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研究—《易经》与《周易》、《连山》、《归藏》新论

 半梦书斋 2018-03-19

国学研究—《易经》与《周易》、《连山》、《归藏》新论

易界三圣

说起《易经》和《周易》,可能 大家都不陌生,在五经之(《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中,自古以先贤古圣首推《易经》,称其为群经之首,可见其在古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非同一般。

但要细分《易经》与《周易》的区别,恐怕大多数人还是有些不太明白,或是认为两者必定有区别,但却无法知晓其中的来龙去脉,或是觉得本应是一物,只是两种名称而已。以下是摘自百科资料,供各位易友学者参考:《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现在的《易经》一般即《周易》。《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所谓《三坟》指的就是古《易》。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由此可知,《易经》的概念,其范围更广,除了包含《周易》之外,还有其它两部《连山》、《归藏》,但后两部据说从魏晋之后已经失传。从失传之后,历史上众多易学家、学者、专家均对此有研究和推断,不过其推论研究均浅尝辄止,其中很多结论都不足为信。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谁也无法对《连山》及《归藏》的失传做出令世人信服的解释,但不是没有办法去论证,只是需要我们有严谨而符合逻辑的推理及论断,或者有实物能直接证明。

看了相关资料后,得出以下推论:

第一:所谓失传了的《连山》与《归藏》,其实已经包括在《周易》之中了,《周易》是当年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潜心研究《易经》所出的成果。由此可推知,如果当时有《连山》和《归藏》,那么周文王在当时,凭他的地位及权力,定是已经熟读了这两部古易,因此才有基础创作出更为成熟精密的《周易》。试想如果周文王未能知晓熟读《连山》及《归藏》,那么他在牢里凭空想像出《周易》这么一部哲理精密严谨的易书来,其可能性为零,就是现代人的智慧,也是不可能 实现的。

第二:如果当时没有《连山》及《归藏》这两部古易书,那么后人所说的《连山》及《归藏》,其实就是《周易》的初期版本在不同时期的称呼。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事物的诞生都是艰难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不断的实践、论证、再修改完善,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称呼也会相应改变。如同一个婴儿从出生到功成名就,一个小公司发展成一个跨国公司,这都是一个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不断变化的,不断成长完善的。那么试想《周易》也一样,夏代时它被称为《连山》,商代时被成为《归藏》,周代后经王文完善后称做《周易》。

第三:如果确实有《连山》和《归藏》易,并且和《周易》属于不同的理论架构,那么,为何周易能流传至今,并且不断被先贤古圣所研究雕琢,越来越完善系统。而《连山》与《归藏》却只是鬼影一般,若有若无的。今众多学者研究《连山》与《归藏》,多引自古书记载中的一句话、一段文字,就笃信这两本古易的存在无疑,而又无法进一步去证明其存在,这实是荒谬的。在信息流通如此发达的今天,好多事情都会被歪曲隐瞒,更别说那个时代,失误概率更高。

因此,研易者大可不必为此两部古易而纠结,《周易》的实战性已经非常完善,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哲学、中医,养生、命理、风水、文化、礼仪、战略、规划、权谋、管理、经济等各领域的应用,都非常具有实用性,他不仅仅是哲学,更是应用学,不但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更能推演未来的事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能与《周易》相媲美的经书,他是我们先贤古圣留给我们的最高智慧,也是我们华夏子孙发展繁衍的源头命脉。今人如能将《周易》的智慧发扬光大,未来的中国将是繁荣、文明、昌盛的,更是睿智、和谐、强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