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肾脏:(由肾单位组成)形成尿液 2.输尿管:输送尿液 4.尿道:排出尿液 二、肾的结构 1.肾皮质:肾的外层,鲜红时呈红褐色 2.肾髓质:肾皮质的内层,淡红色 3.肾盂:肾内测凹陷处,呈漏斗状 注:每个肾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 三、肾单位的结构 注:肾小球和肾小囊共同组成肾小体,肾小体位于肾皮质内,肾小管位于肾髓质内
四、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过滤: 注:与血浆比较,原尿的成分少了大分子蛋白质;与血液比较,原尿的成分少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注:与原尿比较,尿液成分少了葡萄糖 五、区别血液、原尿、尿液成分 六、尿液形成及排出路线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集合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七、血液的流经路线 肾动脉(脏血)---→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肾静脉(干净血) 注:从肾脏流出的血(肾静脉),比进入肾脏的血(肾动脉)缺少的成分是尿素 八、排尿的意义 1.排出废物; 九、废物的排出 (一)废物排出方式 1.排泄: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遗:食物残渣及水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废物排出器官 1.排泄器官:肾、皮肤、肺 (1)肾——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2)皮肤——汗液(水、无机盐、少量尿素) (3)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注:水的排泄途径有3条,无机盐和尿素的排泄途径有2条,二氧化碳的排泄途径有1条 2.排遗器官:大肠、肛门——食物残渣、水 注:水的全部排出途径共有4条(与排泄途径比,多了一条排遗途径) (三)人粪尿中的成分 1.无机物:水、无机盐(氮、磷、钾) 2.有机物:粪便中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尿液中的尿素(小分子有机物) 注:人粪尿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含量做多的无机盐是氮 3.人粪尿不经处理,还含有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卵 第十二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组成:由内分泌腺组成,分泌物是激素 甲状腺(最大的内分泌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胰腺既属于内分泌腺,又属于外分泌腺;作为外分泌腺时只能答“胰岛” (二)几种激素的作用:
二、神经系统 (一)组成: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小脑功能——维持身体平衡,调节和协调肌肉的运动 脑干功能——有调节生命活动的心跳中枢、呼吸中枢等 (2)脊髓: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2.周围神经系统 (二)基本单位:神经元 1.结构 注:树突与轴突又称神经纤维(其末端分支为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全身);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组成一条神经 (1)树突——接收神经冲动 (2)细胞体——产生神经冲动 (3)轴突——传导神经冲动
1.脑和脊髓都是由灰质和白质组成 (1)灰质:在脑和脊髓中,色泽灰暗的部分,主要由神经元的细胞体组成 (2)白质:在脑和脊髓中,色泽亮白的部分,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 注:大脑的灰质位于表层叫大脑皮层,脊髓灰质位于中央 2.神经中枢 (1)最高级神经中枢: 位于大脑皮层,有感觉(如视觉、听觉、触压觉、痛觉、冷觉、热觉)、运动、语言等最高级神经中枢 (2)低级神经中枢: 位于脊髓灰质,内有排便、排尿、膝跳、眨眼、吮吸、缩手等低级神经中枢 注:灰质是细胞体密集的地方,内有神经中枢;白质是神经纤维密集的地方,神经纤维负责传输信息 (四)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的概念: 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的种类:两种反射同等重要 (1)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 a.天生就有,不会消退 b.如缩手、眨眼、排尿、膝跳、吃梅分泌唾液等 c.神经中枢是脊髓灰质或脑干 (2)条件反射(复杂反射):可以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 a.后天形成,需要学习强化,否则会消退 b.如听口令、谈梅分泌唾液、谈虎色变等 c.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注:与抽象的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也是最复杂的反射 (五)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