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愚园路》:复活百年时空记忆|看看新闻Knews

 zdjphoto 2018-03-20

每一条道路都藏着自己的秘密,这个秘密可能就是只言片语。但是终其一生,我们却无暇领略其真义一二。道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永远是他者,忘了它就是我们自己的所在。


愚园路,东起常德路,西到长宁路,全长2775米。从1860年上海道台为了对付太平军的进攻而修筑的军路,到公共租界1918年拓路完成,经历了58年方才成型。而今年,愚园路刚刚满100岁。


这段百岁马路的丰富历史,被生于兹长于兹的解放日报社副总编徐锦江先生写进了《愚园路》书中,这也是触发纪录片《愚园路》拍摄的最初源泉。本片中大多数史料都采用了此书的内容。


纪录片《愚园路》分上中下三集,每集40分钟。摄制组用了一年的时间调研和拍摄,采访了上百位愚园路居民和历史文化学者,最终采用“岩层分布法”,即力图用简单、通晓的结构,鲜为人知的故事,呈现出一个多层文化交叠、海纳百川的上海文化纪录片。


著名先锋艺术家、美国普利策音乐奖获得者杜韵,以及沪语词人郑耀华都专门为本片创作和演唱了主题曲。


《愚园路》不是一部娓娓道来的纪录片,相反,它通过探索影像和声音的艺术可能性,穿插各种形式的视听文本,复活愚园路上时间和空间的记忆,让当下和历史彼此凝视,让观众获得一种更新鲜的观看经验。


百岁愚园路,作为上海永不拓宽的64条马路之一,融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于一身。它既有着红色革命的足迹,也有民主运动的足迹。既有着谍战的往事,也走过许多文人墨客的身影。许多大的历史事件,都能在愚园路上找到注脚。当我们阅读这些建筑时,我们不仅会听到大历史的声音,也能听到每个个人的诉说。


《愚园路》寻找在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发展过程中,那些错综复杂的历史在愚园路上所留下的刻痕。


愚园路,就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和舞台。


故事简介:


上集,《洄流》,愚园路上的建筑形态丰富,造型各异。建筑空间变化呈现了民国以来一个城市的发展史,同时,它也留下了空间的故事。长宁区少年宫和百乐门,这两个美丽的历史建筑,承载了诸多的历史传奇。本集试图讲述空间的故事。


中集《时刻》,愚园路上的居民任永俭和愚园路一样,今年也是100岁。她的相册保存了她童年以来所有的记忆。而这条路上的其他普通居民:林青,还有侯文斌、席素平——他们生活中的快乐和悲哀,那些看似寻常却意义非凡的时刻,都和愚园路纠缠在一起。


下集《呼吸》,在城市发展越来越快速的年代,人们似乎越来越难以把握它。这天晚上,四位不同身份的愚园路文化爱好者,围炉在书店一角,闲聊着他们和愚园路的故事。简单和质朴的情感交流,似乎更容易令人感受到城市的脉搏。


《愚园路》将在3月21、22、23晚20:30于艺术人文频道分三集播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