环节紧扣,有必要对过渡的方法进行归类、总结.通过案例,对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过渡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主要有并列式过渡、支架式过渡、串联式过渡、迁移式过渡.

关键词:过渡方法;教学环节;整体结构

数学教学中的过渡,是指由旧知过渡到新知,由当前研究的问题过渡到下一个要研究的问题的一种教学环节间的衔接. 一节完整的数学课通常由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应用新知,梳理小结,巩固拓展等教学环节组成.教材中有些内容之间缺乏显性的关联,导致各教学环节之间失去了有机的联系,相关知识就会因缺乏联系而显得支离破碎,整节课也会给人以拼盘之感.这样的课不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如果教师在关注和优化教学环节的同时,也能关注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把看似零散的教学内容用过渡巧妙地串联起来,使各环节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而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结构的完整.现以几节公开课为例谈谈数学课堂中各教学环节间的过渡.

一、以旧引新,在新、旧知识点间并列式过渡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新、旧两种知识之间是一种交叉或包含的关系.利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特点, 在数学教学中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借助旧知的火花点燃新知的火焰,在旧知识与新知识间设计并列式过渡,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网络,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案例1:同底数幂的乘法(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学习数的运算时,学习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学习的(学习路径)?在整式运算中,我们学过了什么运算?你能否类比数的运算,猜想我们将要学习整式的哪种运算?

过渡于“无形”  教学方“有神

案例2: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案例说明:本节课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起始课. 教材内容比较少,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的两种方法:①有序数对法;②方向+距离的方法.这节课比较难处理的问题是两种方法的过渡. 教师在处理时,通过以下练习达到无缝衔接.

活动:五子棋游戏位置的确定.

(1)如图1,试用有序数对表示图中棋子的位置.

规定:列号写在前,行号写在后.

黑1:_______,白1:_______,黑2:_______,白2:_______.

(2)下列有序数对分别表示哪颗棋子呢?

(3,7)_______,(3,5)_______,(5,7)_______,(4,6)_______.

(3)如果黑方先走,你会选择走哪一个位置呢?

在活动中,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体验对应思想. 紧接着,教师把方格隐去,这时候

如何描述图2中这两颗棋子的位置呢?我们不妨把这两颗棋子看作两个点,分别表示地图上的杭州和金华,(呼应课前引入环节,驱车从金华到杭州拍摄到的路标视频).如图3,如何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呢?仅仅知道方向就可以确定金华的位置吗(结合多媒体演示)?

过渡于“无形”  教学方“有神

案例说明:教材中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和尝试检验法是板块式的,尝试检验法的出现比较突兀,“为什么要尝试检验?什么是尝试检验?”学生很难接受. 为此教师设计了如下的过渡:判断t=3是不是方程3t+1=7的解. 思考:通过计算我们发现t=3不是原方程的解,那么方程的解比3大还是比3小?你是怎么想的?

生1:当t=3时,左边=10,比右边大,说明取值太大了,就应取比3小的数.

师:你会试着取几?

生1:取t=2.

师:按照刚才咱们总结的判断一个未知数的值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和程序(代、算、比、判四步骤),试一试.

这种求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方法我们叫做尝试检验法.

本案例中的过渡设计,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认知规律自然地把判断一个未知数的值和尝试检验法两个知识点衔接在一起.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教学环节过渡到尝试检验法解方程,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顺势和上滑的过程,这中间需要一些定性和定量的教学内容.这两者之间不应空而无物,而是空中有桥,它所产生的思维恰能为解方程提供一个思维契机,不会让尝试检验法来的太突然,让学生对新方法的认知和理解迎阶而上,产生一种知识之间正迁移的学习心理现象,提高学习效率.

三、由点到面,以相近的情境串联式过渡

教师依托教材,结合生活中的热点,从导入到探究再到应用,用相同或相近的情境串联起来,创造出有益于师生对话的氛围,使教学活动更加鲜活生动、过渡自然、结构紧凑.

过渡于“无形”  教学方“有神

本案例中,教师依托教材,通过改编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材料,例题的背景资料,把教学目标融入到社会热点的情境之中,学生倍感亲切,既体现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又和导入环节前后呼应,富有整体感.

四、由表及里,利用变式迁移式过渡

波利亚说过,我们如果不用题目的变更,几乎是不能有什么进展的.这就是说,数学课堂应关注变式问题,不能就题论题,要以题论理,举一反三.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观察、分析、理解几何图形及其性质,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迁移.通过变式使得各个教学环节之间无缝衔接,不断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规律的认识,建构起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内在联系.

案例5:函数与特殊三角形探究.

过渡于“无形”  教学方“有神

过渡于“无形”  教学方“有神

一问题开启了思路,无形之中揭示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学生的思维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更有利于对问题规律的探索,体验自己获得知识的乐趣.整个过程流畅自然,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及问题本身的结果有一个清晰地认识,而且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的过渡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顺势上滑的过程,更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上述例举的过渡策略能将各教学环节有机地链接在一起,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整节课紧密连贯、浑然一体.一节好课,就像一曲优美的旋律,过渡是不可缺少的粘合剂,它把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艺术地组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过渡于“无形”,教学方“有神”.如果忽视它,课堂教学的结构必定会松散、凌乱,教学效果会因此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对过渡应当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曾小豆. 对“用尝试检验法解方程”教学的一次改进[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4(1/2):58—6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